02.27 黑科技、大數據“武裝”基層防控 寧波各地這麼幹

中國寧波網記者厲曉杭 通訊員張落雁 倪寅初 楊磊 沈瓊雲

隨著復工復產高峰的到來,疫情形勢變得更為複雜,基層防控正面臨人員流動加大等更多難題。

而要持續阻斷輸入性風險,有效控制城市常態運行下的流動性風險,嚴防復工復產後的集聚性風險,這些都少不了科技助力。

我市政企合力,藉助科技手段助力基層防控,為戰“疫”賦能,發動企業、科研機構進行抗擊疫情相關的應急科技攻關,並加速相關應用推廣,不斷增強戰“疫”工作效率。

“黑科技”創新,賦能一線防控

“有了這套設備和系統,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準確性,也減少了我們的人力成本。”在江北區白沙菜場的主入口處,“衛生檢疫”設備“重兵把守”,一臺“紅外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系統”正在高速運作,許多前來買菜的市民和菜場管理方都對該設備帶來的便利誇讚有加。

白沙菜場是我市人流量較大的農貿市場之一,日均人流量可達5000至6000人次,一直是我市疫情防控的重點。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記者瞭解到,以前菜場都是安排專人對進菜場的顧客通過紅外線測溫槍檢測體溫,但是由於這類設備受制於環境,不僅被測人員要排隊監測增加耗時,而且人員近距離接觸還存在交叉感染風險。

“與額溫槍、耳溫槍等傳統測溫方式相比,紅外測溫設備最大特點是‘直觀’‘非接觸’。”設備製造商寧波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振鋒介紹,紅外線測溫系統運用了光電子、熱成像、圖像處理控制技術等,被測目標只需在紅外探測鏡頭前快速經過,儀器不到1秒就能顯示人體熱圖像和最高體表溫度,溫度分辨率可達到0.05℃。為保證系統運行的正確性和穩定性,在正式使用前,他們還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設備操作培訓,對系統進行了調試和試運行。

前不久,鄞州東柳街道在全市率先引進“電子封條”。它將全面取代原有的紙質封條,實現居家健康觀察人員的“雲”管理。“電子封條一安裝,我們的工作量著實減輕不少。”鄞州區東柳街道東柳坊社區副書記徐熒熒說。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考慮到近期返甬人員增加,為減輕社區工作壓力,緩解管控人員不足等問題,東柳街道與中國移動鄞州分公司東柳分局合作,東柳坊小區安裝了第一批“電子封條”,實現了疫情防控的精準智慧化監管。

記者瞭解到,“電子封條”又叫門磁傳感器,它採用分體式磁感應傳感器設計,通過感應附件磁鐵,來判斷門窗開關狀態。安裝“電子封條”後,住戶一旦開門,傳感器中的芯片就會將開門信息上報雲端,社區工作人員手機上立刻就能收到報警信息,上面清楚標明居家健康觀察人員的名字、住址、開門時間等詳細信息,可立即根據信息核實情況。

“各位居民,出入請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不聚眾、不信謠、不傳謠……”2月26日,海曙區西門街道汪弄社區上空一架無人機傳出疫情防控宣傳語和提醒話語。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早在16日開始,我們就用上了無人機進行‘隔空’宣傳廣播,高效、快捷,疫情防控就要是要防聚集,這樣避免了‘面對面’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西門街道汪弄社區黨委書記俞靈娟介紹說,同時,還可以通過無人機巡邏,查看居民在小區裡是否有聚集聊天等情況,以便及時勸離,提高了巡邏效率。

“疫情防控目前還處在關鍵的時期,加強宣傳,勸導群眾少聚集,多采取防範措施,更有利於疫情防控,抗擊疫情這場阻擊戰終將取得勝利。”俞靈娟說。

大數據支撐,防控趨向科學化

建築工地存在工地多、人員雜、出入密集等諸多不利因素,是管控難點。“工地作為此次防疫的重點區域,我們創新管理模式,首推建築工地‘大數據’理念,利用全區施工現場視頻分析系統,守好人員管理這道關,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鎮海區建交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該系統於去年7月上線,是全省首個由政府部門搭建的第三方接入平臺,實現與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平臺的無縫對接,可對施工現場所有人員進行全員實名錄入並實施工地現場進出跟蹤考勤管理。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針對工地復工的嚴峻考驗,鎮海區建交局緊急與軟件開發單位進行技術溝通,要求對方加緊平臺升級,追加防疫預警模塊。“目前我們正全力在系統中追加用工人員戶籍篩選模塊,建設主管部門、建築公司、項目部,很快都可以在系統中作簡便的點擊操作,生成用工人員戶籍列表。針對復工後人員出入,我們還將增設系統預警監測和提醒模塊,以便監管部門對項目工地進行實時監管。”軟件開發有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一家科技創業企業,浙江龍騰暢想軟件有限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發揮技術優勢,圍繞加快疫情防控軟件開發。該公司迅速組織力量加強研發攻關,開發了龍騰新型肺炎防控平臺V1.0,主要面向北侖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通過採用統一標準、統一平臺實時採集,將區縣與各鄉鎮街道的數據打通並進行大數據分析,為實時掌控當地疫情詳細數據、加強數據監控和數據決策提供了保障。

最近,江北甬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園區管理平臺裡上線了防疫防控功能,每個員工都有了一個專屬二維碼,物業人員只需要對進出園區的人員掃一掃二維碼,便能追蹤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和進出次數。上線這個新功能的是寧波威訊軟件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為政府部門提供信息化的服務,從事軟件開發。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記者看到,這個防疫防控平臺上,可以查看園區已復工企業數、企業已復工人數、已申請復工人數、累計入園登記次數、體溫異常人數、已復工員工來自地區及回程交通方式等數據,同時能對彙總的線索數據進行分析比對。“通過數字化的信息整合,加強了對員工的健康監測和登記管理,也方便了物業對園區的管理,織就安全‘防護網’。”威訊軟件總經理苟靜怡說。

象山縣則依託大數據,搭建起了數字化防疫平臺,在復工復產的同時,讓防疫工作可溯可控。據瞭解,該數字化防疫平臺由象山縣大數據中心委託雲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接到這項特殊使命後,雲朵網組織了16人的開發團隊,通過在家在線加班加點,僅用48小時便完成了管理平臺基礎模塊開發和模擬測試,為政府科學防疫提供有力支撐。

黑科技、大数据“武装”基层防控 宁波各地这么干

“精準服務,把好疫情防控‘長效關’。”象山縣有關負責人介紹,數字化防疫系統平臺的使用,可實現園區人員的線上登記、線上審核,高速卡口即時記錄,即到即行,做到健康返象,有序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