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文理清資管公司業務線

一、資管行業總概括

近十年我國的資管行業可謂是突飛猛進發展龐大,保本加非保本的資管規模從2014年的59萬億增長到2018年末的122萬億,複合增長率為20%,造就了近年來被統稱為“大資管”的時代。目前,幾乎全部金融子行業都提供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銀行理財子/資管部、券商、基子、信託、保險、期貨,此外也有不少非金融機構也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如此多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資管細分行業,金融人想把他們全都掌握確實不易。但是在資管的範圍內,實際上各個領域之間都有連帶關係,找到其中的脈絡,要學習的知識根本不多。只是往日大家分割開來看,會覺得是多而雜亂;連貫起來,本質的內容就少得多了。資管行業並不神秘,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都是從幾個基礎的條款互輔而成,只是隨著監管的變化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

二、資管細分領域之銀保監會體系

資管格局及同業資管要點:實際上大體的框架都是圍繞著資管新規和央行資管新規通知及他們的細則而搭建起來的,儘管監管層發的文件很多,但是重要的決定著資管未來方向性變化的就那麼幾個,比如銀保監體系下的銀行理財辦法、結構性存款辦法、現金管理類理財辦法、信託細則,證監體系下的大集合資管、私募資管,以及央行對於標準化債權的認定細則。

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必然在資管領域掀起波瀾,但理財子管理辦法之後的幾大政策支柱,比如關聯交易、代銷辦法等都尚未明朗,也體現監管對於理財子邊運行邊試點制定規則的態度。對於同業來說,面臨著匿名客戶風險暴露達標的壓力;包商事件之後央行應對同業風險做出的一系列處置措施,都體現著打破剛兌的決心;

銀行理財業務及理財子公司:銀行理財作為資管行業的第一大細分領域,總共將近30萬億的規模。由於商業銀行本身已經足夠龐大,資管部的工作很多都需要跟銀行內部部門緊密相連,因此逐一介紹行內各部門的分工和特點,以及商業銀行本身面臨的各項風險。

回到銀行理財本身,最早在2004年左右就有了理財產品,在14年經歷過同業業務收緊的轉折,以及在16年各類“法”寶盡現身的迅速擴張,終於在18年迎來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央行資管新規補丁,銀行理財迎來方向性的監管框架,同時這些遊戲規則也要銀行不斷去適應和調整。而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的出現,也對未來代銷渠道變革提出新的挑戰。理財子作為資管新秀,許多管理辦法尚未出臺,儘管監管層不斷希望他能走向標準化投資的道路,但短期來看依舊困難重重。

保險資管:資管新規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要求保險資管機構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對於保險資管的改革方向而言,總體也正是朝著同臺競技的方向走。但畢竟保險資金是負債資金,風險偏好低,對於其他非標產品的趨嚴監管,反而對於保險資管產品有利。保險資管產品在大資管的背景下顯得較為小眾,約為2.6萬億。

如何探究保險資管的特點,監管對此給出非常清晰的答案。因為保險資金可投4種其他同業的金融產品,包括銀行理財、銀行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集合信託、券商專項資管、以及3種保險類金融產品,包括基礎設施計劃、不動產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

三、資管公司的目標

資管公司的目標資管公司顧名思義就是對客戶的資產進行管理,進行保值和增值,這就導致它的核心在於取得足夠的客戶以及贏得令客戶滿意的利潤。原來的資管公司=公募基金(需要牌照)+私募基金(股權+二級市場)+信託公司(做非標業務)+通道(正在被限制),資管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叫專項資產管理,這類業務其實偏投行類業務,券商主要以資產證券化為主;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更通俗的來講,就是將一個能獨立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從原有主體中隔離出來,進行結構和現金流重組,然後將其分切成一份一份的證券,賣給投資人。特徵:1、風險隔離:上面說的隔離出來做證券化的資產,必須是真實的、完全的轉移,與原有主體徹底隔離,原有主體如果破產或者有什麼法律糾紛,是不能牽扯到這塊資產的。2、現金流重組:隔離出來的這塊資產產生現金流的頻率可能不規律,而賣給投資者的證券,付息還本的時間的固定的,這樣就有一個現金流的時間差。比如資產現金流回流的時間是每年1月、4月、8月、9月,而證券投資人要求每季度末一定要付利息,這樣就要測算資產的現金流,然後進行設計和安排。3、結構化安排:賣給投資人的證券通常是分級的,最簡單的是兩級:優先級和劣後級,優先級的利息少一些,但是安全性更高,劣後級的利息多一些,但是安全性更低,如果資產的現金流出了問題,一定是要先支付優先級的利息,劣後級的投資人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到。這樣設計也是為了滿足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的投資人的需求。

基於國內金融體制的分業監管,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分為三大市場,分別是央行和銀監會共同主管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貸 ABS)、資產支持票據(ABN);證監會主管的企業資產證券化(企業ABS);保監會主管的資產支持計劃。第二種叫集合資產管理,是為多個客戶提供的,多對一的服務,並且通過一種叫“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產品來實現(超過200人相當於公募基金了,少於200人相當於私募,現已將200人以上的剝離出來給公募基金,資管主要是小私募的功能),它的目標是為客戶進行投資。第三種叫定向資產管理,這種資產管理是為了特定目的,多為通道業務。定向資產管理主要做的是通道業務,就是某一個機構比如銀行出於監管的因素,為了資產出表,因為對於銀行的財務資產負債表處理,通常只把保本型的理財產品記入資產負債表,而不正式承擔信用風險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則記在表外代客理財科目中。它的本質就是需要融資的公司通過券商或者信託或者有資質的其他機構,把融資需求包裝成一種產品,通過產品的銷售募集資金。由於是銀行向證券公司發出投資指令進行投資,因此證券公司屬於被動管理,並不下達指令,所以只起到了通道的作用。

四、資管公司的架構以及業務內容


一文理清資管公司業務線

數匯財經:資管總分圖

和正常的公司一樣,資產管理公司也擁有負責市場營銷、推廣的營銷策劃部;負責財務、行政事項的綜合管理部;負責具體交易、執行的營運管理部;負責風控、合規等的風險管理部以及維護系統正常運行的信息技術部。當然這些部門都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中後臺部門,我這邊就簡單提一下,主要詳細講的是前臺業務部門。

(a) 營銷類業務部門:市場開發部、金融同業部、機構金融部市場開發部:主要負責對接高淨值個人客戶,也就是作為業務板塊中私募客戶的主要來源,裡面會有投資顧問、營銷顧問專門向高淨值客戶進行營銷,一般券商營業部的員工會開發中低端的散戶,而資管公司由於人員有限,主要會集中精力,開發高質量客戶,因為這些客戶帶來的的利潤相對更高。

金融同業部:主要負責對接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券商等。目前主要以銀行機構為主,當通道業務盛行的時候,金融同業部員工每天的職責就是接觸各類銀行員工,搜尋合作的機會。例如股票質押式業務,銀行覺得這筆股權質押業務風險可控,想做這筆業務,但是它的自有又資金無法直接投向融資標的,所以這時候需要包裝成相關的管產品,銀行以購買資管產品的名義間接投向融資標的。

機構金融部:主要負責對接非金融機構,以顧問類或者融資類服務出發,研究具體產業發展,例如大健康、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等,為實體企業提供發展建議,同時也對接私募機構、風險資本、產業基金之類,在這之間作為一個資本的橋樑,當然有很出色的項目往往也會從中分一杯羹。

(b) 投資業務類部門:創新投行部、機構金融部、固定收益部、權益投資部、量化投資部創新投行部:主要負責一級市場股權投資。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會根據投資的階段分為天使投資、風險投資(A、B、C輪)、PE投資之類。目前創新投行部主要還是做Pre-IPO的項目,就是那些快要進入IPO階段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已經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後面只等準備上市。由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估值存在差異,所以只要企業能夠上市,創新投行部所能獲取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固定收益部:主要負責二級市場債券投資。資管的固定收益部和銀行還有傳統券商的固定收益部不同,傳統券商的固定收益部主要負責債券的四大一條龍服務——承攬、銷售、交易、投資。而資管公司由於它“代人理財“的目的,目前在債券方面以研究和投資為主,是切切實實的甲方。

權益投資部:主要負責二級市場股票投資。基本上每個部門根據管理的規模安排投資經理,這個部門一般不會招很多人,人多了也沒用,一般管理20-50億資產的規模人員只需要5-10個人即可。他們大部分都是研究崗兼交易崗(當然交易也可以放到營運管理部去做)。除了日常研究股票以外,現在我所知道他們關心的主要是如何通過定增拿票,一來拿的量大,二來二級市場上買的成本一般更高。

量化投資部:主要負責二級市場投資,但和權益投資部主要區別在於,權益投資部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分析來投資,量化投資部主要通過金融工程、計算機等數理化工具來投資。例如利用市場中性策略(配對交易和統計套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學習一下金融工程,會打開一片新的天地。另外有的量化投資部還做期貨、期權方面的交易。

(c) 投行類業務部門:資產證券化部和結構融資部

資產證券化部:什麼是資產證券化,參考上文的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將一頭豬的各個部位提供給想吃不同地方肉的人,有的肉便宜,但是難吃,有的肉貴,但是特別好吃。

券商做ABS的能力和這個公司的大小關係不大,就在企業ABS的項目中,多數情況下,券商都是主導,從承攬到承做到承銷,基本都是券商的工作。雖然其中的專業性不像金融工程那麼深,因為用不到金融工程等複雜的技術,但也並不簡單,實際上ABS的複雜程度要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因為太多需要考慮的細節問題。主要考驗的是你是否熟悉相關規則,與各方機構溝通的能力如何,如何把所有人都能夠撮合到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