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對待高壓力的工作:你只有很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看人挑擔輕飄飄,自己挑擔壓折腰。

有些人很羨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音員的工作,有人曾問著名的央視主播康輝:“你的工作很輕鬆吧?是不是每天晚上7點上半個小時班就可以了?”

對此,康輝只能無奈苦笑道:“您腦洞開太大了。”

《新聞聯播》每天雖半小時的時長,但需要整個工作組快節奏高強度的通力協作,才能保證每天按時直播,雷打不動,萬無一失。

至於這份工作的緊張和忙碌程度,康輝在自傳《平均分》中描述了自己直播過最長的一次《新聞聯播》,僅播出時長就2小時4分鐘。

那是2012年,一次國家舉行重要會議,所有新聞要經過非常長的審核流程,最後才能交付到主播手中。會議重,內容多,工作線上的所有人都異常緊張。

晚上7點整,當康輝和李修平像往常一樣,神態自若地坐在直播間時,真正拿到手裡可以播放的新聞只有一條,其他的仍在忙碌的趕製中,演播室外一陣陣急促奔跑的腳步,所有工作人員都在爭分奪秒搶出“下一條”,有的新聞送上播出線時,距離既定時間只差幾秒鐘。整個流水線上的同事,只要有一個人手抖一下,結果很可能不堪設想。為此,康輝和李修平特意準備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備用稿件。

那天開播時,主播甚至不敢確定節目的準確時長,只是在預告時提了一句“今天的新聞聯播大約需要兩個小時”,最終這次新聞播出時長創下了124分鐘的超長紀錄。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康輝在書中回憶說,這是驚心動魄的124分鐘,也是近乎完美的124分鐘。臺前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如果沒有高度的責任心、過硬的業務能力和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幾乎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40年來,《新聞聯播》早已成為行業裡的標杆,“萬無一失”,在這裡不是願望,而是要求。

康輝對這一天記憶猶新,不僅僅是因為創下了職業生涯的一個紀錄,還因為,為了配合這次會議的相關報道,康輝上午做報道,晚上做直播,又一直值班到次日凌晨3點多,24個小時內持續高強度工作近20個小時。疲勞到下一秒就能抱頭睡著,但下一秒真正到來時,他又精神飽滿地出現在鏡頭前。因為他在心裡反覆默唸到:“我在崗位上。”

像這樣的工作強度,在央視這樣的平臺,也不鮮見。其實康輝早在2008年,就記錄過一份自己在央視的工作日程表——

6:30 起床

7:00 到辦公室化妝、準備稿件

8:30 上午新聞直播時段開始

9:55 直播某重要座談會

11:30 直播結束,回辦公室準備下午節目

12:30 新聞頻道年終特別節目直播

14:30 直播結束,吃飯、卸妝

15:00 給《新聞聯播》當天節目配音

19:30《新聞聯播》結束,吃飯、準備下一檔節目

20:30 《2008十大新聞揭曉》直播

21:00 直播結束,卸妝,下班

22:00 播出《世界週刊年終盤點——2008天下勢》(提前錄製)

從這份時間表裡,我們看到,康輝一天工作接近14個小時,只有吃飯時,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其他時間基本馬不停蹄地在工作。而這樣連軸轉、高強度的工作,在康輝的日程中已經常態化,28年如一日。

看到這裡,您還羨慕這份“只幹半個小時”的工作嗎?坐在電視前,看著直播室裡的主播,從容自若,鎮定如斯,殊不知背後經受了多少的磨礪,承擔著多大的壓力。正如一句經典網語: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而康輝,對這種高壓和磨礪,保持的一直是一種感恩的態度。他描述自己在央視實習經歷時,就曾提到這一點:

編輯進直播間時,只一個眼神就告訴你該幹活了,你必須趕緊跟上,到了錄音間,屁股剛挨著座椅,旋即一聲不容分說的“走——”,工作就開始了。工作做不好時,嚴苛的記者、編輯大姐,個個如滅絕師太般心直口快,但幹得漂亮時,她們也不吝讚譽。

康輝說自己至今仍感謝那個階段的“被高壓”“被逼迫”,前輩如魔鬼教練,以不近情理的方式激發出你的全部潛力,也成就了現在的康輝。


從那時開始,他就意識到,職業尊嚴和機會不是誰賜予的,要靠自己一天天一次次高質量的完成工作累積出的,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對待他人的苛責:我是一切的根源

康輝的同事曾調侃說,他們的工作,每天都可能遇上各種坑,一不留神就掉進去了。

康輝自己就掉“坑”裡好幾次。

2019年5月1日,微博上出現了“康輝挖鼻孔”熱搜,評論區一片譁然。

怎麼回事呢?

5月份正是飛絮飄飄的季節,那天也是巧了,一片飛絮不偏不倚正好鑽進康輝鼻孔,為了防止直播中打噴嚏之類的“播出事故”,康輝趕忙趁鏡頭沒切到他時處理一下。偏偏這個時候,鏡頭又轉到他身上,這下好了,康輝挖鼻孔,“有圖有真相”,百嘴說不清。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截圖在網上傳開了,網友有譏笑的,有批評的。當時的鏡頭其實是本不該在康輝身上的,因此他才會去處理,被批評有點冤枉。但康輝將責任歸在自己身上,因為自己沒有“時刻處在播出狀態中”,不僅鏡頭前要做到,沒在鏡頭中時也要做到。

還有一次“事故”,也跟鼻子有關。因為他患有過敏性鼻炎,那天早上起來就感覺不對勁,直播室,鼻子果然開始“鬧彆扭”,一低頭,鼻涕就開始不管不顧地往下流。擦吧,擦一下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不擦吧,流出來怎麼辦?

而此時,即將播放的正是最重要的時政新聞。

康輝在腦子裡飛速決斷,不抬手擦,趁低頭時接著鏡頭角度偷偷吸溜一下,減緩鼻涕下滑的速度。同時,臉上還不能出現任何不該有的表情。

就這樣,一直堅持到播完。

鼻涕自然是沒能完全控制住,一部分“倔強分子”已經掛在鼻孔下面,吸溜鼻涕的聲音也跟著話筒傳了出去。

康輝想,“鼻涕門”看來是不可避免了。


好在網上的反應,大多還是包容和善意的理解態度。

但這沒讓康輝“放過”自己,就連這種身體原因,他也自責,認為自己不夠敬業,因為做這份職業,身體本身就是工具,調整不好自己的身體,就等同於不敬業。

康輝的大學同學評價他“律己甚嚴”。從上面這些這幾件小事中,我們也能看到康輝對自己的“高要求”,遇到問題,他會首先從自己查找原因,自我歸因的習慣,也令他取得一次次的進步。

甚至,當別人輕視他的職業時,說主播不就是念稿子麼?他也要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只滿足於沒念錯,只滿足於值完班,那這工作確實就變得簡單了,甚至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也就別抱怨人家會看輕。”

“只有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學會解決問題,才能擁有一種持續成長的動力,才不會陷入圭臬或僅僅做到亦步亦趨。”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我亦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當我改變時,一切皆會隨之改變。

《新聞聯播》每天播出30分,8000多字的解說詞、500到800個鏡頭、近千字的字幕,行內人形容其是“字字千鈞”,康輝卻幾乎保持著零差錯。有好事的網友專門將央視播音員、主持人的播出失誤做成了“爆笑集錦視頻”放在網上,而且一共出了“三季”,這三季裡卻難見康輝的身影。

有人說康輝是“播神”,康輝說,“我不是播神,我也沒見過什麼神。無限趨近完美的工作,只能靠每一次的認真仔細、小心翼翼一點點積累。”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對待成長的態度:要像夸父追日,頂著炎炎烈日下前進


康輝說,其實自己的性格並不是太適合做媒體工作。在學生階段,他一直比較自閉,不太喜歡和別人交流,更多時候,願意一個人悶頭看書,琢磨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同學眼裡,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悶”。這與主持人需要的那種“傻大膽”“人來瘋”的氣質,完全不沾邊。

多數主持人性格里天生都有愛表達和交流的基因,康輝卻說,自己連嘗試去了解別人的成分都不多,常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別人沒有關係,骨子裡有點“不合群”,後來進入媒體行也是“誤打誤撞”。

但他又說,自己是個A型血的完美主義者既然選了這份職業,就一定要幹得讓自己滿意,“不應該因為有這樣的困難、那樣的問題或自身的侷限而停滯,

只有一門心思往前拱。要像夸父追日,哪怕不知道目標能不能實現,也要在炎炎烈日下不斷前進。

在這個前進的過程中,康輝也感受到自己的變化和成長。他接納自己有“不合群”的個性,同時也可以與同事進行真誠默契的協作;他對自己嚴苛,對他人卻越來越寬容;他的熒幕形象,就與他本人一樣,平實,樸素;他不冷不熱,不躁進也不停滯,不激憤也不平庸。他相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他被稱為央視“播神”,最忙時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成功因三種態度

康輝在大學第一次做主持人登臺時,因為​廣院有“哄人”的習慣,他擔心自己上去也被起鬨,就鼓勵自己說:“無論怎樣,把話說完”。

播神,彆著急,我們願意聽這你再多說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