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奇葩”自然與眾不同。如果一個奇葩之人到一個奇葩的國度訪問,那會如何?

2月24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板球場上,正在舉行一場大型的迎賓活動。客人是飛越8000公里遠道而來的美國總統,而主人則是印度總理莫迪和古吉拉特邦的萬名民眾。之所以將古吉拉特邦作為美國總統訪印的第一站,自然是莫迪的深意安排。因為,古吉拉特邦是莫迪的“發跡”之處。直白的說,沒有古吉拉特邦的成就,也就沒有今日之莫迪總理。

莫迪曾擔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12年,在這12年間,莫迪將印度最貧窮的邦治理成為印度發展速度最快的“樣板”。經驗無他,只有一點。那就是“重視軟環境,吸引投資”。當然,這個“軟環境”主要是指“配套的法律文規”,而非設施和自然環境。所以,在迎接美國總統時也難掩“尷尬”。比如,在從艾哈邁達巴德機場出來的一段必經之路旁有一個“髒亂差”的貧民區。如果讓美國大統領見到的話,必然會有損印度的美好形象。於是,“好面子”的印度人“計上心來”了。

也許是莫迪的授意,也許是古吉拉特邦的“自我行為”。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於是,路邊的一道“隔離牆”矗立起來了!這堵牆有兩個“妙用”。一是“正巧”遮住了貧民區。二是牆上可以刷些歡迎美國總統的標語。可謂是“一石二鳥”之計。想來,作出這個決定之時,決策者一定在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自鳴得意。然而,卻也“好心辦了壞事”!因為,這些貧民卻“鬧起來”了!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到來時還和警方發生了對峙和衝突。使之形成了兩道不同的“風景線”。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在美國總統到來後,一邊是莫迪和美國大統領的熱情擁抱和握手言歡。兩人暢談著別後的“思念”,憧憬著未來的“偉大合作”。可謂是“心相印,情切切”。可是,另一道風景線卻是民眾和警方的“石頭和盾牌”攻防戰。原因是古吉拉特邦民眾抗議政府修建“隔離牆”的兩大罪狀。一是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二是政府的做法是在拿納稅人的錢“搞虛偽”。不過,也有抗議的民眾說,他們並不是針對莫迪,而是不滿古吉拉特邦現政府的“做派”。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莫迪曾給古吉拉特邦帶來過“輝煌”。

古吉拉特邦的民眾對莫迪還是“心生感激”的,畢竟,對於古吉拉特邦的大多數人來說,是莫迪給他們摘掉了印度“最貧窮之邦”的帽子。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十多年間,古吉拉特邦的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了17%以上,吸引外資全印度第一,對外貿易增長率貢獻了全印度的40%。依靠這些數據,莫迪在人民黨內部成為了“紅人”,也被全印度民眾所熟知和認可。於是,“莫迪老仙,法力無邊”自此在印度唱響。

依靠“莫迪老仙,法力無邊”的威名傳揚,莫迪由一個“茶童”蛻變成了印度總理,莫迪自然會對古吉拉特邦“情有獨鍾”。他自然也就要向美國總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就”。彷彿在告訴美國總統:你有“商業帝國”的成名之作,我也有“碩果累累”的輝煌之地。我們彼此“半斤八兩”。所以說,莫迪將古吉拉特邦作為美國總統訪問的第一站,這樣的安排絕對是“深意滿滿”。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舉凡外交活動的安排多是有深意的。比如,美國有職業籃球和橄欖球“舉世聞名”。那麼,印度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於是,莫迪想到了“板球”。因為,板球被印度人視為“國球”。於是,印度政府將美國總統來訪的第一場大型活動安排在了板球場上。無非就是想證明印度也有世界級的體育項目和文化。本來,這樣的安排無可厚非。可是,莫迪卻忽略了三件事,一是忽略了這位美國大統領一直都是以“不按套路出牌”聞名。二是忽略了板球也是隔壁的巴基斯坦國球。三是忽略了商人總統的“利益本性”。於是,一幕奇葩之事在此後發生。

大型外交活動自然離不開“演講”,而這位“大統領”畢竟曾參加過“真人秀”節目,自然也是“口若懸河”。於是,這位以奇葩著稱的美國總統開啟了他的“忽悠模式”。“大統領”首先從印度的悠久文化誇起,接著又讚美了印度人取得的偉大成就,憧憬了美印這兩個“偉大國家”的戰略合作必定能夠開創令世界“瞠目結舌”的未來。印度人本來就喜歡聽“好話”,而現在又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總統在誇讚他們,於是,幾萬名觀眾不僅聽得“如醉如痴”,還時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可以,隨著這位“大統領”的話鋒一轉,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奇葩之人自然是與眾不同。按理講,如果在一個國家訪問時,一般都會在大庭廣眾之下避談這個國家的“對頭”。尤其是避免“誇讚”!這是最起碼的“常識”。可是,奇葩之人之所以“奇葩”,往往就在於“不按套路出牌”。顯然,這位美國“大統領”就可以詮釋“奇葩”這兩個字。當印度民眾被“誇”得暈暈乎乎之時,這位總統先生卻突然來了句:“其實,我們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好!”頓時,人山人海的現場“一片寂靜”。

莫迪既然有“老仙”之譽,自然也非等閒之輩。面對現場的尷尬局面,“莫迪老仙”依然是笑容滿面。絲毫看不出內心的真實活動。估計,如果可能的話,莫迪當會施展“法力”將其扔進恆河感受一下“冰冷”的滋味。不過,奇葩也有“邊界”,那位令印度民眾“冰火兩重天”的大統領下面的話又將“尷尬”帶了回來。他接著說:“印度人民也深受恐怖主義之痛。而巴基斯坦政府在打擊恐怖主義的事業中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這樣一說,印度民眾也就能夠“順坡下驢”了!

其實,美國大統領有此一說絕非是“心血來潮”,而是有的放矢。想來,自然有其多層深意。(一),不是有意羞辱印度,而是意在告之印度:對美國好點,不然,美國可以支持你的對頭。(二),美國和巴基斯坦起碼還是名義上的盟友。這次印度之行肯定會使巴方心裡不痛快。而在“對頭”的國度“誇讚”美巴關係,自然可以使巴基斯坦在面子上“很受用”。(三),美國在反恐問題上仍然需要巴基斯坦的支持。(四),板球也是巴基斯坦的國球,巴基斯坦的總理阿姆蘭·汗就是世界級的板球大明星。莫迪將演講安排在板球場上,自然是用意“昭然”。大統領心想:我才不上當。由此可見,此大統領並非真的“不靠譜”。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這個“刻意”的小插曲並未影響此次行程的成功。因為,莫迪更多的深意安排,這位大統領都心領了!也“笑納”了!比如,雙方簽署了30億美元的“軍購合同”。儘管這個軍售合同的金額並不大,但顯然只是開了個頭。最主要的是“各取所需”。對於美國來說,終於撬動了俄羅斯在印度的“軍售板塊”,因為,俄羅斯在印度的軍售比例佔到了75%。而對於印度來說,終於得到了它早想要的“黑鷹”直升機極其相關武器系統。而已經達成意向的一項經貿協議,如果能夠最終簽署的話,則很可能具有戰略意義。據說,在此後,美國和印度將簽署一項“石油天然氣供應”協議,美國將向印度提供石油天然氣,而路徑就是通過印度洋。這樣一來,美國的船隻,甚至於艦艇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印度洋航行了。

交流自然離不開文化。莫迪在文化領域的安排同樣亦有深意。比如,在這次訪問中,不僅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亞來了!第一千金伊萬卡夫婦也來了!不管是美國總統的“老夫少妻”型,還是伊萬卡夫婦的“金童玉女”配,都需要“愛情”的滋潤。所以,莫迪特意安排了泰姬陵一遊。泰姬陵是一座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古蹟,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泰姬陵通體由白色大理石扣成,並以玻璃和瑪瑙鑲嵌,可謂是“渾然天成”。

在印度訪問卻誇讚巴基斯坦,特朗普說“反”了?他故意的

泰姬陵是莫臥爾皇帝沙賈汗為紀念愛妃所建。寓意自然是“愛情”深遠。對於美國第一夫人和第一千金來說,自然是“受用”。這也應了俗話說的“要想達到目的,首先要取悅其身邊人”。由此可見,莫迪也絕非“凡人”。再者,印度畢竟是個多宗教國家,而在前一段時間,印度的伊斯蘭民眾曾抗議莫迪的種族歧視政策。而泰姬陵的清真寺性質又自然可以起到莫迪的表白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印度不會實行歧視政策,當然意在緩和關係。莫迪可謂是“用心良苦”。

外交活動中都有贈送禮物的慣例。而且都具有深意。不過,莫迪贈送的禮物則頗出人意料。因此,也引發了見仁見智的解讀。莫迪贈送給美國總統的禮物是“三不猴子”。這“三隻猴子”都憨態可掬。一隻捂著耳朵,一隻捂著嘴巴,一隻捂著眼睛。寓意來源於論語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即“不看,不聽,不說。”對此,有人將其解讀為意在嘲諷美國在世界上的“霸道和自私”。其實,這是莫迪在向美國表明態度。即:請美國放心,對於美國在世界上的所作所為,印度保證“裝聾作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