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這裡是三國良將趙子龍的故里

這裡是佛教宗派臨濟宗的祖庭

這裡是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

這裡是古城,正定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點擊保存圖片微信識別二維碼,看正定古城實景VR


西望太行山,南臨滹沱河,正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起,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縣治所。唐朝的成德軍,大遼的中京,元朝的五路兵馬帥府,明代的“三關雄鎮”帥府,清初的直隸省會都駐於正定。經濟發達、商貿流通、文化繁榮也打開了寺廟和佛塔的活躍空間。


“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是形容正定的豐富古建遺蹟,但由於歷史的變遷,不少珍貴古蹟被毀壞,但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四塔和八大寺中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都還尚存。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正定佛塔

---華塔和澄靈塔---


從古城南門長樂門進入,登臨古城牆,可以看到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四塔對立呼應。


廣惠寺華塔,又稱花塔,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各種繁複的花飾,遠觀如綻放的花束。華塔始建於唐朝,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金大定年間重修的遺存。這種塔在元朝後幾乎絕跡,國內現存華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其藝術價值和中國建築史上的重要地位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海內之孤例”。值得一提的是塔身有趣的雕塑,有象有虎和力士,惟妙惟肖,非常可觀。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臨濟寺是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祖庭。不幸的是,臨濟寺的屋舍毀於宋金年間的戰火,只有澄靈塔這座遺珠保留了下來。澄靈塔為八角九級密簷式實心磚塔,明顯的遼金塔風格,塔高30.47米,塔第一層較高,從第二層以上,層高逐減,密簷相接。塔頂木製簷角梁,簷下懸鈴,塔頂、簷瓦、脊獸和套獸都是綠琉璃,又被稱為“青塔”。臨濟宗在金代傳到日本並對其影響深遠,至今仍有許多日本僧人來此參拜。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十大名剎之一

---隆興寺---


除了華塔和澄靈塔兩座歷史遺孤,正定還有一個非常搶眼的千古名剎——隆興寺(大佛寺)。


從遠處遙望,大佛寺的主體建築在中軸線上對稱開來。學者王魯湘曾感嘆到,中國的寺院到處都是,但是像大佛寺這樣“類似紫禁城那麼長的一條中軸線上,高低起伏著像交響音樂的旋律一樣精緻優美的佈局,是我看到的北中國最大最雄偉的”。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大佛寺摩尼殿中有一尊五彩觀音,被稱為“東方美神”。高3.4米的觀音倚坐在泥塑五彩懸山的正中,如紗的披巾自肩下垂,僅以瓔珞項飾遮胸,露臂赤足,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繞膝撫左腕,頭微微右側,身體略前傾,面露笑意,俯視眾生。


慈氏閣和大悲閣中是兩尊壯觀的佛像,但材質、形態各不相同。慈氏閣中彌勒菩薩雙足開立於兩朵青蓮上,據說,工匠在修建時遍尋不得合適的木材,恰逢一根巨大的獨木順滹沱河水而下,成就了這段佛緣。往裡走是大悲閣,閣內是被稱為古代最大銅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除胸前合十的一雙手臂外,身側各有二十隻手臂,每隻手中繪一眼,分別執日、月、淨瓶、寶鏡、寶劍、金剛杵等寶器。


雲遊河北 | 正定古城 古塔與古寺扎堆兒的地方


毗盧殿是大佛寺中軸線的末端,殿內的毗盧佛堪稱國寶,系明萬曆皇帝朱翊鈞為其生母慈聖皇太后祝壽所御製的。毗盧佛全部為青銅鑄造,高6.72米,由三層坐式毗盧佛和三層圓鼓形蓮座層疊而成。最為精妙的是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均不一樣,整尊造像上大小佛像共計1072尊。



來源 | 河北旅遊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