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易居丁祖昱:房地產三週顆粒無收

市場可能迎來利好,也別期待大放水。

易居丁祖昱:房地产三周颗粒无收

“整個房地產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三週左右時間基本顆粒無收,成交趨近於零,在房地產行業歷史上是第一次。”2月25日,易居集團CEO丁祖昱在一場電話直播會議上表示。

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當下,多省市都在出臺有序開放售樓處、二手房中介門店、組織建築工地復工的相關政策或方案,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三週沉睡後漸漸甦醒,接下來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表現?

丁祖昱表示,截至目前,房地產行業仍然處於半停擺狀態。

具體來看,全國60%的售樓處仍未開放,40%已開的售樓處中,大部分還是處於值班狀態,只有約10%的售樓處真正營業,其中西南區域售樓處開放情況好於其他區域。部分省份因疫情防控需要,仍要求關閉所有售樓處,比如河南省。

二手房中介門店營業比重和售樓處基本一致,只有約10%的中介門店開業。

而工地復工情況目前比售樓處更加嚴峻,有超過90%的建築工地尚未復工。這對今年的房地產新開工、竣工數據以及全年的開發投資額將產生很大影響。目前各地重點政府工程已進入積極復工流程,這些項目流程走完以後才會輪到房企的樓盤項目。

相比上述完全停工的市場,土地市場實際上沒有完全中斷,只在春節期間停了10天,但是成交總量下滑非常多,一是因為大部分省份將賣地延後,二是很多開發商缺少回籠資金,因而對投資計劃做了修正,減少大宗拿地支出。

丁祖昱表示,2月份以來,很多省份陸續出臺有利於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但是不要幻想市場將迎來大放水。“寬鬆的環境是有可能的,但改變當前‘房主不炒’的政策背景是沒可能的,不要和歷史再進行類比。”

政策層面變化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限購、限價等給予一定程度的寬鬆以恢復市場交易;二是部分地方允許土地款分期或延期支付,這對1月份拿地的房企是雪中送炭,地方政府也是為後續土地交易考量;三是金融方面有可能表現得較為寬鬆,官方將以窗口指導來進行相關調整,境外發債也迎來窗口期。

對於3月份往後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丁祖昱認為大家要持謹慎態度,但不必悲觀,“疫情期間大家不買房,不代表買房需求消失了。購房需求會慢慢恢復。這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兩個月之後”。

他認為3月份是一個恢復期,不用期待有太好的銷售成績,整體成交金額相較去年同期可能有30%-40%的下滑,但是從第二季度開始趨於正常。

疫情對今年全年房地產銷售的影響將拉低10%-12%,因此今年整體市場體量會比去年略降。

3月份如果大部分建築工地能夠順利復工,那麼今年竣工面積同比幾乎不會受影響,如果復工時間比這更晚,那麼對全年竣工量的影響達到-5%~-10%。

重要觀點:

住宅地產不會一蹶不振

住房需求不會消失,如果3月份是疫情緩解期和生產消費恢復期,那麼房地產的正常需求也會慢慢恢復。只不過房地產和其他領域相比,交易額比較大,恢復速度稍微慢一點。

寫字樓購物中心受衝擊大

近年來寫字樓供應量大,出租率和租金本來就雙降。疫情期間,企業主發現遠程辦公、居家辦公挺好的,很多工種不需要在寫字樓辦公,另外還有一些中小企業撐不住了,這些都會造成寫字樓需求衰減。建議房企在未來拿地過程中謹慎碰寫字樓項目。

商業地產目前沒有明顯恢復。比如影院基本沒有恢復,餐飲只恢復了一半左右,兒童教育培訓機構沒恢復。兒童娛樂、教育培訓這個業態,已經佔到很多購物中心10%的租賃,所以影響很大,疫情導致家長和孩子習慣網上上課了,如果培訓費還能降低一點的話,未來沒有必要再去實體培訓機構。

購物中心用了好幾年時間,從偏零售向偏體驗變革,結果偏體驗類型的商業地產現在也開始面臨考驗。

長租公寓今年壓力會很大,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將持續一年;文旅項目上半年的生意基本做不成了,現在人們基本沒有文旅需求。

更加看好物業股

細分領域裡,只有物業這個領域是加分的,優秀物業公司在疫情中表現較好,和普通物業公司的差距會進一步拉開。今年尤其看好物業股。

房企不至於現金斷流

規模房企不至於面臨現金流斷流壓力。原本2月份就是淡季,不是房企主要回款來源的一個月,因此2月份市場低迷不會對房企產生致命影響。大部分房企1月份拿地較少,工程也都停了,該結清的都結清了,後續資金還沒有開始投放,短期內沒有太大壓力。

房地產上下游企業的壓力比房企更大,今年“活下去”是他們的最大訴求。

3月份小陽春沒指望

大部分城市3月份房地產市場都進入恢復期,但不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小陽春沒指望了。可以試著在四五六月份把小陽春找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