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文明風采」隆陽區辛街鄉“345”工作法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為有效解決村(社區)沒有集中宣傳服務陣地、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明顯、群團組織及社會組織服務意識薄弱、社會治理推進難、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不高等問題,辛街鄉通過“345”工作法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文明风采」隆阳区辛街乡“345”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志願服務“三訪三問”。通過項目整合和部門聯合,打造基礎設施完善的志願服務陣地,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夕陽紅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服務隊四支志願服務隊伍,以“三訪三問”組織開展形式各樣志願服務活動。“三訪”即定期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隔離留觀人員。夕陽紅服務隊關心關愛留守老人兒童,巾幗志願服務隊心理疏導,青年志願服隊一線服務,黨員志願服務隊衝鋒在前,疫情期間,每日將宣傳材料和防控物資及時送到各村(社區),並協助發放,確保疫情防控宣傳到戶、到人。“三問”即問“兩不愁三保障”是否穩定、留觀人員生活是否存在困難、防疫知識是否知曉。志願服務隊逐戶詢問並登記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生活存在的困難,提出具體措施,解決實際問題。此外,加入社會愛心幫扶力量,通過“黨建+群建”促進志願服務更完善,開展志願服務星級評定活動,讓志願服務積分在民主評議黨員、推優入黨、文明家庭優秀評比等活動中“有據可查”,進一步擴大志願服務影響力。

「文明风采」隆阳区辛街乡“345”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文化活動“四建四助”。通過“四建四助”完善陣地建設,以文化活動為引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聲音、正能量,助推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建立老年大學助推文化藝術發展。聘請保山實驗中學、胡家中學、中心學校部分志願教師參與老年大學專業授課,挖掘民間文藝骨幹,讓老年大學學員成為好聲音、正能量的傳播者,目前老年大學招收學員780餘人,開設花燈班、舞蹈班等12個班級。二是建立活動開展機制助推感恩教育。結合“我們的節日”活動開展,積極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九九重陽節”“金秋助學”、送醫下鄉等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三是建成設施完備紅色影院助推精神文明建設。“紅色影院”內配備電腦、投影儀、音響、休閒座椅等基礎設施,免費播放正能量題材電影,並將“仁義禮智信”道德宣傳和傳統節日文化宣傳相結合,分佈在紅色影院內部和外部,營造傳統文化傳承的良好氛圍,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文明家風、鄉風和民風,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建成法治鄉村警示教育基地助推社會治理。打造法治鄉村警示教育基地,開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黨風廉政教育、交通安全、禁毒防艾、消防安全等專題教學版塊,通過警示與教育並重,形成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促使幹部群眾在疫情防控中依法防控、科學防控,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文明风采」隆阳区辛街乡“345”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宣傳培訓“五進五講”。以“五進五講”為思路,即幹部進所講政策、專家進所講技能、鄉賢進所講德治、脫貧戶進所講感恩、致富能手進所講創業創新,有力促進脫貧攻堅,切實服務農民群眾,大力推動鄉風文明,深化移風易俗,把幹部、群眾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使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為廣大群眾的“精神家園”。一是黨建引領集中講。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共產黨章程》、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內容向黨員、群眾宣講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破解群眾“精神貧困、動力不足”的難題,使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大課堂”,群眾增收致富的“孵化器”。二是“套餐合理”定製講。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在開講前,先廣泛徵求黨員群眾的意見,群眾“點單”、講師“配菜”,定製講習“菜單”,制定培訓實施方案,發放學員手冊,明確培訓目的、對象、方式、課程設置及成效運用等,抽調相關人員成立工作組,保障培訓活動有序開展。採取專題教學、激情教學、現場教學、應知應會測試、交流發言、視頻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培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為確保人員不聚集,專門組建防疫微信群,邀請鄉領導幹部和衛生院醫生通過微信講授疫情政策和有關防疫知識,發佈區防疫指揮部和鄉指揮部有關公(通)告,讓群眾心中有數不恐慌。

「文明风采」隆阳区辛街乡“345”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