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盧 程等

精養池塘一般以魚類養殖為主,少數漁民為追求高收益,超容量養殖,超標準施藥、投餌,導致養殖病害頻發、水質環境惡化、養殖效益降低甚至出現虧損。近年來,泰州興化市沙溝鎮部分養殖戶將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改造面積大約 5000 畝,畝產小龍蝦150 千克左右、藕 1500 千克,利潤 4000 元/畝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總結了池塘改造和藕—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要點。

一、池塘改造及養殖技術要點

1.池塘選擇及改造

(1)池塘選擇。選擇保水性好、光照充足、水深適宜的池塘,面積以 30~80 畝為一個養殖單元。水源充足,水質較好,排灌方便。

(2) 開 溝 。 沿 四 面 池 埂 挖 環 溝 , 深 1.5~1.8 米,寬 5~6 米,環溝面積佔原池塘面積的8%~10%,挖出的泥土加固池埂。

(3)防逃設施。用塑料硬板等材料建防逃牆,防逃牆要穩固,底部埋入土下 20 釐米左右,土上留50釐米左右,並且每隔1米用支撐物固定。

(4)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設在池塘的兩角,呈對角排列,排水口建在池塘最低端。用密眼網袋套住進、排水管。


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2.蓮藕栽植

(1)藕種選擇。挑選體積大、品質好、長勢好、形態完整的藕種,一般為大紫紅和美人紅。

(2)藕種栽植。清明前水溫高於12℃時開始整塘栽種,每畝 400 千克左右,栽植間距 100 釐米×150釐米,每穴3~4個芽頭。

3.小龍蝦放養

上一年的7-10月放養親蝦,用於蝦苗繁殖和蝦種培育。第二年的 3-4 月,根據塘內蝦種數量,不放或者補放少量蝦種。

4.管理措施

(1)藕田施肥。據蓮藕的生長情況及土壤的肥力控制好施肥量,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肥料中各種營養的比例,一般情況下在種植後的第 25 天左右和立葉長出4~5片時分兩次追肥。

(2)植株調整。要對植株進行調整,及時摘除老葉、除掉老藕、折掉花梗等,初期如果植株的密度不均勻,可以拔除植株,調整植株密度。

(3)水位調控。水位調控按照“前淺、中深、後淺”的原則。藕種植後保持淺水,以6釐米左右為宜,水層淺利於增溫,加快發芽速度;快速生長期保持深水位,以 13 釐米左右為宜;結藕期以6釐米左右為宜。水位過深過淺時要及時排灌水。

(4)水質管理。藕葉生長旺盛時,會覆蓋大部分水面,導致光合作用減弱,水體含氧量下降,尤其是下半夜容易缺氧。要加強水質管理,靈活採用增氧措施,定期排水、換水,確保溶氧大於4毫克/升、pH 7~8.5、透明度35釐米左右。

(5)病害防治。加強養殖管理,病害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做到養殖過程中儘量不用藥,或者少用藥。待小龍蝦全部捕撈結束後,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每畝用量80千克左右。

5.收穫

(1)成蝦捕撈。孵化的幼蝦離開母體後、春節前後小龍蝦市場價格較高時,用地籠捕撈小龍蝦上市,5 月左右將小龍蝦捕盡(如果不清塘,可留部分作為親蝦)。

(2)藕採收。藕成熟後,春節前後市場價格較高時即可採收上市。

二、改造實例經濟效益分析

以興化市沙溝鎮汪有居為例:汪有居,於2017 年完成池塘改造,1 個塘口面積 50 畝。捕蝦時間為 2018 年春節前後,孵化的幼蝦離開母體後,小龍蝦市場價格較高。採藕時間為 2019 年1月。畝產小龍蝦150千克、藕1500千克。畝均成本 4018 元、產值 8700 元、利潤 4682 元。具體放養、收穫以及收益情況詳見表1和表2。

表1放養與收益情況

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表2 2018年經濟效益分析(50畝)


傳統的精養池塘改造為“藕—小龍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三、小結與討論

通過對原有池塘進行改造,構建“藕—小龍蝦共生互促系統”,充分利用了小龍蝦與藕的互補特性,藕田為小龍蝦提供豐富的動植物餌料,小龍蝦的排洩物為藕生長提供有機肥料,養殖過程中不投餵、施肥少、用藥少。小龍蝦和藕病害發生率低、品質好。改造後,小龍蝦捕撈上市時間為 12 月至次年 5 月,這幾個月小龍蝦市場價格高,大大提升了養殖效益。

與傳統池塘精養相比,藕—小龍蝦綜合種養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保障了經濟效益,符合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是一種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