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在網絡即時通信得以深遠發展的今天,信息化社會對通信的要求已經不再侷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隨著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的成熟使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成為可能,從而催生了“物聯網”的概念。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指的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物聯網本質上是順應了信息技術產業過去五十年從雲端向終端不斷擴展的大邏輯,是“服務器->PC->筆記本->手機”演化規律的自然延伸,將能大幅擴展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的滲透率,提升全社會的信息化程度以及運轉效率。

因此物聯網必將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聯網根據技術架構不同,可分為三層,分別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www.hanghangcha.com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底層,是物聯網應用和發展的基礎,主要由基礎芯片、傳感器、射頻器件等構成,負責信息的獲取;網絡層通過通信技術把感知層所得信息進行高效傳輸,網絡層的關鍵技術,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技術,包括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其中無線傳輸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應用層則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中。

物聯網演變的核心邏輯是:從計算機互連,到人與人互連,再到所有物品互聯互通的“萬物互連”。物聯網市場的規模取決於物聯網終端的數量,相比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時代的終端數量更加龐大。

從全球看,根據Gartner 發佈的數據及預測,2017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達到83.81 億臺,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達到1.69 萬億美元,預計2020 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04.12億臺,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2.93萬億美元,保持年均25-30%的高速增長。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從國內看,全國物聯網近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十三五”以來,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到2018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4.65億戶。未來物聯網市場上漲空間可觀,預計202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十三五”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4%。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全球物聯網正在進入實質性推進和規模化發展的階段,主要受以下三大因素驅動:

核心技術突破是物聯網發展的最直接因素

物聯網發展的主要技術主要是連接和計算。連接需要相關的通信技術,隨著局域網、低功耗廣域網、5G等通信網絡技術商用化進程不斷加速,為物聯網提供泛在連接能力,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迅速完善,互聯效率不斷提升,助力開拓下游新的應用場景;其次,雲計算的普及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模組智能化集成化持續進步,自帶算法的智能模組成為標配,傳感器、MCU 和無線通信模塊三合一的單芯片集成的32 位MVU+開始成為大趨勢,進一步降低了模組的功耗和體積,提高了智能和安全性。同時信息處理技術不斷突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注入物聯網,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根據Gartner 發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物聯網技術發展已到達成熟度曲線頂點。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必要成本下降使物聯網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相比10 年前,傳感器價格下降了54%,聯網處理器價格下降了98%,帶寬價格下降了97%,從全球看,同樣存在傳感器、帶寬價格大幅下降趨勢。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國家戰略佈局提供保駕護航

從國際層面看,物聯網產業具備戰略性地位,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由於物聯網將對生產力帶來變革性影響,以及其間接對政治、文化、經濟的推動性作用,各國政府在國家層面都高度重視,分別在研發投入、稅收減免、標準制定、示範應用等方面進行政策推動。

從國內情況看,2010 年,物聯網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年來,政府出臺的相關法規政策不斷加強對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主要體現在促進行業技術的升級進步、優化產業資源配置、增強政府財稅支撐和扶持企業發展等方面。其中,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明確指出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提出強化產業生態佈局、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標準體系、推進規模應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六大重點任務,為我國未來5 年物聯網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採集和捕獲外界環境或物品的狀態信息,相當於人的皮膚和五官,具有感知功能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各類基礎芯片、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藍牙技術等。

傳感器是一類將環境中的自然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半導體器件,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一般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變換電路三部分組成。傳感器用途廣泛、品類繁多,傳感器按其工作方式,可分為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溼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達到1472億元,同比增長13.2%,近5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預測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66%,2021年將突破2000億元。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傳感器的未來趨勢將是基於MEMS(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智能傳感器。MEMS是一種把微型機械元件與電子電路集成在同一顆芯片上的半導體技術,尺寸在1微米到100微米量級。

MEMS繼承了集成電路的先進製造工藝,相比傳統產品,具有微型化、成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產等優勢,產能高,良品率高。微米量級的特徵尺寸使MEMS傳感器可以輕鬆勝任某些傳統機械傳感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是微型傳感器的主力軍,正加速應用於大眾生活及工業生產的各個方面。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根據賽迪顧問相關數據顯示,受益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光通信、工業控制等多個市場的高速成長,MEMS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全球和中國市場呈現穩步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MEMS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2018年中國MEMS整體規模達到504.3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851.1億元。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2018年MEMS傳感器製造企業大約有200家,多為初創型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企業數量佔比超50%,其中江蘇省佔比接近30%,這主要得益於長三角具有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硅基MEMS研發及代工生產線資源較多,產業鏈完整,涵蓋設計、代工和封測的重點企業,產業區域格局也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佈局。

根據賽迪顧問相關數據顯示,從產品結構上,不管是全球範圍或是國內市場,壓力傳感器均佔據最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1%和23.3%,主要是受益於工業與消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其次為慣性傳感器、麥克風MEMS等產品領域。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網絡層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包括通信技術以及連接通信技術的模組。

無線模組是將芯片、存儲器、功能器件等集成在一塊線路板上,並提供標準接口的功能模塊,各類終端藉助無線模組可以實現通信或定位功能。無線模組按功能分為“通信模組”與“定位模組”,相對而言,通信模組的應用範圍更廣。通信模組包括蜂窩類通信模組(2/3/4/5G/NB-IoT等)和非蜂窩類通信模組(WiFi/藍牙/LoRa等)。

無線模組是連接物聯網感知層和網絡層的關鍵環節,在物聯網應用過程中,幾乎每增加一個物聯網連接數,將增加1-2個無線模組,無線模組是實現萬物相連的硬件基礎,具有不可替代性,據國信證券估算,市場空間有望在2022年達到400億元。

無線模組兼具標準化和定製化,在產業鏈中處於基礎核心地位

無線模組產業鏈的上游為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等基礎芯片以及電容電阻等其他生產原材料,下游是分散的各個細分應用領域,往往通過項目集成方或經銷代銷流向各個領域。中游模組供應商一般是自己採購上游材料,並負責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也有一些公司將生產外包給加工廠。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無線模組具有技術門檻和客戶門檻,兼具標準化和定製化,具體表現在:一是無線模組需對多種芯片、器件進行再設計和集成,需考慮多種通信協議/制式、體積、功耗、特殊工藝等;二是無線模組需滿足不同客戶、不同應用場景的特定需求,這就決定了上游芯片廠商涉足太深不經濟,下游客戶自行研發有難度,因此無線模組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核心基礎地位。

無線模組形成國際與國內第一梯隊引領,國內第二梯隊逐步壯大的競爭格局,國內有望誕生全球龍頭

全球通信模組參與者大體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國外企業為主,中國只有移遠通信一家進入到第一梯隊,是國內無線通信模組龍頭企業,2018年出貨量市佔率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達25%,2019年7月成功IPO,發展前景較好。國內企業大多集中在第二梯隊,包括日海智能(芯訊通)、廣和通、有方科技、高新興(中興物聯)等在一些特定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第三梯隊則多為中小廠商。總體看,市場競爭集中度已較高,第一梯隊+第二梯隊近10家企業幾乎佔據了80%-90%的市場份額。

隨著國產通信模組廠商的崛起,全球行業格局還有可能進一步改變。國產通信模組具有成本優勢(國外廠商毛利率在30%左右,國內廠商大多在15%-25%,整體毛利率偏低),具有較大國產替代空間,有望誕生全球龍頭。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無線通信模組國內競爭激烈,毛利率偏低,企業需具備一定市場規模,佔據更大市場份額,才能獲得更低成本,建立市場競爭力,因此,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為我行重點營銷對象,第三梯隊企業整體規模偏小,但個別有望突圍,營收增長較快企業值得培育。

網絡層的關鍵技術,是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技術,現有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按傳輸距離不同,可分為局域網和廣域網,局域網是指以Zigbee、WiFi、藍牙等為代表的短距離傳輸技術;廣域網是包括蜂窩通信技術2G/3G/4G及LPWA(低功率廣域網)技術LoRa,Sigfox、eMTC、NB-IOT等遠距離技術。

在近距離的物聯網通信中,主要應用藍牙、Wifi、Zigbee等局域通信技術;在遠距離通信中,高速率的業務採用3G/4G/5G(eMBB)等,低速率的業務通過LPWA 技術來降低成本和延長續航時間。根據麥肯錫諮詢所調研的數據來看,全球物聯網市場有大約60%以上都屬於低速率業務,因此,LPWA技術是物聯網主要應用方向。

LPWAN是一種滿足物聯網中遠距離通信和低功耗需求的通信技術,可分為授權頻譜和非授權頻譜技術,其中,非授權頻譜技術(LoRa、SigFox)由於頻譜共享的限制,只能區域小範圍使用,授權頻譜技術(NB-IoT和eMTC)隨著全球逐步部署,已經初步具備規模效應。截至2019年9月,全球有57個國家至少114個運營商部署了NB-IoT或eMTC,有72個國家的153家運營商在積極投資NB-IoT網絡。

5G是一個包含各種頻段和通信技術的異構結構,5G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物聯(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uRLLC)”中,後兩個場景都指向了萬物互聯,其具有更高速率、更多連接、更低時延、更高可控,將賦能萬物智聯。2018年6月,5G標準凍結,開始進入商用階段,全球運營商大規模部署;2019年6月,我國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國內進入5G商用元年;2019年7月,3GPP(3G技術規範機構)已經把當下比較熱的NB-IoT技術定為5G技術之一,成為滿足5G大規模機器連接場景需求的主要技術手段。

5G網絡建設資金需求龐大,為我行切入運營商產業鏈合作提供機會

網絡層的建設離不開大量基站的鋪設,5G基站是專門提供5G網絡服務的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目前5G網絡建設進入全面落實階段。

根據5G標準的制定日程以及基礎建設的流程,5G建設週期可以按先後順序分為規劃期、建設期和應用期。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從5G建設的產業鏈看,三大運營商在產業鏈中佔據核心主導地位,貫穿建設的三個階段,具有壟斷性地位,話語權強;運營商的上游設備供應商相對分散,可分為天線設備、傳輸設備、終端設備等,總體來說,在產業鏈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基本需要通過招投標才能進入到三大運營商的供應商名單內,三大運營商制定了規範的集採招標制度,該制度使得規模佔優和具備成功投標經驗的供應商具備中標優勢,因此,上游供應商需具備規模和客戶資源壁壘,才能搶佔一定市場份額,而大量基站的建設,將給上游供應商帶來較大市場空間。

物聯網應用層可分為三大主線:面向需求側的消費性物聯網、面向供給側的生產性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應用物聯網。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其中生產性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物聯網又合併稱為產業物聯網,據GSMA Intelligence 預測,從2017年到2025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4.7倍的增長,消費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2.5倍的增長。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居住場景為載體,以物聯網為關鍵技術,融合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新興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將家電控制、環境監控、影音娛樂、信息管理等功能有機結合,通過對家居設備線上集中管理,提供更安全、節能、便捷、舒適以及智能化的家庭生活場景。目前智能家居產品涵蓋智能照明燈、智能音箱、智能插座、智能開關等智能單品和掃地機器人、智能家電等智能設備。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方向首先連接智能家居單品,隨後走向不同單品之間的聯動,最後向智能家居系統平臺發展,進行統一的運營。當前,爆款產品、設備聯動、語音交互三架引擎推動智能家居從單品智能化向智能聯動化演進。

智能家居滲透率提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五千億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研究報告預測,到2019年,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相關硬件、服務和安裝費用上的支出將達到10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40億元),並將以1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的1570億美元。

我國智能家居滲透率低、增速快,市場空間廣闊。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2018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4.9%,而同期美國智能家居滲透率達32%,隨著近年來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行業技術的成熟發展,我國智能家居滲透率和整體行業規模正在快速提升,滲透率的提升將為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長提供強勁動力。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 年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達到千億規模,預計到2020 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 億元。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智能家居產業鏈從上中下游可劃分為技術與服務、智能家居廠商與平臺、銷售渠道與應用場景。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上游技術層面,包括硬件支持與軟件技術。硬件支持可進一步劃分為傳感器、無線模塊、芯片、材料等;系統及軟件支持可以劃分為通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

中游包括智能家居設備生產廠商與平臺。智能家居主要玩家包括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企業和創業公司,主要的產品包括娛樂系統、安防系統、開關控制系統、廚衛家電系統、照明系統等。而平臺則提供了將各智能家居產品連接在一起的中介形態,如操作系統平臺、應用平臺等。

下游涵蓋了各個銷售渠道以及最終用戶。智能家居的銷售渠道多種多樣,從是否聯網的角度可劃分為線上線下,從前裝與後裝的角度可劃分為房地產相關渠道與商超零售渠道。

總體看,中游企業具有供應鏈整合能力,具備渠道銷售優勢,未來以構建產業鏈生態模式佈局智能家居領域,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最有可能產生行業龍頭企業。

中游企業形成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和3C企業、創業公司三大陣營的競爭格局

從產業鏈的分析可以看到,中游企業主要集中了幾類主力玩家:互聯網巨頭、傳統家電企業和創業公司,我們根據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和地位,可分為三大陣營。

第一陣營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實力雄厚,在互聯網技術和用戶流量方面具備優勢,大多通過戰略投資來佈局智能家居生態。

第二陣營是家電、3C等硬件企業。家電企業以格力、海爾、美的和TCL為代表,3C企業則以兩大智能手機巨頭華為和小米為代表,兩者的共同特點是通過產品切入進而構建平臺,其目的在於構建平臺生態系統。

第三陣營是以創業公司為主,根據專注的領域不同又可細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提供智能單品的玩家,以鹿客為代表,這類玩家瞄準一類最剛需的智能家居單品,單點突破。另一類是提供全屋解決方案的玩家,以歐瑞博為代表,其不僅僅是售賣智能單品,同時具備全屋智能解決能力,從產品、渠道、服務構建壁壘,具備較大市場競爭力。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車聯網(V2X)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運用,它藉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和自動駕駛能力,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業態,從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車駕乘感受,為用戶提供智能、舒適、安全、節能、高效的綜合服務。

汽車行業由於本身處於技術突破和轉型階段,有望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率先受益。車聯網發展歷程僅有短短十年:2010 年車聯網開始發展;2012年出現以安保為主的安吉星,是車聯網在最初的應用;2013 年到2015 年市場發展雜亂,大多數公司集中在手機互聯、OBD、汽車後裝市場;2016 年到2018 年,開始有汽車公司、互聯網公司、專業語音和導航公司開始合作。

目前國內車聯網智能系統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車輛仍處於輔助駕駛的層面,主要功能是進行聯網輔助信息交互,下一步將朝著部分自動駕駛層面演進,在信息交互的基礎上實現協同感知。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500億元,國家政策陸續出臺

在5G基礎設施建設、汽車電子普及、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三大基礎上,車聯網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2.4億輛,同比增長10.51%,假設至2020年汽車保有量以10%的增速增長,預測2020年我過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億。假設到2020年車聯網滲透率達到30%,則2020年我國車聯網數量將達到9000萬輛,以每輛車5000元的硬件+軟件產品價格來估算,車聯網市場將達到4500億規模。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已經將發展車聯網作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中應用的重要方面,並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重點轉型方向之一。國務院在《中國製造2025》、《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等重要政策均提出大力發展車聯網。

產業參與者眾多,關注細分領域領先企業

車聯網涉及的參與者眾多,上游包括各類元器件設備製造商;中游主要包括終端設備製造、汽車生產商和軟件開發商;下游包括TSP(汽車遠程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移動通信運營商。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從產業鏈整體來看,參與者涵蓋兩大領域:製造業和服務業。

製造領域中,汽車生產商作為終端、軟件、服務的集成者,在產業鏈上具有較大話語權。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組由於涉及通信技術,技術門檻高,主要參與者都是行業領先企業,如華為、中興和國外的高通、英特爾等。

服務領域,通信運營商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為主,信息服務提供商包括傳統TSP供應商如安吉星以及信息、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初創企業。TSP(汽車遠程服務提供商)是車聯網產業鏈的核心環節,統籌整合產業鏈其他環節的參與者,為整車廠打造車聯網產品,內容涵蓋TSP服務平臺、呼叫中心、數據中心與雲平臺等,但目前盈利模式不清晰、平臺需要規模效應等因素導致大部分企業仍在摸索中。

工業物聯網指的是物聯網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將具有感知、監控能力的各類採集或控制傳感或控制器以及泛在技術、移動通信、智能分析等技術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製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工業物聯網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革,與《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製造”高度契合。

中國在工業物聯網發展中佔據有利地位,首先中國是全球製造業GDP第一大國,是工業4.0最大的應用市場,其次,中國第二產業佔比高,IT行業僅次於美國,是唯一在工業和IT行業均具有優勢的國家。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5G技術有望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問題。互聯互通是工業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問題,由工業物聯網網絡架構圖可見,無線網絡可將生產系統相關數據傳輸到私有云/企業專網或者互聯網中,具有重要作用。網絡連接技術的發展為工業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5G技術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有望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問題,推進工業物聯網發展。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雖然現有的多種通信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的問題,但工業控制網絡的開放性和兼容性仍有待解決,且尚不存在一種被廣泛認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轉型的需求迫切,但仍需要較長時間的發展和培育。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www.hanghangcha.com

手機訪問“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萬物互聯,物聯網產業鏈將迎主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