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我們都聽過一句玩笑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是啊,這現代的社會中,錢能解決很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在拼命的攢錢,賺錢。

在我們中國,連過年時的拜年詞都是恭喜發財,和氣生財。有些人拼命的努力也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但是世界上也有身價百億的富翁。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住在北京二環,家裡有個博物館的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那他到底得多有錢?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對於知道他的人來說,都是以收藏家的身份認識他的。我們知道,搞收藏是有風險的一件事情,因為可能一不小心就看走了眼,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折在這件事情上。做一名收藏家,真不容易,不僅要有錢財上的較量,更要有眼裡的較量,包括文化和背景的比拼。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馬未都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收藏家。他用他的經驗以及豐富的學識,給自己創下了不少財富,現在住在北京二環。我們都知道,娛樂圈的明星來錢快,賺的也多,看起來比普通人高貴一些。但是在馬未都眼裡,那些根本就是曇花一現,甚至有些譁眾取寵。

針對於馬爺的收藏品,有人曾經估價至少值100億。那除了收藏品之外呢?馬爺在社會上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他自已更有著淵博的知識,那些可不止價值百億了吧?

讀到這裡,我們不僅想問一問,這個馬爺什麼來頭,為什麼如此的厲害?又有怎樣的背景呢

生在北京大院裡的他

一個人未來的發展狀況,與他成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馬爺,出生在北京城,北京,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當時的馬未都住在大院裡,

還是一個空軍大院。別看北京大院多,那也是分等級的。從長安街一直往外排,越往外、越靠後的大院等級越低。小時候的他就住在排名第一的大院中,有著很強大的家庭背景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我們也都知道,在北京的孩子,從小就有比別的地方的孩子更多的發展機會,見識更多,馬未都就是這樣,年輕時的他,

從來不怕做出一些匪夷所思、荒唐離奇的事情。有滿腔熱血,有家國情懷,有著就算一無所有,也不怕從頭再來的勇氣。他看不上現在流行的什麼"佛系",更別提什麼"寧願坐在寶馬裡哭"的現實文化。

他當過知青,也在在青年出版社做過編輯。十幾歲的他,去了鄉下,渴望學到知識,但凡他撿到帶字的紙,就開始讀,鄉下的人識字的不多,就喜歡拿書來糊牆。馬未都看見了,就把那些用來糊牆的書要來,自己熬夜苦讀。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在那個時代,更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人。

在他性情中,我們看到了北京大院文化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熱愛學習、敢做敢闖,這正是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他的錢財,他的名氣,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有著強大家庭背景的他,並沒有選擇安逸,而是選擇了奮鬥這條人生路。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他與藏品的不解之緣

馬爺是個不折不扣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品無數,價值連城,但是你能想到價值百億的藏品大部分都是從地攤上撿漏來的嗎

一個人的成功也是與他的運氣分不開的。也許是運氣好,或者直接說是命好,馬爺經常在地攤上淘到價值昂貴的真品時勢造就英雄,馬未都年輕時,經歷過國家一場將近十年的動盪,大量的文物寶貝也就慢慢的流落到民間,成為了"地攤貨"。前幾十年與現在的收藏環境大不相同,那時都是不讓隨便進行古董的交易,都由專門的人群,在全國上下蒐集這些古玩,再統一運回北京城。

年輕的馬爺,就經常等在那些古董販子經過的地方,在嚴寒的冬天,馬爺也不曾放棄過。與那些販賣古董的商販進行時不時的交流,經過長時間經驗的累積,馬爺就練成了一雙火眼金睛,鑑古董的技術也越來越高。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經常在那些偷著販賣古董的人手裡買到一些真品,再加上他年輕時,認識不少文化界的名流,別人對古董的價值又沒有清楚的概念。看朋友喜歡,心裡一慷慨,也就送給馬未都了。就這樣,馬未都的很多藏品都是撿漏來的!低價買入,又以高價賣出,馬爺為此攢下了不少錢財。

私人博物館

馬未都曾上過2008年的《百家講壇》節目,很多人也是從那時起開始瞭解他的。他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搞收藏,這件事情一直堅持到現在,他收藏過許許多多種類的古物,包括書畫、陶瓷等珍藏物品,數不勝數,種類多達上千種。

1996年的時候,馬未都成立了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名為觀復博物館,用來存放自己那幾十年來收藏到的古物。他也開始做觀復貓,做自媒體,甚至做了自己的原創脫口秀《觀復嘟嘟》。私人博物館尤其偉大,馬未都的財富讓人歎為觀止。但是不管做什麼,他都是靠著那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身上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見識,這些都是他成功的"加速劑"。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活到老學到老馬爺對古董精準的鑑定,背後是對中華幾千年歷史的瞭如指掌;他對現在"佛系"文化的不屑,背後是他對生活應努力上進的人生經驗。試想一下,當馬爺手裡拿著幾千年前的古物把玩時,又怎麼會看不透生命的短暫以及時間的飛逝。生命的真諦也就領悟了不少。馬爺身上有著的文人氣質,是他不放棄學習的成果。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這三點,馬爺都做到了,所以他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他喜歡收藏,他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了有意義的事情上,所以他活得充實,他活得舒適,更活得安心!

北京二環裡的收藏家,自建博物館,收藏品無數,他到底多有錢?

再問,馬未都到底多有錢?講到這裡,好像他有多少財富已經不重要了,也數不清楚,我們感動的更多是馬爺對生命的態度他對知識的渴望,他對生活的熱愛,值得我們去體會。

錢財已經不再是衡量馬爺身價的標準了,活得透徹明朗,才是他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