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河南有一座1500年的寺廟,僧尼同寺,兩朝皇帝曾多次親臨


河南信陽靈山寺位於羅山縣境內,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勝地。進入形似城樓的高大山門。

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唐朝寺院改為“靈山寺”,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皇姑故後聖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明朝朱元璋敕封“皇廟”。其地山勢奇偉,林木蔥茂,寺宇掩藏。

我國的廟宇大多是正門朝南,而靈山寺卻是廟門朝東。據傳,唐朝以前,寺內只有三層殿,也是山門朝南而開,後唐明皇之女人寺為尼時,地狹廟窄,朝廷擴建廟宇時,依山就勢所為,就把寺門建得朝東了。

靈山寺是一座頗為奇特的寺院,院內既有僧又有尼,唐玄宗時因建寧公主在此出家為尼,曾封靈山寺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並在此出家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因感念靈山寺和尚二次救駕之功,第三次上靈山,封當時的住持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並御筆為靈山寺題寫“聖壽禪寺”匾額。

據說六十年代後期部分文物被毀,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僧尼陸續迴歸,靈山寺現有僧尼30餘人。


靈山寺現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唸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採用單簷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築兩側有數十間穿短式的廂房。靈山內蒼松翠柏,靈木奇多,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

在大雄寶殿前,還有一棵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的“紫薇”古樹,樹幹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幹向上生長態勢曲彎有致,似游龍戲水,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仍枝繁花盛。

靈山寺院裡有一口井深5米的“潛龍井”,據說這是朱元璋曾經躲過的井。公元1351年秋,朱元璋口含竹管跳進院內深井,躲過元兵搜捕,倖免一場劫難。現如今前來朝拜的人們,都會取井中水,用來沖洗一下自已的雙手,把自已的黴運沖掉,留下好運。

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文僧輩然,名播海外,清康熙51年,靈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成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師。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專程拜謁靈山寺杲英墓。

靈山於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8年被河南省旅遊局列入全省首批旅遊景區之一,2007年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在家雲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