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耀輝:我是如何學習刑事訴訟法的?


之前寫作一篇小文介紹我為什麼選擇刑事訴訟,作為姊妹篇,本文主要介紹一下我學習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方法和路徑。

概括來說,我學習刑事訴訟法的路徑可以總結以下幾個步驟:首先閱讀一些學術隨筆性質的書目,瞭解刑事訴訟的程序思維方式和理念,以更好地培養興趣;然後,要經常思考和寫作,結合社會熱點案件培養寫作、思考刑事程序問題的能力;一定要研讀刑事訴訟專業文獻和經典著作;認真完成一篇專業論文,有助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將會受益無窮。

讀書

學習刑事訴訟法,第一階段是要培養學習的興趣,張衛平教授說,“沒有人希望被別人認為是一個不願意讀書的人。”入門的時候可以閱讀一些學術隨筆性質的書目,例如陳瑞華教授的《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看得見的正義》,瞭解刑事訴訟的程序思維方式和基本理念,一旦對刑事訴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趁著這份熱情,專注下去。

第二階段是閱讀專業的學術著作與文獻。導師周寶峰教授告誡我,作為刑事訴訟專業研究生應一切以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為唯一的宗旨,不論研讀什麼文獻,都應當一切以刑事訴訟法學的理解掌握與學術創新為宗旨,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否則是不可能有研究深度的。

我剛開始,看書很散,但要想有深度,必須先限制廣度。就像導師提醒我的那樣,你確實讀了不少的書,但是作為一個研究生,不能光讀一些科普性的書,作為入門提醒和茶餘飯後的消遣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個研究生這些讀物則太淺顯了。你是好多時間沒有務一個研究生應務的正業即研讀專業文獻。

學習這件事,避難求易其實是一種懶惰。不能只挑選輕鬆讀物,必須研讀專業的大部頭著作。萬事開頭難,對於初學者來說,缺乏閱讀專業文獻的基礎,所以讀起來會感到很頭疼,看不懂,但是這塊硬骨頭是非啃不行的,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大腦理解一個新東西需要一定時間處理,人腦的處理速度很慢,不要指望看到哪立即明白,不要急於求成。對於不懂的地方,仔仔細細地再多讀兩遍,嘗試著多理解兩遍,定會恍然大悟。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一定帶著問題去學習,讀一本書之前,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你想要獲取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你對問題的疑惑越大,對問題的思考越多,當你看到答案之後對它的印象就越深刻。

查閱資料

查閱資料是一個研究生的基本課業。

在短暫的研究生學習生涯,閱讀圖書館中所有刑事訴訟法方面書目是很不現實的,但要想在有效的時間內學有所成,需要選擇閱讀適合自己學習的經典書目。很多學生都會指望老師開書單,不可否認這是一條捷徑。但是,這些書都會適合你嗎,你真的會認認真真地讀完嗎?

我的導師沒有給我開具指定的書單,只是給我劃定一個方向。告誡我,就現在而言,刑法學領域、法理學領域、婚姻法領域等一律放下,等將刑事訴訟法學領域真正有些見地後再研究不遲,否則會一事無成。

讓我讀一些知名的刑事訴訟法學學者如陳光中、陳瑞華、汪建成、陳衛東、宋英輝、吳宏耀等學者的著述以及大批刑事訴訟法學博士所撰寫的文章。實事求是地講,我只通讀了陳瑞華教授的所有著作,精讀了其部分經典著作,例如《刑事審判原理論》《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等等,在寫作論文時,參考引用了其他學者的文章觀點。

剛開始讀書是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後來我發現按照主題來閱讀,更高效,更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尤其在寫作論文時,我會有選擇地閱讀,這時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本一本的書,而是一個個章節,一個個的問題。針對我的論文主題,我會頻繁地從一本書跳到另一本書,從一處資料跳到另一處資料,從而來獲得多個不同的學者對同一個主題不同角度的認識和闡述,為我所用。

為了查閱資料你會不得不踏遍圖書館,從中你學會領悟了曾經不注意的圖書館檢索查閱資料的方法;你會翻閱圖書館所有相關的書籍,經歷了這個過程,你會掌控所有相關圖書的動向與大致內容;你還會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料,瞭解網絡檢索工具和服務方式,這是擺在每個法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毫不誇張地說,寫作論文時,我將全內大南校區圖書館內,包括法學院圖書館,所有涉及辯護制度的古今中外的書籍翻閱遍了,基本可以做到想起某個具體問題,很快鎖定這本書在哪一排書架,哪一層,無須檢索,精準定位,準確查找。

法條與原理

坦率地講,上學時,除了複習準備司法考試會強化記憶一些法條應付考試外,沒有在課堂或者圖書館翻閱法條,更沒有刻意記憶法條,現在做律師也不會專門記憶法條,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查找調動出來。上課時,導師沒有按照刑事訴訟法學教材的章節順序授課,其自成一派,從不照本宣科,授課範圍是刑事訴訟前沿問題,授課方式是專題式講授。

作為習法之人,掌握一套法律人的思維方式要比學習、記憶某個知識更為重要。正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切空,學習和熟練掌握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要比背誦法條和概念更為重要。

刑事訴訟原理是總結刑事訴訟實踐而提煉出來的體現刑事訴訟基本規律的理論。刑事訴訟的原理包括了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基本理念,刑事訴訟的若干基本原則、基本要素、構造、程序等,這些原理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始終,是刑事訴訟立法、司法實務的指導性準則,所以只有熟練掌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才能夠觸及刑事訴訟的真諦,有助於理解刑事訴訟規則背後的東西,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培養法律人的思維方式

法律人區別於非法律人的最顯著的標誌就是法律人擁有一套法律人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就是運用法律的理念、原則、規則、概念進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陳瑞華教授曾精闢指出,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猶如一束光線,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照耀著我們的心靈,影響著我們對各種社會問題的看法,並幫助我們獲取了越來越多的新知識和新理論,也使得我們在看待同一問題時,與一般的非法律人有了更多的不同視角和見解。

如何培養塑造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呢?只要通過嚴格的法學訓練,諸如大量的閱讀,聽講座,完成知識的積累,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寫作論文過程中,可以使你養成科學的研究習慣和工作習慣,使你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素養,以上的訓練過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這套法律人的思維方式便水到渠成塑造成功,逐漸成為法律人的思維工具。

寫作

學習法律,一定要經常思考和寫作,這兩者是一種互動的關係,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思考,思考促使你勤奮地寫作。學習刑事訴訟法,還應當密切關注社會發生的熱點案件,結合案件涉及刑事訴訟或者證據方面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書寫出來,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寫作、思考刑事程序問題的能力。

當你在閱讀的時候,總是有種將書籍賦予你的知識和靈感書寫出來的衝動。在讀研期間,我有那麼一段很規律的時間,上午圖書館看書,下午在宿舍寫作,晚上圖書館接著看書、思考、寫作,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據我所知,很多人也有寫作的衝動,但是在開始書寫之前,又發現寫不出來,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文筆與想法不同步,這是一個怪圈,這時更要逼著自己寫出來,你越是不開始書寫,總是拿有限的思維緩存去默想一個問題,就越是沒有內容可以寫。

論文

認真對待畢業論文,你將受益無窮。畢業論文是考量一個研究生學習和研究情況的最主要指標,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科研創造能力的培養和體現,同時可以對自己綜合能力的一種全方位訓練,譬如理論判斷能力、資料蒐集能力、法律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能力、批判和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安排能力、反思思考能力、理論運用能力,等等。

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耗時6個余月時間,論文定稿之前進行了15稿大大小小的修改,每稿都會依二至三項(甚至更多)修改要求進行修改。單就論文摘要就進行了8次修改,甚至前五次都不算做是修改,而準確地說是學習了一套論文摘要的方法。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我找到了自己的職業興趣——刑辯律師,為了寫作論文需要,我查閱了大量有效辯護的案例,也開始踐行法律人的“應為”——關注社會,深刻體會到刑事辯護才是律師業務中的皇冠,沒有一個頭銜能比辯護律師更崇高可敬了(艾倫·德肖維茨語)。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我的法學理論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法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只有無知的外行或者沒有水平的法律人才會認為理論不重要。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我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訓練。論文的寫作需要具備文字修養和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正是論文寫作須具備的修養,在論文寫作時,這方面的修養得到了一次修煉、提升。


李耀輝:我是如何學習刑事訴訟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