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ECMO團隊:堅守,只為那一束生命的光亮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座堡壘。全院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鐵壁銅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讓勝利的旗幟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從2020年2月2日開始,我們開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欄目,今天帶您瞭解株洲市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危重患者的救治曙光——株洲市中心醫院湯俊毅帶領的ECMO團隊在抗疫一線的故事。

ECMO是一種醫療急救技術設備,可以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長時間心肺支持,維持患者生命,為危重症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它的技術門檻非常高,需要多個團隊的協作,而且術後管理非常複雜且關鍵,代表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在我院七黨支部組織委員、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湯俊毅帶領下,組建了我院心胸外科ECMO小組,並在2019年10月2日,ECMO成功應用於一名24歲重症患者,最終得以救治,開創了我市首個自主實施的ECMO案例。

臨危受命 厚積薄發

2月11日晚,湯俊毅接到緊急來電,一名新冠肺炎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病情持續加重,在呼吸機支持下仍嚴重缺氧,需立即使用ECMO生命支持。接到指令的湯俊毅馬上啟動應急預案。

出於職業敏感性,湯俊毅早已考慮到新冠肺炎的可能嚴重性,早在1月20日,他就聯合重症醫學科主任曾維忠制訂了《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的應急預案》並上報了醫務部,組成了由心胸血管外科和重症監護室共同組成的危重症新冠肺炎ECMO救治團隊,表示隨時可以啟動ECMO,也是在這一刻,身為黨員的他,已經做好了響應組織號召,隨時奔赴一線的準備。2月8日,湯俊毅參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討論,在與專家組討論後,預計該名患者可能會需要ECMO支持,在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的同時,也做好上機的準備。第二天一早,便將ECMO儀器運送往株洲市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安裝調試,隨時待命。同時湯俊毅還要求ECMO團隊隊員收拾好行李,放在車上,隨時準備奔赴抗疫前線,啟動治療。

ECMO團隊:堅守,只為那一束生命的光亮


2月11日晚10點,在接到指令後,湯俊毅帶領ECMO團隊在半個小時內抵達了株洲市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隨後馬不停蹄的開始著手準備後續工作,最終在凌晨4點,在團隊努力下,ECMO成功運行,為患者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

他們的堅守 患者的希望

隨著管道內嚴重缺氧的暗紅色血液不斷轉為鮮紅色回輸到患者體內,患者迎來了新生的希望,但是對於湯俊毅和他們的團隊來說,這僅僅是治療的第一步,後面還面臨著許多挑戰。而這,就需要他們的長期堅守。

ECMO團隊:堅守,只為那一束生命的光亮


由於患者病情危重,湯俊毅不放心,作為黨員的他,執意讓團隊其他成員先休息,自己先上,盯著儀器的各種數據,直到各項參數平穩,湯俊毅才鬆了一口氣,而這時他已經穿著隔離服連續在高壓環境下工作了8 個小時,脫下隔離服的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完全被汗水溼透,臉上滿是被防護器具勒壓的深痕,由於防護服密閉導致缺氧,他喘息著說:“我這不算什麼,最辛苦的是團隊醫護人員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最專業的治療護理。”

ECMO團隊:堅守,只為那一束生命的光亮


ECMO團隊24小時持續堅守在患者身邊,他們需要每小時記錄一次血氣結果、生命體徵、呼吸機參數、ECMO參數、ACT測定值、皮溫情況及用藥情況,並及時將數據反饋給小組醫生,調整用藥。同時每天要對患者進行翻身操作,上午患者成仰臥位,下午,又要協助患者翻身成俯臥位。平時這個翻身的小動作,此時儼然成為一項大工程,需要7-8名醫護人員配合才能完成,且翻身過程中要確保患者身上的10餘條管道不能脫落。因為一旦管道脫落,患者就危在旦夕。那位重症患者,由於團隊的不懈堅守與默默付出,至今生命體徵平穩。

眾志成城

他們站在醫學的最前沿,用高精尖的技術挑戰生命的奇蹟;他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用團隊的力量肩負起生命的重託。"全力以赴,24小時全力守護,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勝仗!"湯俊毅說這是ECMO團隊共同的信念。點燃每一個生命的光亮,他們用使命和擔當照亮患者的希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