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佈會 工信部介紹醫療物資保障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等情況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佈會 工信部介紹醫療物資保障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等情況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25日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二級巡視員舒朝暉出席會議,就醫療物資保障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等相關工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社人民網記者:

近日武漢等疫情嚴重的地區,醫療防控物資供應逐漸豐富,但隨著應收盡收的政策徹底落實,預計後續收治任務仍然嚴峻。李克強總理在昨天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上指出,要繼續保障湖北特別是武漢地區醫療防控物資的需要,請問有關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以更好地保障武漢等重點地區的防控物資。對風險級別不同的地區,醫療防護物資的供應又有何不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佈會 工信部介紹醫療物資保障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等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二級巡視員舒朝暉

舒朝暉:疫情發生以來各類醫療物資需求激增,作為醫療物資保障組組長單位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力抓好重點企業復產復工、轉產擴產,建立重點醫療物資統一調配製度,將保障湖北特別是武漢的醫療物資需求作為重中之重。在此我簡單通報一組醫療物資的保障數據,截至2月24日協調運到湖北的醫用防護服257.9萬件,醫療隔離眼罩/醫用隔離面罩77.1萬個,負壓救護車507輛,呼吸機1.5萬臺,心電監護儀1.3萬臺,84消毒液(5%)11.3萬箱,醫用防護服等每日運抵湖北數量已經連續多日超過湖北方面提出的需求量。一線醫護人員所需的重點醫療物資基本得到了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針對不同風險區域採取不同的醫療物資保障辦法。

第一,要繼續聚焦湖北省和武漢市及其他高風險區域,全力做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

第二,對北京市和其他重點區域,根據物資緊缺程度分類實施調配,按照確保重點急需的原則,做好緊缺醫療物資的供應保障。

第三,對低風險地區原則上由所在的省市區按屬地原則做好醫療物資的保障供應。隨著風險等級的動態調整,我們將對不同地區的醫療物資保障做出相應的調整。

光明日報記者:近日出臺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對復工企業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設立隔離觀察區域,保障工作場所通風換氣等要求,但一些中小企業反映他們很多廠房都是租賃來的,很難達到這些要求,得不到復工批准。請問對於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有何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舒朝暉: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生產和辦公條件、人員、資金都比較弱,受到疫情影響也比較深,是復工復產的難點,也是重點。並且企業規模越小,復工率越低。我部根據對240萬戶使用雲平臺和電商平臺的中小企業監測顯示,全國中小企業的復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最近出臺了一系列的財稅、社保、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度過難關。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度難關的有關工作的通知》,裡面明確了20條措施,幫助企業堅定信心,有序復產。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強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的幫助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政策要跑到受困企業的前面,我們要把這些政策落實好,千方百計為中小企業復產紓難解困。對暫時不能達到指南要求的這些中小企業,我們工信系統和各級地方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對他們加強指導和服務,要按照風險等級、分類管理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分類分批推進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

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有部分大企業反映由於生產鏈較長,所以一些配套的企業分佈在全國各地,環環相扣,相關配套企業一個沒復工就影響著整個產業的生產和經營。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予以解決?

舒朝暉:大企業供應鏈長,大企業的生產復工對中小企業帶動性很強,推動大企業及其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對做好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十分重視,最近我們重點聚焦了一些行業,比如醫療器械,針對農資的化肥、農膜,對生活必需品的乳製品,還有汽車和機電、電子,這些領域我們根據大企業的相關訴求,梳理了相關企業的產業鏈配套企業名單,已於週六、週日分兩批把產業鏈的配套企業名單送到全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求各地分區分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逐個企業一對一採取措施,協助解決好物資保障和已出臺的金融、稅收等政策措施落地問題。這兩批名單共涉及25個細分行業,對應51家大型企業,產業鏈配套企業938家,分別落在全國25個省市區。我們將每日跟蹤名單上的企業的復工復產動態變化,及時和地方溝通,共同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的復工復產。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統一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對接企業需求,解決信息不對稱和精準幫扶問題,持續推進大企業及產業鏈配套企業協同復工復產,加快產業生態修復。

本文轉自工信微報(2月25日發佈,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