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企業經營之“危”營商環境之“機”

新華社長春2月26日電 題:企業經營之“危” 營商環境之“機”——長春新區復產中的“助企經”

新華社記者褚曉亮、段續

把幫助企業應對非常時期困難,當作考驗營商環境的機遇——記者近日在吉林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採訪時,這一理念讓人印象深刻。為了答好營商環境建設的考題,在“千人助千企”的工作框架下,1000多名幹部深入生產一線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目前這個新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100%。

助口罩 更助企業建起防疫牆

口罩,口罩,還是口罩——復工復產之時,口罩供應是否及時,關乎企業的發展信心。記者在長春新區走訪企業時看到,佩戴口罩上崗,已經成為硬性規定,有的企業,每天消耗口罩超過200個。“新區幫我們籌集的口罩,對復工幫助太大了。”一汽富晟李爾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說。

“還有沒有?有多少?”每當教育局局長汪微的電話響起,口罩、消毒液供求訊息總會脫口而出。向上級申請、從外地調貨、發動企業互助……118個工作隊的1000多名助企幹部使出渾身解數,多方籌得2萬多枚口罩、50多噸消毒液,為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除了防疫物資的硬支持,幹部們還在防疫措施上,和企業一起謀劃。上班測溫、工位安排、食堂就餐……幹部們和企業充分溝通,安排得明白妥當。

一家高科技公司,助企幹部和企業管理者一起設計,重新調整車間佈局,員工間相隔十米以上。在一家汽車配件企業,新區幫企業協調購買一次性飯盒,避免了食堂聚集。

助解困 更助企業燃眉之急

疫情猝不及防,發展困難突然降臨到許多企業頭上。在吉林盛達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產品銷售不暢,貸款即將到期,企業負責人十分焦急。得知情況後,助企幹部跑前跑後,幫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接,緩解了燃眉之急。

在吉林省弗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了擴大口罩產能,企業急需上新設備,但缺資金。長春新區金融辦快速介入,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追加1000萬元貸款。採購時,稅務部門對照優惠政策靠前服務,幫企業省下145萬元稅款。“這部分資金,將再用於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財務人員張曉穎說。

62家企業提出資金需求、協助對接9家銀行、獲批11億元授信額度……讓企業“火燒眉毛”的難題,正在逐步化解。

有需要,儘管提。復工以來,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忠斌帶隊,各個職能部門組成“解困隊”,在車間裡、生產線旁,為企業排憂解難。

在一家醫療設備企業,“解困隊”上午9點鐘到場,瞭解到企業的消防審批難題,當日下午3點,解決方案就擺在了企業負責人案頭。

助真金白銀 更助重建信心

在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唐繼東看來,幫企業樹立信心比什麼都重要。為新建生產線的企業發放補助、給予復工企業獎勵、給予中小企業房租補貼、返還失業保險費……為了幫企業渡難關,長春新區拿出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

一家科技企業復工時,裝修款短缺難住了負責人。新區幫其多方籌措200萬元。再過幾天,新車間就可以用於醫用防護服生產。

許多企業都在積極申報政策支持。“我們填報表格,新區工作人員上門收取,幫我們辦理。”科英激光辦公室負責人孫承博說。

無事不打擾,有事就報到,許多企業高管甚至並不知道助企幹部的存在。有一次,由於著急,長春新區招商四局局長柳濤把口罩和防疫物資“扔”在企業門口,保安追出來問,他邊走邊說:“跟你們辦公室說,需要的物資到了,趕緊拿去用。”

真心實意的服務,企業感受得到。疫情期間,新區企業捐款捐物總額超過億元。有的企業把富餘不多的防疫物資拿出來,通過新區送給有需要的地方。“我們有堅定信心戰勝疫情。”長光衛星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韋樹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