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詞壇李煜:詞帝與皇位不可兼得,多情回報必是無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愁歷經多少歲月,不但未能銷去,反而永遠流淌在了詩詞的長河中,每次讀來都會讓人為之倍感傷神。

大名鼎鼎的李煜,作為曾經的一代君王,他何曾料想到自己是以“詞人”的名義被銘記。不過雖然李煜的才華令人佩服,但他的遭遇卻未必受人同情。

詞壇李煜:詞帝與皇位不可兼得,多情回報必是無情

性格懦弱,不匹皇位

李煜的好幾個哥哥都死在他前面,自古須經過多少次明暗爭鬥才能得到的皇位,沒想到對於李煜來說,卻在不經意間便已擁有。不過禍福相隨,當時的南唐搖搖欲墜,李煜接到這麼一個滾燙的山芋,他將面面臨著什麼可想而知。

李煜出身於帝王之家,奈何他卻性格風流懦弱,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嬌生慣養的“富三代”,他只負責吃喝玩樂,怎會對家國之事掛心?所以對於這樣的一位“公子哥”,他與皇位顯然是不匹配的,他坐上皇位,讓對南唐虎視眈眈的他方勢利暗自高興,瓦解南唐的步伐被進一步加快。

趙匡胤在擒到李煜後,嘲諷道:“公非貴貌也,乃一翰林學士耳”。從這句話中我們對李煜的外貌形象便可略知一二:嬌弱、怯諾;所以李煜就是“文弱書生無縛雞之力”,只適合拿拿筆桿子。

傳說李煜在城門被攻破前命人將柴火堆積在宮中,說如果城門一旦被破,他將自焚以殉國,但是他最終卻沒有那個勇氣去死。被俘後,宋將曹彬請他上船喝茶,他嚇得連水上木板都不敢走,還得讓士兵架著去走過,這樣的李煜誰會相信他能自殺呢。

詞壇李煜:詞帝與皇位不可兼得,多情回報必是無情

多情卻不專情,擅作宮體詩

李煜在榮華富貴中長大,不但養成了奢侈的生活習性,還風流多情放縱自己。在南唐宮中,照明用的是價值連城、世間少有的夜明珠,南唐的一位宮女被分到曹彬那裡,居然受不了蠟燭的煙氣。

我們都知道李煜和大、小周後的故事,大周后病重之時,他們的愛情沒能經得住考驗,李煜很快愛上小周後,他沒有顧及大周后的病情,只顧和小周後私歡。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就是李煜風流性情的見證,也是有名的豔情作品。我們且不說詞作的語言、寫作手法和藝術美感,單從內容來看,李煜能把見不得陽光的私情寫得如此露骨,真心佩服他的勇氣。這讓病床上的大周后作何感想?當時他內心卻一點都不愧疚,用厚顏無恥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這小周後就更不用說了,對姐妹之情絲毫不念,與“好女子”更是不沾邊。

大周后未能走下病榻,於29歲便離開人世,此時李煜的情感又爆發了,揮筆寫下悼詞:

該茲碩美,鬱此芳風。事傳遐祀,人難與同……追悼良時,心存目憶……蟬響吟愁,槐凋落怨。四氣窮哀,萃此秋宴……寒生蕙幄,雪舞蘭堂。珠籠暮卷,金爐夕香……厭厭夜飲,子何爾忘。……嗚呼哀哉……

四字一句,洋洋灑灑,從中看出他對大周后的情感還是不淺的,並不是惺惺作態。悼念大周后,又私寵小周後,只能說明李煜鍋裡和碗裡的都想要,太貪情,這種貪情幾乎可以和無情劃上等號。雖然李煜身為皇帝,在古代時候他有權利寵愛多名嬪妃,但是站在道義層面來講,能在愛人病危之時去偷歡,實在算不得好人。

從以上兩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煜當時寫的詞是極其豔麗的,談不上什麼高格調,作為皇帝整天寫這些東西實在不該。宮體詩被稱為亡國之音,比如唐太宗在位的時候,他就很忌諱寫這些東西,甚至在詩詞上的用心也不是很多多(這也是為什麼唐太宗沒有幾首著名詩作的原因);皇上的心思該在治國理政,且須具有陽剛之氣,所以李煜與唐太宗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詞壇李煜:詞帝與皇位不可兼得,多情回報必是無情

亡命有因果,悔恨當初是枉然

李煜的江山落入趙匡胤之手後,趙匡胤對他並未太過分,可悲催的是,趙匡胤無故爆死,當他的弟弟趙光義上位後,李煜的噩夢才正式來臨。

趙光義心性邪惡,霸佔李煜心愛的小周後,可想而知李煜的內心是何等屈辱。但是因為怯懦,他還是不敢啃一聲,更不敢因受辱就了斷自己。

不得不說,當李煜拿起筆的時候,他就能變得異常大膽,就如寫與小周後幽會的那首詞一樣,絲毫不遮遮掩掩。他在生命的最後,這下了這首詞壇名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正是這句對故國的追憶惹怒了趙光義,他賜李煜以毒酒,結束了李煜的生命。都說這個李煜太傻,都這時候了還毫無忌諱地寫露骨之詞。想必是因為李煜太無助,也不想再忍受折磨,他才大膽地吟出了自己的心聲吧。

這首詞對我國詞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影響了後世去拓開境界填詞,不只拘於豔麗的窄小風格。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煜內心的憂愁與悔恨,這時候他開始醒悟卻為時已晚,造成這一切的多半原因在於他自己,實乃自食其果。想作一個好皇帝不是那麼簡單,善貪圖享樂、寫詞作賦,那是肩頭無負之人乾的事兒。

李煜拿皇位換來一個“詞帝”稱號,這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個諷刺?想當詞帝豈能坐穩皇位,多情換來的回報又是多麼的無情……不過這位才子以自己的血淚史給我們上了一課,也將自己的血淚融成了沉重而又寶貴的詩詞留給了我們,這對如今的我們而言,不外是一種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