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無問西東》是清華大學120年校慶獻禮片,影片通過四個年代四條主線串連起了一部百年變遷史。

因為電影鏡頭和人物交錯穿插,很多人第一次看不太懂,但大部分人都會記住劉淑芬跳井的鏡頭。那個年代,水井是普通人家賴以生存的水源,但有時也是舊式婦女的藏身地。

在大人物雲集的電影裡,許伯常和劉淑芬是最不起眼的一對夫妻,但他們的故事卻最擾動人心。

劉淑芬是一名普通女工,她用自己的工資供養許伯常上大學,許伯常也說過,會一輩子對她好 ,誰知畢業後的許伯常後悔了,劉淑芬以死相逼,兩人得以結婚。但許伯常的心並沒有因為婚姻變得柔軟一點,他對誰都是個暖男,唯獨對劉淑芬冷臉相向,東西分得清清楚楚,誰的是誰的。

何炅在一檔節目中說:在一段關係裡,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麵包,甚至不是忠誠與否,而是分享。如果不分享,兩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也會像陌生人一樣,那種強大的陌生感,才是傷害感情最大的殺手。

就如劉淑芬所說:“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這句話道出了婚姻中的冷暴力是多麼殘酷。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劉淑芬也是有愛情信仰的,她的信仰就是“說了一輩子在一起,就要一輩子在一起,說了對我好,就要對我好”,但她的信仰卻是許伯常的道德枷鎖。

許伯常不明白:“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

劉淑芬給出了答案:“不能變。”

就如電影裡的張果果所說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

一個“不能變”像一扇厚重的鐵門,把生的希望隔在了世界的另一端,絕望透徹心肺。

劉淑芬把不滿發洩到許伯常身上,滿院子追著他打,被許伯常的學生王敏佳看到,王敏佳寫信給劉淑芬讓她不要太過分,反倒被劉淑芬誣陷和她丈夫有染,王敏佳被批致"死“,成為劉淑芬悲劇的導火索。

失魂落魄的劉淑芬和許伯常相遇,許伯常冷漠的眼神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跳下去的那一刻,她想起了和許伯常的年輕時代,兩個人共彈一架手風琴,彼此對望,眼裡盡是情意。

與其說是劉敏佳的“死”刺激了她,不如說是她對許伯常的執念,讓她走上了不歸路。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當人們處在一段危機中時,能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化危機為契機,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意義療法創始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說:人最終都要為自己作決定,教育的終極目的就在於增強這種自我決定的能力。


這種自我決定的能力就是自主,即自我管理,決定自己的命運,對自己的感覺和行為負責,摒棄與當下現實情況無關或者不相宜的行為模式。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自主,擁有自我決定的能力呢?

一、保有“你好,我好”的人生態度

“你好,我好”是一種心理地位,它代表了個體對自身和他人根本價值的基本態度。

心理地位一共有四種:

1、我好,你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不好。

劉淑芬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你好“,這種心理地位的人往往有受害者心態,或者讓他人贏的心態,覺得自己不可愛,不值得,他人不喜歡自己。

劉淑芬的心態就是受害者心態,她認為她過得不好是因為許伯常沒有履行當初的諾言,許伯常要對她負責任。她甘於一段冰冷的婚姻,是因為她骨子裡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而許伯常,則是一個值得她苦苦守候的人,是值得她為之付出生命的人。

其實,現實中也不乏劉淑芬式的女性。

“我好,你好”則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地位,具有這種心理地位的人認為自己和他人都是可愛的,這樣的心理地位會促進一個人在事業和生活上取得成功。

《我的前半生》裡遭遇丈夫背叛的羅子君,她之所以由怨婦成為職場白領,就是因為她內在的心理地位發生了轉變,由”我不好,你好“轉變成”你好,我好“,讓她擺脫了受害者心態,成為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主人。

就人的本質來說,”我好,你好“的人生態度是天賦的,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行為上的偏差,但只要我們去覺察,去改變,就能找回本真的自我。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二、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選擇想要的生活

人際溝通分析心理學認為:除了有嚴重大腦損傷的人之外,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每個人最終也會得到自己的選擇帶來的結果。

劉淑芬清楚地知道,這樣婚姻不是她想要的,她寄希望於許伯常履行他曾經的“諾言”來改變現狀,卻唯獨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電影《囧媽》裡,當徐伊萬責備張璐不應該那樣子說檯燈時,張璐說:“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變我呢?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當徐伊萬想阻止張璐去美國而拒絕簽字時,張璐對他說:“你以為我會被一張協議困住嗎?”

張璐是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清楚自己是誰,她不會為了誰而改變,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無問西東》裡的沈光耀也是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一開始他就想當兵,因為母親的阻擾他放棄了。當他看到祖國大地被日軍轟炸,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時,他聽從內心的聲音,毅然當兵,成了一名空軍飛行員。

可以看出,劉淑芬和張璐的內在聲音是不一樣的,前者的是“你要怎麼樣”,後者的是“我要怎麼樣”,責任主體不一樣,自然結果也不一樣。

所以,當你身陷囹圄時,別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勇敢地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最終,生活也會給你相應的回報。

《無問西東》劉淑芬:擁有自主的能力,讓婚姻危機變為成長的契機

三、人是可以改變的

曾經作為一個嬰兒,我們想要生存,並從一個看似兇惡的世界中獲得想要的東西,我們會採納一些策略,這些策略在當時就是最佳的,而成年後的我們有時還會採納這些策略,即便它是無效的或是會帶來痛苦的。

其實,我們可以改變以前做的決定,即便是幼年時形成的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也可以改變,當一個決定讓成年的我們感到不適時, 我們可以回溯到當時的決定,然後用新的、更恰當的決定代替它。

劉淑芬決定和許伯常過一輩子,不管當初多麼的兩廂情願的,當情況發生變化,她還是可以改變的。

再看《冏媽》中的徐伊萬,他愛張璐,一開始,他用各種小伎倆不籤離婚協議,但當他看到張璐發的信息,知道她不會回頭時,他內在的決定開始發生變化,才有了後來他給張璐的一則短信:感謝她給過他最美好的時光,也祝福她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人是可以改變,我們不僅要了解自己舊有的行為模式,還要積極地做出決定去改變這種模式,這樣,我們的改變才會真實持久,而人生,也會因你的改變而擁有別樣的色彩。

總體來看,劉淑芬與張璐、羅子君是不同時代的三個女人,但同樣都遭遇了婚姻危機,由於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及不同的對自我的認知,讓他們有了不一樣的選擇,也導致她們各自不同的命運走向,而這一切,還取決於她們是否擁有自主和自我決定的能力?

最後這句話,送給所有在婚姻中迷茫的男人和女人,“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END--


這裡是“薇心理驛站”,更多心理成長類文章,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