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北京風情·北京之韻

在中國,演出最初是作為百姓休閒方式出現在茶廝酒樓之中的,戲院的興起在清朝。看戲的地方最早叫茶園,據說那時候去茶園只用交茶水錢,聽戲只能算是添頭,白送,相當於今天“買一贈一”的促銷方式。後來大概是某些聰明人發現贈品比主打產品本身更具開發價值,於是乾脆將雙方調了個兒,買票看戲的人免費享用這裡提供的茶水,於是茶園被改稱為戲園。

到二十世紀前期,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戲園這個中國式的詞語被換成了“劇場”、“劇院”如今,我們只能在老照片上看到中國的第一批現代戲院。

北京風情·北京之韻

這就是當年最有名氣的戲院之一——長安大戲院。

長安大戲院是1937年一個富商獨資修建和經營的,據說僱傭了20多個服務員,主要演出京劇。當時京劇界最著名的演員,都在這裡表演過。長安戲院當時在北京是比較大的劇場,所以稱為大戲院。

:記憶中的長安大戲院已經不復存在。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北京的變化十分巨大,一些老建築不得不讓位於新的城市規劃和人們追求現代生活的需要。不過,中國人總是在試圖用一種新的方式延續他們的古老傳統。

北京風情·北京之韻

1996年9月,長安大戲院從原來的西單路口遷址,落座於北京最漂亮氣派的大街——長安街。

如同古老的戲院建在商業鬧市一樣,今日的長安大戲院依舊被籠罩在車水馬龍中。它的南面是北京火車站,西面是繁華的東單“銀街”,更有多幢觀光飯店、摩天商廈、環列四周。

從外表看,這座劇院似乎沒有什麼太多的特別之處,但是一進入它的內部,我們就會發現,這座劇院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保留了古老的風格,可以容納近800人的觀眾廳採用了仿古裝飾。

後區的觀眾席和我們熟悉的普通劇院沒什麼差別,但是在它的前區卻相當地與眾不同。紅木的桌椅,中國式樣的茶具上畫著中國人最喜歡的圖案,還有這些小點心,據說曾經是皇帝才能享用的食品。

不過,裝飾風格並不代表這座戲院就是完全古典式的。實際上,中國傳統的戲院雖然頗具特色,但用現代人的標準來看,並不一定是最合適的。

但是,在今天的長安大戲院裡,我們能享受到最動聽的聲音。

這座戲院配有現代化的舞臺設備和其他劇場設施。設計者還依據精密的科學計算,根據人體的曲度設計了這樣的座椅後背。另外,我們還能發現,在前後區和二樓,座椅的傾斜度是不同的。

為了達到國際級的演出水平,長安大戲院斥資2000萬元對舞臺機械設備進行更新改造。現在他們擁有最先進的升降舞臺,是德國SBS舞臺技術公司專門為他們定做的。

雖然長安大戲院以上演中國傳統戲劇為主。但是,多功能的舞臺、先進的音響及燈光設備都由計算機控制,可以勝任各種演出。

:實際上,長安大戲院並不只是古老的象徵,它還擁有健身等新的功能,年輕人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當然,京劇演出仍然是長安大戲院的主要項目,如今,長安大戲院儼然就是京劇的殿堂,北京人都知道“看京劇,到長安”。

長安大戲院每天的晚場都有一場特定的演出,叫旅遊京劇專場。

這是特意為來自國外的旅遊者編排的。

這些劇目儘可能地包容了京劇藝術的各個行當,又比較通俗,一般觀眾都能看懂。

和演唱同步的中英文字幕,讓觀眾對劇情有更充分的瞭解。

不過,如果你想要欣賞最地道的中國京劇,那麼最好還是在週末的時候來長安大戲院。每逢週六、週日下午,大戲院為京劇愛好者安排傳統的京劇。表演的都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京劇演員,他們在老百姓當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喝著茶,品嚐著從前皇帝的美食,和家人朋友一道欣賞京劇,這無論對誰,都是一種相當有趣的體驗。

長安大戲院不僅上演京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崑曲也在這裡向世人展示它的獨有魅力。

在舞臺休息的間隙,地道的北京戲迷喜歡熱鬧的聊天,交流他們對今天演出的觀感。

這是北京的一個側面,卻也許是她最重要的一個側面。

很多中國人嚮往到北京來生活和工作,除了有很多的發展機會外,更重要的是北京為他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愉悅。北京一直是中國的文化中心,這一點無疑是她最大的魅力,始終吸引著來自中國各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

各種文化遺產、歷史遺蹟以及保存至今的民俗和市井生活,都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文化的味道。而在構成北京濃厚文化氛圍的因素中,劇院顯然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文化場所。

我們似乎都無法準確統計,今天的北京擁有多少劇院。因為在每一個地區,都有不止一座綜合劇院,還有各種各樣的專業劇院。

讓我們隨意地到北京的街頭徜徉,去看一看北京眾多劇院中的幾所。

這座劇院坐落在北京展覽館氣勢宏偉的俄羅斯風格建築群內。2700多個觀眾席,使它成為北京現有客容量最大的專業演出劇院。

如果你喜歡大型芭蕾舞、交響樂和歌(舞)劇,這裡是最好的選擇,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演出團體到這裡來展示風采。

在中國,老少皆宜的演出恐怕就數雜技了,這種溶技巧性和刺激性於一體的演出形式在北京的一些劇場常年上演,經久不衰。在這座劇院,也可以欣賞到中國頂尖的雜技演出。由中國雜技團演出的雜技《絢技畫卷》投資達到1000萬人民幣,多彩絢麗的演出服,舞蹈動作和雜技絕活的結合,與現場的燈光、音樂、多媒體投影融為一體,節奏與配器的變化使得節目更具時尚氣息。

湖廣會館曾經是中國湖南、湖北兩省在北京旅居的人們,用於寄居和同鄉聚會的場所,至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是目前北京僅存的建有戲樓的著名會館之一。中國著名的京劇藝術家譚鑫培、梅蘭芳等都在這裡的戲樓演出,今天,它仍然是人們欣賞中國傳統藝術的場所。

除了大型的劇院外,北京還擁有很多規模不大卻很有個性的劇院。還有一些特色劇院在今天的北京同樣具有很大的魅力。

中國木偶劇院主要以上演木偶劇而吸引大量的孩子們。

每個節假日,孩子們都能在這裡看到精彩的木偶劇演出。

木偶戲講究人偶合一,這需要表演者極為深厚的功力。木偶劇院給了我們近距離接觸木偶戲的機會。每一場演出都能帶給孩子們極大的快樂。

當然,北京也為成年人提供了更多形式的享受,有些方式也許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這裡也許不能算純粹的劇院,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中國人的獨特創造,因為這個古老的民族同時熱愛著美食和演藝。

“北京之夜文化城”融盛裝樂舞與主題餐飲為一體,被稱作”晚宴劇場”。據說在這裡可以直觀地感受到5000年中華文明的精髓,它們都被濃縮在大型組合式歌舞中,當然還有這些名目繁多、精緻美味的中國食品。

在北京城的南面,有一個叫天橋的地方,這裡曾經是老北京藝人街頭演出的場所,現在依然有一些小的劇場在上演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小節目。但在它們中間也有一座大型的現代化劇場——天橋劇場。

1986年6月,帕瓦羅蒂曾率領意大利熱那亞歌劇院在天橋劇場演出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劇場高質量的建築聲學、燈光、電聲設計,使這場演出精彩無比。

經過翻修的天橋劇場內部裝潢華麗,舞臺燈光先進,並設有最先進的樓宇自控系統,是北京最為豪華的觀演劇場之一。

雖然現代北京的生活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在一些地方,總是堅守著自己不變的傳統。那些舒適和寧靜的經典方式並沒有消失。

2006年的冬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排練廳裡,人們正在重新排練經典劇目《蔡文姬》。這部悲劇講述了一位中國古代女詩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在劇中擔任男女主角的演員在當今中國很有名氣,他們同時也是非常優秀的影視演員。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最著名的戲劇作品是《茶館》,曾經出訪世界各國,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也因此獲得了“中國話劇”的稱號。

在很多人看來,北京人藝就是中國話劇的代名詞。

北京人藝不僅創作了一批中國話劇的經典,而且培育了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直到今天,對中國人來說,能到首都劇場欣賞一場人藝的話劇演出,是一種很高雅的生活方式。

首都劇場是北京人藝的固定表演場所。它坐落在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王府井大街。主體建築借鑑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建築風格,顯得莊重而高貴。

劇場內部的裝飾也透著古典華貴的氣息。

至今,它仍舊是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劇場之一。

除了供北京人藝使用外,首都劇場還是國內外眾多著名藝術院團在京演出的首選之地。國家領導人經常會來這裡觀看演出。在中國話劇界,這裡幾乎就是聖殿。很多話劇演員都為能在整個舞臺上演出而感到驕傲。

北京風情·北京之韻

王延松是一名在中國話劇界比較年輕前衛的導演,高中時因為在首都劇場看了一場話劇而了改變他的一生。

他成了首都劇場的常客,並由此將自己的人生與戲劇連載到一起

像他這樣的人在北京還有不少,他們都在關注和熱愛北京人藝的戲劇。他們一次次地走進首都劇場,一次次地面對即將開啟的天鵝絨大幕,將自己人生成長的經歷同這座劇院緊緊維繫在一起。毫不誇張地說,首都劇場是他們終生的情人。

不過,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首都劇場的意義有些不同了。改造後的首都劇場,有了更多樣的形式,更能被新一代的人們所接受。

除了上演經典劇目的大劇場之外,首都劇場還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劇場。

一個是專門上演實驗話劇的小劇場。另一座劇場則主要用來滿足各種小型藝術演出和團體活動。

在今天的時尚青年眼裡,人藝不僅僅是個劇場,它的文化氣息不僅體現在舞臺上,還滲透在一種氛圍當中。

在劇場的戲劇書店裡,陳列著關於中國戲劇文化的最精緻的圖書。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在咖啡廳裡喝上一杯咖啡,到藝術家畫廊欣賞最新的畫作,在沙龍里找到暢談的對象。

沒有人能抵禦這種安寧和優雅的誘惑。

當夜幕降臨,北京的夜生活開始了。北京的夜晚總會讓很多第一次來到這兒的人感到吃驚,熱鬧和寧靜交織在一起,不同的人群按照自己的興趣尋找著快樂,

音樂製作人趙明是2000年從海外回到中國發展的,他說自己,定居北京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北京豐富多彩的演出活動,讓他流連忘返

留學美國學習音樂的趙明,雖然從事的是流行音樂的創作,但是他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和痴迷絲毫不亞於自己的專業,每逢北京音樂廳有演出的日子,他便欣然前往觀看

藝術家們的演出就要開始了。

今天的演出曲目是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圓舞曲

演奏者是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的優秀藝術家。

很多交響樂團是中國目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交響樂團都把這裡他們在北京舉辦音樂季的首選場所之一。

北京音樂廳享有中國“音樂聖殿”之稱。它是專為演奏音樂而設計建造的專業音樂廳。

它在北京西長安街的南側,北面與景色怡人的中南海毗鄰,西臨繁華的西單商業街,向東遠眺,就是宏偉的天安門廣場。

北京音樂廳的外觀通透、輕巧,外牆由淺灰色玻璃幕牆組成晶瑩剔透的玻璃形體,尤其是夜間音樂廳內部燈火輝煌,看上去就像一個蘊藏美妙旋律的玻璃音樂盒。

演奏廳內採用了一系列現代化的建築聲學措施,明顯的廳堂聲學優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使其成為國際音樂藝術交流的重要演出場所。音樂大師像梅紐因、斯特恩、小澤征爾等曾在這裡演出。

來音樂廳欣賞音樂的觀眾大多是西方音樂的愛好者。在這個人口眾多的大都市裡,有不少造詣頗深的音樂欣賞者。北京音樂廳的每場演出幾乎都會受到他們的關注和歡迎。無論是來自國外的團體還是中國自己的樂團,都能找到適合的欣賞者。

在這裡,觀眾不僅能夠欣賞經典的西方古典音樂,同時,獨具韻味的中國民樂也讓觀眾流連往返,這裡已經成為東西音樂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

清晨的北京是另一種景象,夾雜著繁忙和悠閒的雙重氣氛。

年輕人開始了一天的繁忙工作,而老年人則在公園裡消遣他們安逸的晚年時光。

在北京南城的幸福大街,每天早晨路過這裡的人都會見到這樣的場景,這些功夫了得的小夥子雖然都剃著光頭,但卻不是真正的和尚,他們是《功夫傳奇》的演員。

《功夫傳奇》是北京首次推出的旅遊演藝品牌劇目。這個劇目在2004年12月第一次亮相,當時在北京崇文區紅劇場舉行了世界首演。

從此,這個特殊的劇場每天都只上演這一個劇目。

中國功夫和百老匯劇作風格的結合,使它受到廣泛的歡迎。久演不衰。

《功夫傳奇》聘請了中國最傑出的舞臺藝術家,以世界一流的現代舞臺包裝將中國優秀的武術文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它表現了一個小和尚純一在山中寺院裡練武習禪,經歷了種種人生磨難,從懵懂無知的孩子長大成人,最終走向大智大勇的戲劇主題。

眼下,這個傳奇故事每天都在“紅劇場”中上演,音樂夢幻般絢麗的燈光,舞蹈和打鬥中演繹著中國功夫的無窮魅力。

劇團的武術演員都是從全國各地的武術專業院校招來的。大部分演員都沒有接受過現代舞的訓練。在經歷了艱苦的排練後,現在他們每個人都能在舞臺上作出優美的姿態造型。

舞臺上,優美的舞蹈和不可思議的武打設計展現了“純一”和尚漫長而艱辛的修煉過程。充滿激情的現代舞成為承載武術內在個性的載體。

這部特別的舞劇為紅劇場帶來了令人羨慕的市場收益,很多外國旅遊者都會來這裡看錶演。靠著一部舞劇支撐起一個劇場,在中國也許是絕無僅有的。

這個劇場是越來越開放的中國的一個小小象徵,中國人憑著對市場的敏感以及勤奮和創造力,在很多領域都獲得了成功。

僅僅在十幾年前,北京的劇院大多還都是國營的,主要由國家提供經費,隨著近幾年市場經濟在中國的不斷深入,北京的演出市場也異常地活躍起來,民營資本的注入,也讓大部分劇院迎來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

政府同時鼓勵成立民營劇院,給予他們優厚的政策條件。在北京眾多成功經營的劇院中,紅劇場也許是最有特色的一個,而最富盛名的莫過於保利劇院。

保利的出名是因為近幾年來這裡演出的都是世界當紅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

保利劇院是目前北京一流的演出場所。雖然有些演出的票價比較高,但是仍舊吸引著很多人。

保利劇院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毗鄰使館區、CBD商務區和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周圍的多元文化氛圍,使這裡成為了一個多元的文化藝術中心。

劇院所在的保利大廈內還有一座保利藝術博物館,2000多年曆史的珍品靜靜地等待著人們的欣賞。

也許只有親身來這裡,你才能真正地感受這座劇院的風格。

進入保利劇院,人們首先會被一流的設施吸引,這裡專門為兒童準備了能增高的坐墊,小小的細節反映出了周到的服務意識。

而特殊的聲場設計堪稱一絕。

自1991年正式承接對外演出以來,保利劇院已成功接待了國內外300多個藝術團體的3000餘場演出,成為北京舉辦大型藝術活動的主要場所。

北京國際音樂節是中國惟一的世界性大型音樂盛會,保利劇院已連續三年被指定作為這一盛會的主會場。其它大型演出、比賽活動也會首選保利劇院。劇院曾經成功接待了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樂團及合唱團等,演出了歌劇《少年維特的煩惱》、《茶花女》等、芭蕾舞劇《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大量交響音樂會、室內樂。許多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大師和藝術家如克里斯托費·潘德列茨基,米沙·梅斯基等都曾在保利劇院一展風采。

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似乎都十分滿意,因為不菲的票價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就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端,古色古香的茶館裡,瀰漫著另一種情調,雖然風格完全不同,但它也是優雅的。

一杯清茶兩支小曲,仍然讓很多中國人痴迷陶醉,老舍茶館一直保持著一個傳統,每天下午都有一場戲迷的聚會,就是附近的居民聚在一起自己唱戲自己聽,樂在其中,他們稱之為戲迷樂。只要花十元錢買一杯清茶,就可以在這裡呆上整整一個下午,盡情的享受這份愜意。

到老舍茶館來的茶客大多都是衝著這兒的演出而來的,除了平時的助興節目,每天晚上在這都會上演一場綜合演出,京劇雜技皮影等濃郁特色的節目,不僅吸引了老北京人的眼球,更讓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大開眼界。

在今天的北京舞臺上,人們幾乎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所有演出。北京的劇院為人們提供了太多的選擇可能,不論是喜愛古典文化還是傾向於時尚現代,人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演出。不過,如果興趣過於廣泛,那麼也許就要為如何安排時間而感到苦惱了。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將給北京帶來更多的遊客,這對北京的各個劇院來說,也是很令人興奮的。與奧運場館同時開工的中國國家大劇院,即將落成,它將和北京的其它劇院一起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更加精彩的演出。我們期待著,在2008年,我們在感受激烈的體育比賽之餘,同樣能夠去享受美妙的音樂、舞蹈和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