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謎一樣的跟誰學:距離下一個“樂視”,還有多遠

謎一樣的跟誰學:距離下一個“樂視”,還有多遠

出來混,總要還。電影《無間道》這一金句,上一次應驗於樂視,這一次輪上K12教培圈的跟誰學?

- 01-

跟誰學神話:教培圈的Mr.400%先生

教培圈一向“保守”,一向自詡“慢教育”。跟誰學專注在線大班課,聚焦三四五線城市市場激進擴張,體量之“牛”、增長之“快”,讓人瞠目結舌。一段時間以來,跟誰學簡直停不下來、慢不下來,一連串數據指向400%以上的增長——

O2O轉型B2C之後,營收連續五個季度同比增長400%+;淨利潤同比增長400%+。

截止12月31日的2019財年,跟誰學營收破20億元,同比增長400%+;總訂單量破30億元,同比增長400%+。

2019財年第四季,跟誰學單季營收逼近10億元,依舊同比增長400%+......淨利潤則逼近2億元,同比增長600%+!

一連串的400%+“閃瞎”眾人之眼。2019財年,跟誰學的淨利潤甚至飆升十倍,由2018財年的2600萬元,一躍而逼近3.0億元。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正是眼瞎教培行業盡人皆知的Mr.400%。

- 02-

一再刷新“認知”:小學業務增長900%

400%+的“高成長”,創造了教培圈一個樂視式的神話,一再刷新業內的“認知”——

誰說教育非得是所謂的“慢教育”?一年400%+的增長,放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行業,無疑都是火箭式竄升。

誰說在線教育一定要虧損、“燒錢”,賺吆喝、培市場?跟誰學CFO沈楠的數據:2019財年,跟誰學的淨利潤率甚至提升6個百分點,達到14%。2019財年前三季度,跟誰學“做得不算好”,平均獲客成本545元;第四季“迎頭趕上”,平均獲客成本低至400元,分攤至全年,平均獲客成本僅為區區470元。

誰說在線大班課模式未經驗證、實際教學效果待考?跟誰學的小學業務,一個季度居然增長了將近900%!

謎一樣的跟誰學:距離下一個“樂視”,還有多遠

跟誰學股價走勢,數據來自雪球

400%+的“高成長”,在資本市場同樣一飛沖天的跟誰學效應。上市8個月,發行價10.5美元的跟誰學,股價正在向400%的增長靠攏,市值則提前實現“小目標”,由當初的27億美元,一舉衝破百億美元關口。

“神”一樣的跟誰學,讓人聯想起當初“神”一樣的樂視。在教培從業人員的圈子裡,“跟誰學的報表是真是假?”“在線大班課有沒有預定的教學效果?”一直為廣泛爭議的熱門話題。“神”一樣的跟誰學,同樣也是“看不懂的跟誰學”“爭議的跟誰學”“謎一樣的跟誰學”.....

- 03-

“反常”的跟誰學:CFO上市前夜出走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爆發性增長、大規模盈利的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神話般的“高成長”至今無人破解、無人複製,同樣也是一個讓人百思不解的現象。

美東時間2月25日,一個名不經傳的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終於捅破了一層窗戶紙。事出反常,必有妖孽!這是另一句成語。跟誰學的馬腳終於露出冰山一角?“為什麼我們認為跟誰學是一家最糟糕的教育上市公司?”這是Grizzly Research做空報告的標題。

謎一樣的跟誰學:距離下一個“樂視”,還有多遠

Grizzly Research報告截圖

為什麼?因為跟誰學的“反常”。持續五個季度的400%+增長,對於一般而言的“慢教育”來說“反常”。上市,就平常智慧而言往往是創業的“終點”,跟誰學的CFO宋曉欲卻在上市的前夜,毅然選擇離開。不願意分享上市的“高回報”,還是不願在一份充滿瑕疵的財務報表上籤下自己的大名?實在過於“反常”。

創業的前半段,跟誰學陳學東一再強調的最大“賣點”——一半來自百度,一半出身新東方的六位聯合創始人,如今六位“聯創”離職了四位。對於一家正在獲得資本市場高額回報的明星公司而言,大規模“聯創”選擇離職走人,是不是同樣“反常”?

- 04-

做空報告質疑:毛利率高出同行30%?

細看報表,更多的“反常”之處正在浮出水面。在Grizzly Research做空報告的指引下,人們發現——

大多數在線教育機構毛利率只在50%上下,跟誰學的毛利率卻高達70%以上,2019財年第四季甚至達到80%!是跟誰學的模式更為先進?是跟誰學的員工更為努力?還是什麼別的原因?……

跟誰學的老師薪酬平均高出同行40-50%,銷售人員的薪酬平均高出同行30-40%,總體上的運營成本高出同行40-50%,毛利率全能高出同行20-30%......跟誰學的CEO到底有怎樣的計算神器,才有這麼“神奇”的計算效果?

眾所周知,在線三強為猿輔導、作業幫、學而思網校,同樣主打在線大班,高一級市場、低一級市場通殺。跟誰學無非一隻突然竄出來的“黑馬”,只聚焦在“下沉”市場,類似拼多多式的貼地打法。為何在線三強無法實現“幾何級增長”“爆發式盈利”,跟誰學卻能成功做到、完美勝出?

是在線三強太笨,還是跟誰學過於“聰明”?人們有理由聯想到樂視的一連串“戰績”:在視頻三強拼死努力,卻總也無法持續盈利之際,“黑馬”樂視卻能一騎絕塵,成功跨越苛刻的國內A股上市門檻,最終收穫千億市值......

- 05-

五宗罪:7500萬的樓,上市公司3億買進?

根據傳習邦的整理,商業模型之外,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對於跟誰學的質疑,集中在五個具體的方面,可謂五宗罪:

1,虛增利潤。對比信用報告、SEC公開披露,跟誰學2018財年的淨利潤一為1125萬美元(信用報告),一為1965萬美元(SEC財報),虛誇近75%。

2,關聯交易。跟誰學存在兩家體外循環的流量營銷公司,一為北京優聯,一為百家雲圖,存在大量關聯交易。不上市部分消化成本,輸送利潤(以流量方式體現),是不是類似樂視式的“神”操作?

3,轉移資產。2020年1月,跟誰學斥資3.3億元在鄭州買樓三棟,實際總投資僅為7500萬元,支付溢價高達4倍,涉嫌抽逃上市公司資金。是不是再次類似樂視的“神”操作?

4,虛假刷單。即是在肺炎疫情期間,跟誰學的下載量也未進入行業前五。有證據顯示,跟誰學要求平臺入駐機構(B2C業務之外,跟誰學仍保留O2O業務)使用虛假賬號刷單。有圖有真相,Grizzly Research曬出了相關截屏。

5,現任CFO聲譽存疑。原任CFO宋欲曉出身於新東方,上市前夜突然離職,繼任CFO沈楠一度任職的外教平臺Sinoedu聲譽不佳,引發多次欺詐訴訟。

對於Grizzly Research的做空報告,跟誰學斥之為“一派胡言”,不予回應。跟誰學的股價則終於止住迭創新高的勢頭,收報44美元,下跌近3%。做空襲來,市盈率300倍以上的跟誰學,“站在高崗上”,“高處不勝寒”的涼意撲面而來。

- 06-

一班1700人,教學有效果?

在做空的叫囂聲中,跟誰學的在線大班模式又一次成為業內人士。“跟誰學=在線大班”,在線大班模型在國內教培圈的風行,背書者正為跟誰學。一旦跟誰學400%+的“高增長”證明為偽,可以想見,在線大班模式本身也將成為一大犧牲品。

什麼是在線大班課?跟誰學2019財年第四季報告顯示,一個班平均1700人,這便是跟誰學版的在線大班課。

腦補一下:一個“名師”主講,1700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學業水平、不同學習進度的小學生、初中生集中在一個平臺,上一堂氣勢恢宏的大課!沒有互動、沒有練習、沒有同學之間互相比拼的“隱性課堂”,沒有班級,沒有小組,只是一個“名師”大水漫灌......對於普遍缺乏學習力、自驅力、自制力的中小學生而言,規模宏大的滿堂灌,真的會有學習效果嗎?

在傳習邦看來,跟誰學實際是一家精通於流量運營的教育電商,流量運營為第一考量,至於真實的教學效果,則只能“嘿嘿”。

而當一個教育機構不再以教學效果為終極追求,只沉醉於流量收割的快感,人為改造“高成長”的假象,這樣的“教育”機構,早已淪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