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故事藝術是世界上主導的文化力量,而電影藝術則是這一輝煌事業的主導媒體。--《故事》好萊塢第一編劇羅伯特•麥基。

2019年一部關於家庭倫理的劇情片《花椒之味》登陸國內大熒幕,如今豆瓣評分7.2的此片可以說是乘興而來,然而上映一週票房才160萬,市場不相信眼淚,所以首周過後許多院線就放棄排片了,此片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下線了。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這部電影其實原生的題材很優秀,情感戲也豐富,最終卻是失敗在沒有把一個故事講述好,當要講的沒有講透,不應該說的卻花了筆墨,最終兵敗內地銀幕。

電影即故事

電影從誕生到如今,已經從原來簡單的記錄生活變成重點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部拍攝成本過億的大片也可能撲街,而一部小成本的電影也有可能賺得讓導演半夜都能笑醒。

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你是否講述了一個完美的故事,並且能自圓其說。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指出:漏洞百出和虛假的故事手法被迫用奇觀來取代實質,用詭異來取代真實。脆弱的故事為了博取觀眾的歡心已經墮落為用億萬美元堆砌而成的炫目噱頭。

"好故事"就是值得講且世人也願意聽的東西,但是能夠把好故事講好則需要一定的功力,若是功力不足,可能好故事也成就不了好電影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香港女作家張小嫻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主要講述了夏如樹(鄭秀文飾)在得知父親的死訊之後,卻意外發現在臺北、重慶兩地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如枝(賴雅妍飾)及如果(李曉峰飾)。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電影重點主打的是人類情感中最古老原始的親情,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是父女情、母女情、祖孫情、姐妹情,三姐妹都在屬於各自的原生家庭中有不如意的地方,這些不如意如同已經過世的父親開的"一家火鍋店裡"的招牌鍋底一樣,麻辣卻很有韻味,讓人吃了就忘不了。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電影在題材方面是吸引人的,若是好好講述絕對是個完美的親情故事,再加上張小嫻的情感小說的知名度,應該能夠把故事講好。

小說中有一段話很好的說明了這種情感:

緣分是永不流逝的饗宴,我們適逢其會。有些人,我們下一次還會再見;另一些人,我們為他掉眼淚,把上一輩子的債還了。杯酒盡歡,是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是有不散的筵席。

鄭秀文在出席影片發佈會的時候,也傳達出了影片要表達的思想:"我覺得心裡面有愛,很多所謂破碎關係都可以修補,可能需要時間,只要心裡珍惜,更壞的關係都可以修補。"

然而,通篇下來之後,故事是講完了,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影片中修補的結果以如樹的自我和解作為最終的結局,然而這種和解在我看來還沒有真正的和解,她只是和父親和解,卻沒有和其他人完成同樣的和解,這種和解卻變得不徹底了。

父親與三姐妹故事的不完整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既是蝴蝶效應,也說明了事物具備的因果關係。

前世種的因,今生結的果。

如樹在父親(鍾鎮濤飾)死後,通過父親的手機才知道原來他還有兩個女兒,只不過自己卻一隻矇在鼓裡,然後聯繫上另外兩個姐妹之後開啟了一段三姐妹的親情迴歸,這看上去是一個比較狗血的事,卻在電影中表現得非常的浪漫,而這種浪漫會讓觀眾感覺有點不接地氣。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在影片中,即使是死者為大可以理解,但是三個女兒對於父親逝世帶來的回憶除了如樹認為兩人總是吵架外,另外如枝和如果滿滿的愛意,這樣的愛意基礎是什麼?影片中其實表達的很牽強。

如枝的答案是父親對於她打球的支持,如果則沒有完全交待清楚父親對她的愛表現在何處。

而觀眾們看到的是三個女兒,處在三處不同的地方,地理位置都相隔不近啊,重慶、臺灣、香港,而且這三個女兒的年齡差距都不大,父親是如何成立了三個家庭,並且最終拋棄另外兩個回到香港的,這些在電影中都沒有交待清楚。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在電影中,特別是父親自己打點的店面來說,店員們對於父親那是尊敬的很,因為他很有愛心,樂於助人、工作認真,而且沒有老闆的架子,與其說是請的幾個工人,還不如說是請的是救濟者,連碗都會幫老太太洗掉,食材也是自己準備好,所以劇中如樹感嘆為什麼父親請的人都幫不了他,為什麼?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答案則在導演的意圖裡,那就是營造一個十分完美的男人形象,但是一個完美的男人為什麼會有三個家,並且生下了三個女兒後,拋棄另外兩個人,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只通過遠程聊天就能解決,說好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個父親是不是稱職合格的呢?

你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生出來,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你就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才對。在影片中這種責任是缺失的。

所以導演故意把這種詳細的交待給模糊化了,重點表述了父親偉岸的形象,但是模糊化的結果則是,讓人對於父親的形象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他的愛心難道只是給了外人,卻沒有負擔起自己的責任,導演營造的這種父愛的弧光是沒有現實理論依據的,最起碼與無數人面對的現實並不一樣,雖然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但是建立了一個空中樓閣的父愛則顯得空洞了。

姐妹情深及各自煩惱

先人過逝,雖然小店不大也算是一份遺產,三個都有血緣關係的女兒應該如何辦?由於是重點打造姐妹情深,所以這部分已經完全忽略掉,有的只是大家合力經營一家火鍋店,三個除了葬禮上的一點點生疏外,後續三人的關係融洽得如此迅速,而不管三個曾經處在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中。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一個經常在一起的家庭會有說不完的事和問題,三個不同家庭成長過來的女兒們卻是一見如故,在高大尚之中有缺少了點菸火氣。

中國臺灣已故電影大師楊德昌在2001年憑藉作品《一一》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講述了一個家庭中各自面對的困境和矛盾,是完全接底氣,這個家庭是存在於千家萬戶之中的,是有一定共情基礎的。

而電影中,此三人的姐妹情則是一帆風順,水到渠成般的融洽,而且三個在融洽的同時,都沒有談自己的感情故事,最終所有的感情事都是自我和解的,並沒有體現出大家一起分享並互相幫助走出困境。

如樹,原來可以說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硬生生的把自己曾經的婚姻給搞成朋友了,百年好合變成了各自的孤獨,在劇中如樹的扮演者鄭秀文和劉德華可以說是銀幕上經典的情侶cp了,不過這一次兩人情感戲相對薄弱了點,有點沒頭沒尾,只是簡單的一筆帶過,幾次出場並沒有交待清楚各自的想法,最終只是遺憾一場。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而醫生任賢齊的加入,倒是略顯得有點多餘,也許導演是想通過任賢齊的加盟在父親形象的建立之上再加一把火,同時也為鄭秀文兩人產生點曖昧的小火苗,然而這個形象的建立如前所說,在沒有堅實地基基礎出蓋出再高的樓也有點搖搖欲墜之感。

而曖昧的小火苗卻是沒有形成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僅僅點到為是,讓人感覺困惑,若是把這個角色剔除掉並不影響劇情的發展。

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女人來說,如枝的母親反應是正常的,女兒是自己一手帶大的,為什麼老是惦記著遠在他鄉的父親?僅僅是因為父親鼓勵她打球這件事嗎,這樣的理由聽起來是如此可笑和幼稚。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而身在重慶的如果則是和姥姥相信為命,母親和她父親一樣是完全缺席的,母親雖然缺席也會偶爾接她去住一斷時間,而父親則是缺席最嚴重,但是如果卻是和父親感情最深,這個最深的基礎在哪裡,並沒有交待清楚。

所以,在《花椒之味》這部電影裡,導演試圖表達許多種關係,重點想把父女之情、姐妹之情表達到位,這種情是果,但是前面的因並沒有描述到位,這就讓人感覺到有點錯愕了。

在電影歷史上有一部如今看來是經典之作的《天國王朝》(把導演剪輯版),就是因為在上演之時拋棄了導演原來的表達意圖,然後剪輯了一個劇場版,結果上映後虧損嚴重,最後導演很生氣,自己折騰出一個剪輯片,最好我們看到的一個有意思的反差現象:上映後被罵成狗,導演剪輯版發行後被誇上天的電影。這部電影最後的故事結局是一樣的,唯獨少的就是前因,也就是主人公改變發跡的前因,因為少了前因,讓觀眾看得一團霧水,不知道為什麼。所以就會問為什麼我要花錢看一部不知道為什麼的電影呢?

雖然《花椒之味》有許多不足之處,精彩之處同樣讓人感動,那就是其中展現出來的親情。

親情的永恆真摯

《花椒之味》值得稱讚的則是對於親情的表述,其實在這塊導演是可以進行深挖的,不一定為親情而親情,可以從各人的境況出發去展現各人內心和隔閡,然後再慢慢的融洽可能會更好。

《花椒之味》:從講故事出發,解析故事零亂的缺憾

三姐妹雖然是同一個父親,卻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長大了,親情的紐帶性再強,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親密無間,相對來說,缺少了點接地氣的溝通過程,在這點上反而來得更有韻味。

正如人們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影片中則把姐妹各自的親情展現出來,而當如樹遇到經營上的問題之時,兩姐妹不遠千里過來幫忙正是這種親情的不可阻隔性,這也是中國傳統中的關於血脈相連最內核的體現,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血脈相連的人們變成陌生人,親情是永恆真摯的。

《花椒之味》原本是可以變成一部溫馨的家庭倫理劇,但是當導演試圖去表述太多的時候,反而把其實最內核的親情理想化了,若是把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去除掉,重點在三姐妹與父親的互動交流上做文章,也許會收穫不一樣的票房。

正如有人說的:生活從來不會活成你理想的模樣,無論上天安排了怎樣的人生給你,都充滿了艱難。 ​​​​

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得要學會和自己和解,畢竟這個世界如此繁雜,何必與自己過不去,人間永遠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