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走出荊棘的人,身上都有疤痕。

沒有誰的成功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外表光鮮亮麗的人,都經歷過失敗,“失敗時成功之母”,失敗使人成長,每一次的失敗都能讓我們有所收穫,知道自己的不足。

但這是對於那些能走出失敗陰影的人說的,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人,一次的失敗就將他們徹底擊垮,失敗對他們來說是噩夢,是永遠跨不過的坎。

我們需要更加強大的內心來面對失敗,面對生活。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之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所中學的女孩子,因為期中考沒考好,輕生跳樓。據瞭解這個女孩子的成績一直是班級裡的前幾名,也是學校和老師重點培養的學生。

這次的期中考難度較大,很多同學都退步了,而這個女學生也沒能“撐住”,孩子有一科直接不及格。

一項成績優秀的孩子難以接受直接不及格的事實,連著幾天悶悶不樂,家長和老師都有開導過孩子。

可是別人的一句句安慰,在孩子心裡似乎變成了一根根針紮在心口,最後孩子還是想不開跳樓了,花季美好的少女就這樣永遠的離我們遠去。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麼一次考試失利,就能讓孩子這麼接受不了選擇輕生,是孩子對自己學業成績的重視,也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太差了。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一、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因為小事而崩潰?

孩子們受到年齡的限制,孩子的心智和身體都是比較脆弱,這就讓孩子對遭受的困難和挫折有更大的反應。

就比如當成年人手被劃傷時,我們可能就是進行簡單的處理,就不放在心上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一些小小的傷口都會讓孩子哭鬧好久。

孩子對於受挫的反應更大,一方面原因是孩子希望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孩子也習慣了被照顧,而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孩子心理抗挫力不足,一些輕微的挫折和困難都可能導致孩子奔潰。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二、心理彈性,讓孩子面對壓力不崩潰

所謂的心理彈性,是指人類的主體在面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時,所產生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和反應,這個彈性越大,我們的抗挫能力就越強,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強,反之,我們的內心就越脆弱,越經不起打擊。

孩子的經歷少,在家長庇護下,更是很少獨自遭受挫折,就算遇到困難了也會有家長們替自己解決,孩子習慣了生活無憂無慮,成長一帆風順,當孩子面對一些困難,遭到挫折時,就很容易一下就奔潰了。

特別是對那些成績好,從小是“別人家的孩子”的那些孩子,他們往往更缺少心理抗挫能力。

相反那些成績差,習慣考砸,常被打擊又看得開的孩子,他們都心態都是更加積極的,在面對挫折他們也有更大的心理彈性。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

1. 讓孩子不以成敗論英雄。

家長們應該引導孩子,讓孩子用一個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成敗,不管是學業上,還是技能上比較和競賽,都應該讓孩子正視失敗與成功,取得勝利我們應該謙虛,繼續努力。

失敗了我們也不應該因此一蹶不振,而應該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的糾正和彌補。

失敗的經歷應該是用來幫助孩子成長的,而不應該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家長們要讓孩子正視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2. 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家長們的支持和信任能給給孩子去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有家長支持的孩子是更加自信的,也是更加無畏的。

家長們要對孩子的成長成才保持堅定的信心,始終如一的支持孩子,讓孩子不畏懼失敗,因為失敗了也還有身後的家長們。

3. 適當讓孩子經歷失敗。

家長們也不要過度多的包庇孩子,孩子們犯錯,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能給孩子警告,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讓孩子適當的去經歷失敗,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有韌性。

人生道理上哪有輕鬆愉快可言,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當孩子們離開家長們的懷抱,就要自己去承擔去承受,提前讓孩子去經歷失敗,讓孩子有更強的心理抗挫能力,會讓孩子更加茁壯的成長。

孩子常因為小事而崩潰?孩子缺乏心理彈性,容易“遇挫即敗”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