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知識付費”你瞭解多少

一、什麼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主要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知識付費讓知識的獲得者間接為向知識的傳播者與篩選者給予報酬,而不是讓參與知識傳播鏈條的人通過流量或廣告等其它方式獲得收益。

知識付費的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簡而言之,知識付費是讓知識的接受者付出相應的成本。

、知識付費成為熱點話題的原因

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誌性的事件讓內容付費漸漸成為時尚 。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通過這一平臺,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給自己提供幫助的那個人,用一分鐘時間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費問答模式。隨後,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 ,知乎上線知乎live等等。

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後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2019年12月30日知識付費系統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新三板掛牌上市。


“知識付費”你瞭解多少


三、為什麼會為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讓知識的接收者為所獲得的知識付出金錢。有利於補償知識傳播與篩選的成本,並給予<strong>知識產生——篩選——傳播鏈條的參與者經濟報償,有利於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識的傳播過程中。

四、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

目前具體商業模式多樣,主要有以喜馬拉雅、得到和蜻蜓為代表的知識電商,以知乎、分答和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問答,以豆瓣時間、網易讀書和滬江網校為代表的講座課程等細分領域和市場玩家。


“知識付費”你瞭解多少

五、目前的知識付費行業存在的弊病

1、內容粗製濫造,同質化氾濫

當羅振宇提出“知識付費”這個概念的時候,人們是欣喜的,可以節約本就不充裕的時間,碎片化地學習更多的技能,為知識付費的初衷更是無可厚非。但人們似乎忘記了,當知識成為商品,就避免不了具有商品的特性,商品用於銷售,最終是要獲利的。

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無非是提高售價或是壓縮成本兩個方法。在競爭無比激烈的知識付費行業,價格戰也是存在的,高價很難多銷。於是運營者只能儘量壓縮成本,名師太貴,於是部分沒有資質的人也可以經過一番文案、海報的包裝,分分鐘也能變成“大師”。

連所謂“大師”都不想請的課程製作者,複製粘貼他人課程,甚至隨手剪輯某段名人演講就直接上線售賣,都是“壓縮成本”的手段。

2、誘導分享,製造焦慮

如今的知識付費行業之所以會令人詬病,除卻內容不能滿足需求,讓用戶感覺受騙之外,現在的課程動不動就要求分享朋友圈或者群組,在公共空間日日打卡,讓其他用戶產生“自己之外的人都在努力”的既視感,本意或許是宣傳拉新,但製造了焦慮氛圍也是事實。

六、知識付費行業代表人物——羅振宇

羅振宇:得到App創始人 ,《羅輯思維》主講人。《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主講人 、節目《知識就是力量》主講人 。

2012年底,羅振宇打造個人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

2015年底,羅振宇舉辦第一屆《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開創了“知識跨年”的新範式。每年的12月31日晚,羅振宇都會在長達4個小時的跨年演講中,為觀眾分享過去一年的趨勢觀察和學習收穫 。

2016年5月,羅振宇作為創始人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


“知識付費”你瞭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