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增長“勇”“智”“謀”“能”提高工作本領

增長“勇”“智”“謀”“能”提高工作本領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近期,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選派工作人員“下沉一線”,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圖為工人在濟南佳寶乳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提高工作本領。“我們要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學習掌握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內行領導。”2月1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黨員領導幹部“既要有想幹事、真幹事的自覺,又要有會幹事、幹成事的本領”。黨員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清責任使命,錘鍊“勇”“智”“謀”“能”,為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提供本領支撐。

1.責任擔當之勇

目前疫情防控已經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毫不鬆懈,越是艱險越向前,這就需要有敢於擔當的勇氣。“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中華民族5000年代代相傳的精神圖譜裡,“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體現的就是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排查、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等各項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廣大醫護工作者衝鋒在前、無私奉獻,在各方艱苦努力下,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有責任擔當之勇,就是要迎難而上、擔當作為。在新冠病毒這個敵人面前,黨員幹部必須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精神,敢於啃硬骨頭,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的困境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來。黨員領導幹部要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守崗位、靠前指揮,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及時掌握疫情,及時採取行動,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有責任擔當之勇,就是要掌握思想武器,增強抗擊疫情的決心。責任擔當之勇不是匹夫之勇,要靠增強學習本領來增添無窮力量。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這一科學理論作為應對疫情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黨史國史,學習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的歷史智慧,學習我們黨戰勝歷次重大危機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學習總結以往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教訓,學習借鑑其他國家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學習科學知識,自覺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思考和處理疫情防控問題。

有責任擔當之勇,就是要用鐵的紀律激發勇氣。決勝一場戰爭,僅靠少數人的勇敢不行,只有所有黨員幹部都勇往直前、捨生忘死,形成強大合力,才能取得最終勝利。要用紀律和制度,用嚴管真管敢管,激發黨員幹部的勇氣和鬥志。對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不力的,對不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本位主義嚴重的,對不敢擔當、作風漂浮、推諉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外,情節嚴重的還要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問責;對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懲處。

2.科學防控之智

疫情防控絕不是單憑一腔熱情即可奏效,戰勝疫病必須遵循規律,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創新科學防控方法,依法有序進行。

有科學防控之智,就是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儘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調動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等各方面積極性,組織動員全國科研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關,推動相關數據和病例資料的開放共享,加快病毒溯源、傳播力、傳播機理等研究,及時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強有效藥品和疫苗研發,注重科研攻關與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

有科學防控之智,就是要創新科學防控方法。創新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創新疫情防控機制,利用“大數據+網格化”手段,採取大數據分析和網格化核對方式進行排查防控,將防控隔離工作做得更加精細;創新醫療救治方式,在醫療機構設立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的制度,開通網上“發熱門診”,運用5G技術進行遠程會診,減少群眾交叉感染;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行政府服務事項“線上辦”,利用數字政府移動平臺辦理有關事項,實施“不見面”辦事服務,推進公共服務高效化;創新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好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為抗擊疫情畫出最大“同心圓”。

有科學防控之智,就是要樹立依法防控意識。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疫情防控必須有章有法、有板有眼地推進,做到在法治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司法力度,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各類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組織基層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引導群眾增強法治意識,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統籌兼顧之謀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總體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統籌兼顧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要求我們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有統籌兼顧之謀,就是要統籌全局與局部的關係,增強“全國一盤棋”意識。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黨員領導幹部應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堅決服從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指揮,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主動融入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治理大網絡,既要考慮本地區本領域防控需要,也要考慮對重點地區、對全國防控的影響;抓好防治力量的區域統籌,著力做好重點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

有統籌兼顧之謀,就是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應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保障社會供給充足。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加大優惠利率信貸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完善差異化優惠金融服務。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各地要抓緊組織好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供應,落實好春管春種措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有統籌兼顧之謀,就是要統籌當前與長遠的關係。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問題,我們必須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儘快找差距、補短板,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應充分預估疫情的不確定性,制定出較長週期、全面系統的防控方案,築起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力求達到最好的防控治理效果,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充分預估疫情的嚴重性,充分預估最壞的情形,牢牢掌握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動權。充分預估疫情傳播的擴散性,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工作,把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佈局,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4.組織實施之能

疫情防控工作千頭萬緒,必須狠抓落實才能見到成效。在疫情防控中,許多黨員幹部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求真務實、埋頭苦幹,但也有些黨員幹部在疫情的真正考驗面前暴露出作風不實不細等問題,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一斷了之。有組織實施之能,就是要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以釘釘子精神做好各項工作。

有組織實施之能,就是要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全面增強收治能力。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需求、最切身的利益,黨員幹部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作為當前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務。要圍繞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抓好疫情防控的重點環節。要全面增強收治能力,加快疑似病例檢測速度,堅決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提高收治率。要提高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集中優勢醫療資源和技術力量救治患者,及時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加大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力度。

有組織實施之能,就是要加強防控和疫情監測,切斷疾病傳播途徑。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加強社區防控,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降低感染率。要按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要求,加強對返程人員的健康監測,做好交通工具場站消毒通風等工作,完善和強化防止疫情向外擴散的措施,築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有組織實施之能,就是要做好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工作,回應群眾的關切。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嚴格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主副食品生產、流通、供應組織,加強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正視存在的問題,及時發佈權威信息,回應群眾的關切,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引導群眾增強信心、堅定信心,匯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作者:丁晉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