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甘肅文旅戰“疫”對策」加快我省高品質旅遊資源的產業化發展

【甘肅文旅戰“疫”對策】加快我省高品質旅遊資源的產業化發展

王三北 蒲利利

當前,甘肅旅遊大多還是觀光型旅遊,與旅遊消費市場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複合型產品需求不夠匹配,還存在高品質旅遊資源的創意設計和開發不強,市場參與性體驗性不突出的短板。疫情之後,甘肅旅遊業應加大補短板、增效益和促升級的力度。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積極挖掘我省文化資源的潛力,實現文化遺產向“活”與“火”轉化。甘肅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要用創意性的思維、科學性的實施,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思路,將情景化的舞臺劇和科技化的虛擬劇注入高品質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用旅遊的形式呈現出我省深厚的文化遺產資源,用創意性的思維表達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內涵,為遊客提供更多可參與和可體驗的旅遊項目。如開發特色的“旅遊+文化、民俗以及生產、生活”等形式的多元旅遊產品體系,大力發展夜遊經濟、旅遊商品、特色演繹、科技旅遊等更多的二次消費旅遊產品。實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遊產業的合理開發,即一方面能夠為旅遊注入新鮮血液,助推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態傳承,實現靜態景區與動態產品的結合,實現甘肅旅遊資源的“活”與“火”。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品質資源向品牌產品的轉化。立足政府部門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的綜合統籌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旅遊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甘肅省20個大景區的建設為體制機制理順的重點改革突破口和發展典範,實現旅遊資源管理者的管理權、旅遊產業運營者的經營權和旅遊資源所有權的三權分立。用運營模式市場化、管理方式統籌化作為基本保障,實現旅遊產品體系特色化、產業業態差異化、市場品牌優質化的旅遊產業體系發展目標,讓遊客需求、資源特色、政府統籌和市場運營共同成為推動品質資源向特色化產品體系轉化的發展合力。

三是創新高品質資源的投融資模式和路徑,促進品質資源向資本化、產權化轉化。甘肅品質資源形成的旅遊景區運營多為事業化管理和發展,發展動力不足,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較弱,過度依賴於門票資源,以資源談旅遊、以門票說經濟,成為制約旅遊景區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的瓶頸。因此,改變景區的事業化發展思路和過度依賴政府投資的模式成為我省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和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抓手。要創新“政府統籌、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投資模式和收益模式,讓品質旅遊資源(景區)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廣闊平臺、市場化運營成為投融資渠道的堅實基礎、政府統籌成為產權化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參與成為體系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及全民共享成為高質量發展重要結果。著重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高品質旅遊資源作為突破口,引領甘肅旅遊產業的投融資渠道和模式創新,實現甘肅品質旅遊資源向資本化和產權化轉化。

四是構建多元營銷體系,促進資源美譽度向市場美譽度轉化。按照“彰顯特色”“品牌鞏固”“綜合輻射”的原則,打造“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旅遊品牌,完善區域性旅遊品牌體系。優化和提升具有傳統優勢的絲綢之路精品旅遊線、黃河風情旅遊線、民族風情旅遊線、華夏文明之源旅遊線、紅色之路旅遊線、休閒養生旅遊線等特色旅遊線路,用線路串聯品牌區域,用品牌區域做活全域旅遊,促進甘肅旅遊由資源美譽度向旅遊市場美譽度轉化。

五是構建多元化和新型化旅遊人才隊伍體系,加速品質資源向創意產業轉化。充分發揮甘肅旅遊智庫的作用,引入外部具有專業化運營能力的隊伍與我省旅遊產業對接,在重大決策、專題研究、高品質資源創意運營等方面進行專項合作,並藉助項目合作培養本省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傳統觀光型旅遊產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王三北系甘肅旅遊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作者蒲利利系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