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潯陽區:黨建+“三包”服務 復工復產“加速度”

潯陽區堅持“黨建+”思路,通過建立包片、包點、包辦的“三包”服務機制,把黨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黨員力量轉化為生產力量,切實保障企業復產、疫情防控、促進運營“三不誤”。

截至2月17日,潯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其中復工復產規上工業企業14家,復工人數3277人,復工率64%,位居全市第一。全區重點商貿、商超企業共有20家,復工企業19家,復工率95%。

黨組織“包片”指導保復工

建立“三個明確”制度,實現精準“供需對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明確責任單位,制定下發《全區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通知》等文件,對全區企業按照駐地園區、規模工業、服務零售三大類劃分片區,分別由園區辦、工信局、發改委、商務局、街道等9個單位黨組織牽頭負責。明確結對幫扶,成立由分管工業的區領導為組長、相關單位黨組(黨委)負責人為副組長,組成若干工作小組,按照“1+2+X”聯動模式,由組長統籌,兩個區直單位黨組織與片區企業結成幫扶對子。明確職責任務,9個職能單位黨組織對擬申請復工企業進行“聯審”,實地上門走訪,重點掌握企業是否落實《通知》“六個到位”、存在復工困難等五類內容,進行驗收;對暫未復工的企業,保持線上防疫宣傳、區內政策等信息對接聯絡,積極協助招工用工、提前辦理業務等工作。

黨員“包點”防控保安全

建立“1+3”疫情防控機制,即1名黨員幹部包掛1個企業,並和該企業中層幹部、車間主任、安保人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嚴格把牢關口,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安排14名黨員幹部協助14個復工企業點對點提前聯繫擬復工上崗3277名員工,全面摸排本人及家屬的健康狀況、春節前後生活軌跡等情況,逐步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並在復產廠區入口、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設立59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實行“凡進必測”。強化衛生管控,按照“1+N”的模式,由幫建單位黨員和職工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保安,成立14個疫情衛生防護小組,集中對生活垃圾清理、廢舊口罩,對宿舍、食堂、進出車輛進行消毒消殺360餘次;開展防控安全巡查500餘次,及時發現並糾正問題23個,切實保證乾淨、衛生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關心關愛,依託企業員工微信、QQ群,設立“黨員群主”,開通臨時6條醫療救助“先鋒直通熱線”,動態發佈健康提示、疫情防護等100多條,幫助引導員工安心工作,對出現發熱等不適症狀的15名員工,及時聯繫指揮部,安排黨員醫護人員上門診斷18次、提供基礎醫療服務7次。

政務“包辦”服務保運營

推出“線上辦理、先鋒送達”服務,讓企業“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網上辦提速度,稅務、市監、生態環境等單位黨組織依託“贛服通”APP等網絡業務平臺,開設專欄,安排32名黨員幹部輪班值守,認真做好企業網上諮詢、線上辦理,減少企業“跑腿”次數。預約辦優服務,包掛黨員幹部每日收集幫建企業擬辦業務,彙總統一後,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預約相關部門單位辦理時間、地點,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截止目前,已為14家復工企業開展“一對一”單線服務60餘次。現場辦解難題,對棘手事、急難事,包掛黨員幹部集中統一上報工作組和指揮部,發動“部門協作、集中行動”,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組織黨員業務骨幹深入企業現場,累計幫助解決難題23個。優惠辦促發展,出臺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30條優惠政策措施,財政、發改、工信、人社、園區辦等21個單位黨組織各自發揮作用,細化分解優惠措施,進一步穩定企業運行、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扶持、推進項目建設、穩定就業形勢、優化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