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機器人來敲門,美國如何做到“零接觸”送貨

機器人來敲門,美國如何做到“零接觸”送貨

作者:Allison,題圖來自:IC photo。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節前節後,你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製造了許多意料之外。

小朋友們沒想到,除了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 還有一種課叫網課。

職場人士沒想到,原來工作不是最難的,在家工作才是。

消費者沒想到,10年前半夜“偷菜”,10年後凌晨3點“搶菜”。

商家沒想到,有一天,店裡空無一人,點單“零接觸”、配送“零接觸”、服務“零接觸”......

重慶火鍋行業自救,推出“零接觸”火鍋外賣,幾天內,35個火鍋品牌共72家門店外賣火鍋總訂單量超過1萬多單,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些生鮮配送大戶的需求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百倍之多。

消費者坐在家裡動動手指,商家就要跑斷腿。

當供應鏈不同環節上的員工受旅行、隔離等政策的限制無法及時返崗,使得快遞供應鏈撕出了一個巨大的用工口子,對各家的物流運輸帶來了極大挑戰。

原本就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還要考慮因為疫情,消費者們除了關心“吃什麼”,還很在意“吃得安全”,所以如何提供“零接觸配送服務”也給很多商家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解決方案:機器人上門服務

國內醫院和酒店率先啟用了機器人實現“零接觸”服務。

華住旗下的5700多家酒店通過機器人替代人工送物至客房,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病房用機器人送藥、送餐、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

雖然目前還未在物流環節中正式啟用機器人送貨,不妨礙有才的網友們各出奇招,比如改造自家的遙控汽車/小機器人,雖然簡陋,運送距離有限,也能解一時之憂。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在美國,生鮮配送和快遞行業正在積極接觸這些自動駕駛物流機器人,測試安全性、探討行業標準、加大推廣力度。

全美連鎖超市行業的大哥級人物沃爾瑪和Kroger,以及送貨上門需求很高的Domino披薩簽下了送貨機器人Nuro R2。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Nuro R2自動駕駛送貨車

最近,R2拿到了聯邦安全批准書,用於服務社區居民,可運輸日雜用品、生鮮食品,這輛送貨小車很快將在德州休斯頓地區投入使用。

一邊由超市按消費者下單要求把食材裝入送貨自動駕駛車,另一邊消費者在自家門口快速提貨,全程實現零接觸配送。

拿到聯邦政府安全批准書,這標誌著Nuro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獲批可以使用的特殊用途自動駕駛車輛。

在安全批准書中,Nuro被要求使用壽命只有兩年,作為輕型機器人車輛不得載客,時速只能低於25英里行駛,R2總產量不得超過5000輛。

R2要比普通車輛體積小很多,車門可以向上打開以保證最大限度地露出貨倉。

R2會將用戶下單購買的日雜、生鮮、食物運送到指定地點,客戶輸入密碼後即可解鎖車輛提貨,Kroger計劃每單向客戶收取$5.99送貨費,沃爾瑪和Domino還未公佈收費計劃。

由於時速限制、以及為了確保送達貨物的新鮮程度,R2的送貨範圍將被設置在一定的社區範圍內,不會出現像從北京中關村送貨到通州式的長距離運輸。

自動駕駛車輛在中美高科技圈這幾年關注度一直都很高。國內有美團、京東物流、Geek+、靈動科技、九號機器人(Segway Robotics)等等。

國外除了Nuro,福特和Agility Robotics合作推出了送貨機器人,這個長相酷似人類的機器人最多可以搬起40磅重的包裹。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美國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FedEx宣佈服務美國商超進行最後一英里運輸的FedEx SameDay Bot(當日達機器人),簽下的合作伙伴包括 AutoZone、Lowe’s、必勝客、Target、Walgreens、沃爾瑪。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外賣公司Doordash選擇和Starship合作,去年8月A輪融資4000萬美金後,Starship宣佈將在兩年內在全美大學校園內部署數千臺運輸機器人。

拿到騰訊、Maven Ventures、Eclipse Ventures、UpHonest Capital等投資的Marble,“除了外賣,還要延伸到日用百貨、零售、藥品等多種品類商品的配送。”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為什麼美國也流行“零接觸”配送?

研發自動駕駛車輛,一方面是為了把人類從車輛駕駛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幾率。

那麼研發送貨上門的自動駕駛車輛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嬰兒潮(baby boomers)一代出生的美國人,習慣於拿著列好的一長串超市購物單,推著購物車在超市裡一行一行掃貨,而繼他們之後美國人對超市購物的興趣一路下滑。

儘管商家想盡一切辦法想方便消費者購物,例如出現了像沃爾瑪、Costco、Target這樣一站式購物巨頭,連藥店都能買到食品的CVS、Walgreens,但還是無法重新讓美國人愛上超市購物。

再到這幾年,由於20、30歲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對超市購物的厭煩,催生了大量日雜、生鮮食品線上購物送貨服務,例如大名鼎鼎的AmazonFresh等。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在美國人閒話家常的論壇裡隨便逛逛,就能找出一大堆美國人討厭超市購物的理由:

討厭擁擠的人群、

討厭排隊等待付款、

討厭磨磨唧唧的收銀員、

討厭一不留神買太多回家吃一半扔一半、

討厭在繁忙的停車場找不到車位、

討厭好不容易買完東西回家還要下廚做飯

… …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美國最著名的超商巨頭沃爾瑪Walmart,是全美國公認的各路怪咖沙雕最常出沒的聚集地,很多有經濟能力的消費者對沃爾瑪都避之不及。

本來價格便宜、24小時營業,應該是沃爾瑪最強競爭力之一,但也正是因為這兩條讓沃爾瑪的購物體驗猶如噩夢,可能隨時偶遇很久沒有洗澡的流浪漢、或有明顯精神不正常的喃喃自語者,永遠也排不到你的收銀臺,因為前面塞著N個裝載著可以餵飽一個連食物的購物車...

痛恨沃爾瑪的消費者甚至辦起了一個網站:peopleofwalmart.com。

這裡彙集了大家從全美各家沃爾瑪拍攝的奇葩照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往圍觀。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在實體超市購物熱情的消退在數據上也得到了證實。

美國聯邦數據統計顯示,現在25-34歲的年輕人,每年花在超市購物的平均費用為$3,539,在考慮了通貨膨脹因素後居然比1990年的同齡人們減少了一千美元。

這並不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美國人轉了心性不再喜歡買買買,而是大家的錢被分散開來。

比起在廚房裡做飯,千禧一代更喜歡去餐廳吃飯;像Uber Eats、DoorDash這些送餐服務的興起,讓食客們可以足不出戶吃遍天下美食。

當然還是不少人想在家裡做飯的,可能會省錢又健康,但是廚藝不佳怎麼辦?

於是又應運而生了像Blue Apron這樣的食材配送服務,每道菜包含的所有食材、配料都為你準備好了,只要在自家廚房裡完成最後一部烹飪就好了。

如果你習慣網上購物,Amazon Pantry和AmazonFresh完全可以滿足你對日常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的需求,只需要在亞馬遜app裡下單,你需要什麼亞馬遜就給你快遞上門什麼。

現在各地各家超市、包括Whole Foods這樣的高端品牌,也都提供顧客網上下單、預約時間進店取貨、或者上門送貨的服務。

當今各類商家的服務真的無愧於“想你所想,及你所及”... …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總而言之,美國人民“懶癌發作”給了生鮮電商崛起的機會,沃爾瑪亞馬遜無所不包的線上商店、Doordash UberEats便捷的外賣服務還有更多寄到家門口解決做飯難題的Meal Prep公司,生鮮電商的無比發達進一步給了人們...不用出門的好藉口‍。

美國人民買賬嗎?

在手機上選購、交錢,一會自動駕駛送貨小車就把你需要的一應貨物全部送貨上門,全程與人零接觸,這種無比適合滿足當前國內廣大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民眾需求的自動駕駛貨運小車,在美國消費者那裡是否買賬呢?

逛了一圈關於自動駕駛貨運小車即將上路的新聞評論區和論壇,開(lǎn)放(duò)的美國人民居然以唱衰的為主:

哇,科技產物又來搶佔美國人的工作了!真想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裡給楊安澤投一票,可惜他退選了...淚目...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遭到Doordash快遞小姐姐的抵制 / 來源:BuzzFeed

時速25英里(Nuro R2)?這是要給美國已經糟糕透頂的堵車問題再填多少堵啊?

還有人質疑小車的性能:

我現在住得離超市、披薩店都很近,出門購物很方便,但我好奇如果遇上大雪天氣、或者每小時50英里移動速度的颶風天,這個自動駕駛小車還能送貨上門不?

有人關心貨物的安全:

萬一有人劫住送貨小車、搶了我們的披薩怎麼辦???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美國媒體BuzzFeed曾做實驗,搶劫路上行駛的貨運機器人,第一次沒撬開鎖,記者直接偷走了機器人

机器人来敲门,美国如何做到“零接触”送货

第二次順利偷到,貨運機器人的安全性引人思考

雖然我們會看到很多類似上面的質疑,但當今自動化駕駛科技研發勢不可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務的選擇也是大勢所趨。

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在自家小區裡看到自動駕駛送貨小車喜聞樂見,但不得不承認這類自動駕駛車輛可以節約能源,節省了消費者的購物時間,可以為年紀太大腿腳不方便、開車危險的老年用戶們提供更多購物選擇。

而這次國內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也必然會讓業內人士對國內依靠大量人力運輸的物流模式進行反思,說不定將成為一次推動國內自動駕駛研發、物流模式改良的絕佳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