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小時候父母老對我撒謊


長大後我還給他們同等數量的謊言


成家立業後


我向孩子撒謊


孩子又反過來向我撒謊


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底


又或者誰開起了頭

01生活上,撒謊的接力棒很給力,你一棒,我一棒

“我太忙了,我顧不了那麼多,我要怎麼才能讓孩子不吵不鬧。”

被生活逼累的父母,有時候只想要自己舒服地喘口氣,於是他們費勁心思去尋找各種方法,最終盯上了不費事又誘人的撒謊

當孩子在大街上吵著要買玩具的時候,

“再哭大聲點待會驚動了警察叔叔,他可是會把你抓走的。”

當孩子纏著父母一起陪他看動畫片的時候,

“你再鬧,大灰狼可是會把你吃掉的。”

父母的種種謊言撒過後,留下給他們的是一片清淨的空間。嚐到“甜頭”後,他們更加持之不懈地大範圍遍佈謊言

父母卻不知道,甜頭背後總會跟著一大堆的苦頭。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謊言,無論對錯,都會在日後被孩子們重複、模仿。父母的每一次撒謊、敷衍,都會深深地紮在孩子的心裡。

去年九月份,一項發表於《實驗兒童心理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父母有時候會通過一些謊話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而這樣撒謊式的育兒會對孩子成年後造成不良影響。

家長的日常 |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認為當父母認為一件事情很難去解釋的時候,撒謊式育兒確實會節省很多的時間。但父母告訴孩子要誠實自己卻不能以身則作,這會讓孩子對自己喪失信任,孩子也會變得不誠實

小時候被父母誆騙多次的孩子,長大後更傾向於向父母說更多的謊言。因為孩子會覺得誠實遠比撒謊沒有意義,嘗不到甜頭的孩子也想嚐嚐撒謊的“甜蜜”。

正如《武林外傳》中有個這樣的片段:

莫小貝由於無心向學天天不想上學,經常通過逃課來逃避學習。有一天佟湘玉答應她,只要她三天之內能夠賺夠三兩銀子,就不再限制她上學。

之所以會怎麼答應小貝無理的要求,佟湘玉當然是想著莫小貝百分之百不可能完成,所以她也沒打算兌現承諾。

可誰想得到,小貝古靈精怪想出了很多辦法,一天就賺到了挺多兩銀子。

眼看著小貝即將勝利,佟湘玉急得和夥計們勾結起來撒謊說生病了,然後騙走了小貝的錢。

不料“撒謊”這招馬上被莫小貝模仿了起來。她通過出售假貨的方式來增加利潤從而到達目的。

家長的日常 |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這樣的行為讓我想起了哲學家雅思貝爾說過的一句話: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如果我們父母本身就無法行得正,孩子又怎麼會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或者繪畫出藍天白雲呢。因為在孩子最敏感的年紀,承受的這份謊言和敷衍,是最親的人給的。

02學習上,撒謊的濾鏡很厚,孩子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渴望整天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對於孩子來說與這種生活對抗的往往就是讓人“頭疼”的學習和作業了。

學習路上無數次的大考小考,把孩子們都“烤”成山頭的老樹。教室裡成堆的練習題,到了家裡臥室依舊扎堆的作業本,讓孩子們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於是,一籌莫展的家長們開始想法設法,最終發現撒謊式地描繪未來宏圖的方法最有效。

“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你考上大學之後我再也不管你了。上大學後你愛咋樣就咋樣隨便你。”

可是,有沒有人告訴過孩子,上大學後會有各種專業課、選修課、畢業論文、就業壓力糾纏著孩子。

“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上大學才能過上好的人生。”

可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孩子,上了大學沒有過上好的人生的人一大把。而且人生還跟長,一個只讀了四年的大學還真不能就此決定。

父母這樣欺騙式的教育觀,反而無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觀。父母一直撒謊,孩子永遠不知道真相,或者知道真相後更加受挫,原來上了大學後也依舊沒有美好的未來

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利誘孩子,這只是短暫的權宜之計。我們以為哄著孩子把這次的考試考好,欺騙孩子把這道練習題做完,這樣就可以了

卻不知道,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面等著孩子。如果孩子無法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上了大學依舊需要學習,那麼,孩子前期的努力都會白費,那些由於你的欺騙而得來的漂亮成績都會歸零

《北野武的小酒館》裡有這麼一句話:

“我們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認清現實。人不是平等的,你沒有那種才能的,這是爹孃必須教會孩子的。”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如果不讓孩子知道真實的世界,孩子永遠無法得知現實的殘酷,那樣學習努力只會截止到他上大學的時候

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老師設定各種獎勵讓孩子們碰碰運氣,能夠刮到終極大獎的孩子就可以免掉作業。

教室裡的孩子興奮不已,他們興高采烈地排成一隊在刮獎處等候,都期待著自己可以是終極大獎的主人。

終於,終極大獎眷顧了這位孩子。他被免去了元旦作業,其他的小夥伴假期只能乖乖待在家裡啃著作業,而他卻可以到處玩耍。

家長的日常 |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這樣的美好假期,哪個孩子不想要呢。也難怪在那個孩子刮出大獎的時候,班上的小夥伴們都激動不已,連忙鼓掌,為他遠離學習之苦的愉快假期喝彩。

家長的日常 |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這樣的學習又有何意義呢?難道寫作業就是為了交給老師看?就是為了應付任務?

在撒謊式的教育下,孩子無法清楚地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反而覺得學習一陣子就可以美好大半輩子。而現實是殘酷的,不主動學習的人生註定會被時代拋棄

03比撒謊更有用的是父母的善於溝通

很久之前看過一段話,我非常的認同。

三流的父母靠欺騙,二流的父母談條件,一流的父母靠溝通。

很多父母有著一流的技術卻老是遊蕩在三流的水平上。他們寧願花費點心思去想怎麼編造謊言上,也不願意多花點時間去和孩子好好溝通。

其實,別低估了孩子,只要父母肯耐心下來與孩子溝通,孩子再吵鬧再安定不下來的心也會被你融化的。

面對日常生活中孩子提各種要求的時候

記得《圓桌派》有一期談到教育兒童的問題。社會上有貧富差距的問題,孩子自然而然也會產生跟別人比較的心理。而在孩子身上,玩具是他們覺得能稱王稱霸的代表。

面對孩子看到各種心意的玩具的時候,我們父母要做的是跟孩子好好溝通,利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滿足孩子想要玩具的心。而不是一味欺騙孩子,“再鬧警察叔叔來抓人了”,“玩具店關門了”,“媽媽今天沒有帶錢來”。

父母跟孩子溝通不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通過讓孩子先放棄這種方式去接受另一種同樣可以實現心願的方式

如果你不跟孩子說,孩子只會知道只有一種方式才可以讓他滿足。而且那種方式還被你欺騙式地否定了,孩子受到的傷害可想而知

李玫瑾教授在節目裡分享了她女兒教育的方式。當孩子吵著要玩具的時候,女兒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另一種可以獲得玩具的方式。

家長的日常 | 為了控制孩子的情緒,我成功地撒了個謊

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孩子會覺得他可以不買玩具,下個樓他就可以玩其他小朋友的,其他小朋友就可以玩他的。

不單單玩具,其他的東西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讓孩子的心願滿足。只要我們父母兩張嘴,好好說話,少點欺騙,孩子也會乖乖地成長。

面對孩子對學習毫無熱情的時候

很多學生在踏進大學之後,總會對父母說一句話,“爸媽,我發現你們欺騙了我。大學根本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自由和輕鬆。多少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被父母欺騙的感覺很不好受,那種期待的落差,那種幻想的一個世界瞬間破滅的那種感覺,很多學子都深有體會。

被父母欺騙多年後發現真相才開始做準備和一開始知道真相做好準備,你覺得哪種好呢?

父母還不如老老實實坐下來跟孩子好好溝通,告訴孩子真實的狀況和現實的殘酷,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子現在抽屜上有十多份就業數據分析報告。父母每年總會在她生日的時候附送上一份當年的就業分析報告禮物。


父母認真地對報告做了筆記和分析,父母想說的話也都寫在報告的後文。


通過這種無聲的溝通方式,孩子對學習更加專注,她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自己,她也不想以後在某一份失業報告上做分子。

不管是有聲的溝通,還是無聲的溝通,都會幫助父母傳遞點什麼給孩子。當然,撒謊也會傳遞點什麼給孩子。只是,兩種方式的結果截然不同。

04孩子是父母的折射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

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


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父母好的行為會讓孩子的人生綻放光彩。父母不好的行為會讓孩子的人生黯淡無光。現在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傾向於“複製粘貼式”

一旦你欺騙了孩子什麼,孩子也會反過來欺騙你什麼。無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父母總有一天會自食其果。

既然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有勇氣拿起撒謊的接力棒,就得有勇氣去接受後續發生的行為。

如果沒有勇氣接受,那還是老老實實做個誠實的父母。別為了一時控制住孩子的情緒,就輕易地撒謊。

畢竟撒謊一時爽,後續就很慘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談談感情,聊聊育兒。凡是人間值得的情感,我都願意與你們分享。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