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一位粉絲100萬+的帥哥心理醫生自述:

1、大學時的看法:看到那些結婚早生孩子,發現帶孩子的繁忙併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2、畢業後的看法:給別人提供心理諮詢時,看到了很多的人生,人一生很渺小,被太多事情纏繞,在感情的事上沒有勇氣去解決,是人生太單調,沒經歷過多少人多少事,經歷很多,不再覺得感情是必需品了,人生比感情有趣的事太多;

3、丁克的好處:年齡不是束縛和恐懼,放開自己一生追逐夢想,體驗未知;

4、對小孩子的看法:喜歡小孩、喜歡貓,不想有牽掛;

5、其它丁克人的想法:一輩子太短,為自己而活,因為遇到一些事情,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父母;

他的結論:

(1)選擇做丁克的人都是經達慎重考慮的,不是一時興起;

(2)生命很脆弱,不辜負生命;

(3)人生的價值與繁殖沒有必然的關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4)將來意識到想要或不想要孩子,是一件正常的事;

(5)每個人有決定自己是否傳承的權利,沒有對錯。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我的看法如下:

一、選擇單身、丁克、離婚、再婚等關乎個人幸福的選擇沒有對錯。

粉絲100萬+的大V牛人,新聞界的前輩老梁(梁宏達),都是丁克一族,丁克的意思是:結婚,但不要小孩。

與眾同,又與眾不同,選擇愛情,也選擇婚姻,只是不要小孩,我周圍也有不少丁克的朋友,有後悔的,也有堅持的。

生活是開放、多元的,每個人自主選擇生活的方式,沒有對錯,將來意識到要或者不要小孩是將來的事。

做為觀眾,我們只能回答: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二、沒小孩前無需空想和幻想,愛情也許是必需品,孩子是副產品、奢侈品。

丁克與否與喜歡孩子沒有必然的聯繫,大多數家庭在沒有小孩誕生時,都沒有刻意的追求有小孩是什麼感受,只有那些傳宗接代觀念比較強的人會憧憬關於孩子的一切。

影視劇文學作品看多了,會得出一條結論:要想人生有所成就,要練就身無牽絆,六親不認的本領,沒有軟肋,否認個人的成就與家族的關係。

人是有那麼一陣子,覺得愛情是必需品,不是人類繁衍、傳宗接代的幻象,是純真、永恆的,也有那麼一陣子,認為事業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通道。

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某男,從一個只會消費和消遣的大男孩兒,變成了有擔當的領導和父親的角色,時間沒有變,只是把用來打遊戲和出去應酬的時間變成了努力工作和陪伴家人,他的自律是從早起給孩子衝一杯奶粉開始的。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三.跳出圈外再看這件事,科學的革命是顛覆“範式”成熟體系。

一幅心理測試圖,既能看到鴨子又能看到兔子,不是推理來的,而是突然發現,有一隻鴨子或是兔子的存在,不是角度不同,而是認知不同。

心理學解決不了的很多事,比如小孩子不會用嘴吃飯,結果餓一頓就解決了,《輕療愈》告訴我們小孩受到了驚嚇,你可以輕撫他的頭唸叨:“摸摸毛、嚇不著,摸摸耳,嚇一會兒”他就神奇的戰勝了恐懼,都是跳出圈外的思維。

比如:經典物理學理論的牛頓,永遠也不相信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也永遠不相信量子力學,科學的進步是對範式的顛覆。

商業世界,同行的競爭不足以踩死彼此,跨行的侵略才是覆滅的打擊。

要小孩這件事,是一種顛覆,而不是在原有的成熟思想體系下的推理。

越是付出心血和努力擁有專業領域成果的人,越無法從“範式”成熟體系中逃脫,可謂把有限的生命,用在了無限的為專業領域奉獻當中去,很純粹,這是很多尖端人才的宿命。

用你自己的話說去見世面,要一個孩子會讓你見世面。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四、見外面的世面,還是內心的世面?

外面的世面博大精深,廣博視野,但如同看書本一樣,只是知識的獲取,在自身思想邏輯金字塔的進一步建構,而見內心“排斥”的世面,遠比見未知的世面更具有挑戰和成就感,會獲得真正的不平庸。

就像一個小孩子在玩坦克玩具,樂在其中,就像一個少年在欲賦新詞強說愁,大人很想帶他見識一下真槍實彈的裝甲坦克,讓少年去戀愛、結婚,去體驗真正的生活,才會帶來新的認知。

為愛情奮不顧身,獲取領域內的知識,不是最大的勇敢,帶領小孩子去挑戰人生時,你願意為他承擔你曾經不想、也不敢承擔的風險,才是更大的勇敢。

與孩子一起去領略的風景,是一個人的旅行、愛情的旅行永遠體會不到的,甘為儒子牛的平庸,是人生另一種勇敢。

探究美的同時,也探究真、善,才知人生真正的風景在何處。

我選擇“丁克”的理由|真正的見世面,是見內心“排斥”的世面

五、結語:

突破你所懼怕的,才能成就一個新人類,否則就是在固有的觀念體系中掙扎的弱者,不懇見世面的自我陶醉者。

很多人勸得了別人,勸不了自己,根本的原因是困在自我的牢籠中,把自我的尊嚴價值體系構建的嚴嚴實實。

顛覆原有認知,才能到藝術、專業等更深的領域探索,不經歷顛覆和重生,看不到真正的風景。

愛自己的能力,不是簡單的構建完“美”,而是灑脫的接納不完美的“真、善”,才能成就“真、善、美”三者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