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對安倍而言,東京奧運會終究是他無法放棄的大政績,這也讓揣度上意的官員們在應對疫情時尤為遲緩。


無相財經出品




韓國已經封城了,日本好像還是個沒事人。


2月24日,日本的感染病例總數已經達到850人,東京都地區病例猛增到32人。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已經有16個都道府縣出現病例。


況且,這個數據是有“水”的。


目前,日本全國只進行了1000例左右的核酸檢測,另外包機撤僑部分檢測829例,感染14人,郵輪他們覺得不算。而同期的韓國已經測了近30000例。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看看日本推特上患者、一線醫護的聲音,你可能會明白是怎麼回事:


“不檢測就不會確診,不重症+接觸史出國史就不給你檢測,醫生抗議了保健所也不管,醫生收治了院方也不讓說,共同迎接東京奧運!”


無相君曾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日本為何不宣傳疫情嚴重?就是因為想保住奧運會,想保住經濟增長。


目前,東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活動即將於4月開始,安倍已明確表態,不會推遲或取消東京奧運會。


另一方面,日本頂級的傳染病學專家們,遞交給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一份報告,並警告說:未來1-2周,也就是到3月上旬,這是決定日本命運的最為關鍵的時期。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扛過去了,日本會太平無事,扛不過去,日本疫情將從此洶湧澎湃,東京奧運會也就沒戲。


1. 日本的“淡定”


19日,日本傳染病專家巖田健太郎對“鑽石公主號”防疫措施的批評視頻,在短短一天內觀看次數就超過100萬次。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而到了2月24日,日本境內的感染者數字來到了850人,日本國內對政府處理疫情的批評聲漸漸多了起來,焦慮情緒不斷浮現。


在福岡的一班地鐵上,有一名乘客未戴口罩咳嗽,另一個目睹的乘客驚慌地按下了車上的緊急報警按鈕,讓列車停了下來。


相較於部分國民近乎神經質的敏感,日本政府的對應似乎顯得“過於淡定”。


雖已開始取消、推遲或縮減官方主辦的各類大型集會活動,但還沒有對民間組織的大型活動有所行動:


著名偶像團體“乃木坂46”連續四天的萬人演唱會照舊在名古屋火熱舉行;女子組合“Perfume”2月26日在東京巨蛋的演唱會按時舉行。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此外,最受人詬病的當然還是有關“鑽石公主號”乘客檢疫的處理,例如是否應該提前讓乘客先下船進行隔離觀察,而不是留在船上導致更嚴重的交叉感染。


又如允許“鑽石公主號”上檢測成陰性、“非密切接觸者”的乘客就地解散回家,而不是強制進行全員隔離。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目前,已經傳出乘客二次傳染的新聞。


“日本政府是瘋了嗎?”


但日本國內,對於安倍的批評多了起來。


2. 大權獨攬的安倍


為什麼日本人會批評安倍?


因為他是目前日本戰後“最集權”的首相。


最近三十年,日本的自民黨可謂一家獨大,其他的在野黨存在感越來越小。


這種封閉的組織體系,無疑是官員本位的天然溫床。


2014年5月,內閣人事局正式成立,它可以讓日本總理直接掌握各省廳高級官員的人事大權。


這也意味著首相可以直接過問每個省廳高級官員的具體人事安排,並藉此徹底掌控整個日本政府系統。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這個機構的出現,深刻改變了日本的政治生態與政府運作方式,安倍也因此在之後的數年間,逐漸成為戰後“最集權”的日本首相。


而這種效果,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安倍打破了首相任期的歷史記錄,那些日本的高級官員們,為了保住飯碗,要開始看首相官邸的眼色行事,並把首相官邸的意思做為第一準則。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這樣做的後果有兩個,一是日本的官員開始唯上不唯下。


而且日本政府運作活力開始下降(都忙拍馬屁,搞人事了)。


2019年底新曝出的“賞櫻會”醜聞,就是一個印證。


所謂“賞櫻會”是指每年4月以總理大臣名義在新宿御苑舉行的官方招待會,旨在邀請皇族、要員、社會名流以及各類對社會有卓越貢獻者參加,相關費用由日本財政支出。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安倍參加“賞櫻會”)


然而,自2014年開始,“賞櫻會”預算開始逐年猛增,至2019年甚至達到計劃預算的三倍之多。


經費的劇增引起了在野黨和媒體的關注,結果他們發現原本是用來招待社會賢達的官辦“賞櫻會”,逐漸變成了安倍個人招待選舉支持者的“私宴”。


主辦費用之所以年年增加,乃是因為邀請了大量自民黨中安倍本人的支持者參與。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這批人不僅不符合原本邀請參加者的標準,還涉及濫用稅金,因為激增的費用同樣是由國家財政負擔的。


而除了涉嫌“公器私用”外,事情還牽扯到主辦方利益輸送的弊案:有證據顯示安倍夫人的友人正是最近幾年“賞櫻會”的承辦企業。


儘管這一切可能都不是安倍故意的,但集大權於一身的他,能力越大,要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


3. 奧運會還能辦下去嗎?


話說回來,安倍之所以在防疫事情上吞吞吐吐,還是因為他捨不得放下政績。


要知道, “東京奧運”的概念,貫穿了長達8年的安倍政權。


在2013年“申奧”成功之後,安倍晉三就開始有了長期執政的信心,奧運籌備也成為了實踐“安倍經濟學”的重要抓手。


2016年,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安倍甚至破天荒地親自出演電子遊戲人物“馬里奧”,以主人之姿歡迎全世界。而“東京奧運”也因此被深深打上了他的印記。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毫不誇張地說,東京奧運會能否順利舉行,將直接會影響安倍晉三的歷史定位與政治遺產的存續。


在肩負“東京奧運”壓力的情況下,安倍內閣非常需要小心翼翼地維繫某種平衡:


既要有效防疫,但又不能加劇社會恐慌乃至影響奧運會的順利舉行。


然而,尷尬之處在於,正是為了維繫這種平衡,反而放大了本就謹慎的日本政府缺點,長期習慣於揣度上意的日本官員們在應對疫情時尤為遲緩。


日本政府為何消極應對疫情?大權在握的安倍左右為難

(日本專家:沒人能預測東京奧運會前疫情能否結束)


22日,美國將日本從傳染病危險警示的最低級別提升到了第二級,提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謹慎前往。


74歲的特朗普表示正在考慮是否出席東京奧運會:


“以後再決定,現在還沒準。如果可能,我大概會去吧。”


對於日本而言,如果真的想在7月的奧運會撈一筆,當前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抄中國的作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