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二戰期間,納粹為何多數人留著“衛生胡”

看過抗日題材影視劇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日軍的鬍子造型很奇特,其實這種造型有自己獨特的名字“衛生胡”。

二戰期間,納粹為何多數人留著“衛生胡”

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了,如此奇葩的造型,非常難看,那日軍留“衛生胡”有啥用呢?其實,這種怪異的造型並不是日本發明的,這要從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說起。在19世紀60年代末期,日本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開始了大力學習西方模式,派出很多使者學習歐美技術、軍事科技,進行工業化改革,包括連管理軍隊,士兵著裝打扮都一模一樣。

而這獨特的“衛生胡”就是德國獨創的。我們知道歐洲人毛髮比較重,但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傳統就是成年男子都喜歡留鬍鬚。但是作為士兵,這留著濃厚的鬍鬚非常不利於日常的訓練和行軍打仗。比如在佩戴防毒面具的時候,這鬍鬚就影響佩戴和呼吸。而且戰場上,沙塵、潮溼的作戰環境會導致皮膚病滋生。所以為了安全考慮,為了減少皮膚病的發生德軍決定把鬍鬚給剃了。

二戰期間,納粹為何多數人留著“衛生胡”

但是如果全剃光了,德軍又覺得這樣顯得娘氣,士兵不夠陽剛。所以最後就留下了一撮毛,如此一來即達到了衛生的目的,又不失去士兵的陽剛之氣。而且日軍還覺得留這樣的鬍子顯得非常霸氣,能震懾敵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