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電工電器、儀器儀表、農業機械等行業復工率超過80%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 陳棟棟)“為了解疫情對機械行業的影響,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第一時間開展專題調研。”2月25日,在機械行業運行形勢信息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前司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自2020年1月下旬開始快速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對我國社會運行與經濟發展產生影響,需求和生產驟然放緩,消費低迷、投資不振、出口下行。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生產運行也面臨巨大挑戰。根據目前數千餘家企業的反饋,當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復工延遲、生產受阻。為防控疫情蔓延,許多地方政府出臺了延期復工的通知,機械企業的復工復產時間普遍延遲,超過九成的企業由於延期復工,導致實際生產時間減少較多,一季度生產經營計劃被迫調整。

第二交通限制致物流運輸困難。疫情發生後,物流運輸尤其是省際間的物流基本暫停,對生產活動造成明顯影響。一方面表現在原材料、零配件、外協外購件運輸不暢,導致生產難以保障;另一方面表現在已銷售的產品難以交付,設備調試安裝人員難以到達現場工作。

第三產業鏈上下游復工銜接不暢,供應鏈難以保障。機械工業產業鏈較長,產業鏈上的企業多數分散在全國不同地區。由於各地疫情不同,停工復產期限不一致,上下游企業間生產供應的匹配難度明顯加大,破壞了部分較脆弱的產業生態。

第四企業承受多重壓力,資金鍊緊張。受疫情影響,市場、生產長時間停滯,導致訂單損失,資金回籠減少,但企業依然需支付職工工資、社保等費用,承擔著較重的人工成本負擔。同時由生產停滯導致的訂單交付難、合同執行難,使企業承受著違約成本上升的壓力。此外信貸利息、固定費用等支出,也對企業形成了明顯的資金壓力。

第五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受此影響,已有部分機械企業收到了延期提貨的通知,同時還有部分企業也已收到取消訂單的訊息。雖然目前此類事件尚不普遍,但後續走勢需密切關注,特別是通過產業鏈傳導產生的影響尚難以估計。

第六基層員工返崗難。為了控制疫情蔓延,各地對外地返回人員基本都要求在家自行隔離14天,部分地區社區、村委會甚至對外地返回人員強制隔離,此外還採用發放出入證、登記出入等形式嚴格限制人員出入次數,正常居住人員進出也受到限制,導致基層員工返崗難。

第七防疫物資供應有缺口。機械企業生產製造過程中協作性強、勞動力相對密集,復工復產企業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而目前這些物資市場供應仍存在較大缺口,難以保證充足的供應。

“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指導下,機械工業加快了復工復產的進度。”陳斌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該會每日會同18個分行業協會調查其所屬會員企業和重點聯繫企業約7000家,復工率已由2月13日的不足30%升至2月24日的66%(其中職工復工率48.5%)。

據陳斌介紹,部分行業復工復產進度更為迅速,如電工電器、製冷空調、農業機械、文化辦公設備和儀器儀表行業復工率超過80%;通用機械、食品及包裝機械、內燃機、零部件和塑料機械行業復工率超過70%。隨著地方政府對復工復產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細化,前期已提出申請與做好復工復產準備的機械企業將加快恢復生產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