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湖北北京以外各地分區分級如何精準施策?權威解答都在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2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目前各地的疫情發展態勢不盡相同,如果仍然以省級為單位來開展工作,不僅防控措施缺乏針對性、科學性,也會影響經濟社會秩序的恢復,因此需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所謂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就是對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據疫情嚴重程度,以縣級為單位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和高風險地區三類。

湖北北京以外各地分区分级如何精准施策?权威解答都在这

2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如何精準復工復產?

歐曉理表示,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資金設備等方面的困擾和問題,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不得以審批、備案等形式為藉口,拖延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

湖北北京以外各地分区分级如何精准施策?权威解答都在这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儘快有序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組織人員有序返崗,指導用工企業嚴格執行消毒、通風、測溫等要求,降低人員密度、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人員防護、消除風險隱患,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推進。

高風險地區實行“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要繼續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有序擴大復工復產的範圍。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高風險地區也要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的正常運轉。

如何精準防控疫情?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分區分級要精準防控,不能籠統地採取措施。

低風險區要嚴防輸入,要求低風險區域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規範發熱門診和呼吸道門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於已確診的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要採取嚴格管控措施,密切接觸者要採取嚴格隔離措施,精準到人、隨訪到戶。

中風險區域在採取低風險區域措施基礎上,還要做好醫療救治、疾控防控的各項準備,包括物資、人力的準備,對於發生的疫情,要精準確定隔離的場所和管控的人員。比如,學校要精準到班級,樓房要精準到單元,工廠以工作間、工作場所以辦公室、農村以戶為單位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採取精準措施以後,個人不能隨意出訪或者串門。

高風險地區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停止聚集性活動,依法實施區域交通管制等措施,在這些區域工作、生活的居民日常出行要受到一些限制。

湖北北京以外各地分区分级如何精准施策?权威解答都在这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如何動態調整分區分級名單?

賀青華表示,國務院要求的對分區分級進行動態調整,是根據各個省、各個縣域的疫情情況綜合研判,由省級人民政府進行分析評估後,對符合調整條件的縣域及時調整分級。疫情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應該隨著疫情的變化,可以隨時進行風險等級的調整並對外公佈。

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病例數保持持續穩定下降、疫情擴散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的時候,各省份應該及時分地區降低應急響應級別或者終止應急響應。

數據

24日23個省份無新增確診病例

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通報,2月24日0時-24時,除湖北以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9例,新增疑似病例157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重症病例數減少34例。除湖北省以外,有7個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數均在2例及以下,23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新增確診病例。

進入2月以來,武漢現有重症病例佔確診病例的比例,從2月11日的最高點31.6%波動下降至2月24日的22.0%,最近3天下降趨勢明顯。

湖北其他地市和全國其他省份現有重症佔確診病例的比例,自2月7日以來保持穩定,2月24日分別為11.8%和10.5%。通過採取基礎醫學與臨床實踐、前方臨床救治與後方多學科支持、醫療與護理、醫療與管理相結合的治療措施,有效避免了輕症患者轉為重症,重症患者救治效果逐步提升。

熱點關注

低風險地區可以摘下口罩聚集喝茶嗎?

近期四川、廣東等個別地區出現了群眾摘下口罩,扎堆喝茶、飯店門口排長隊、景區堵車的情況。賀青華表示,隨著按縣域分區分級防控的推進,大量縣域會進入到低風險區域,但低風險區域不等於沒有風險,在這些區域,尤其是從高、中風險到低風險的區域,居民更要做好防護,減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

復工時要採取分區作業、分開就餐;在密閉工作場所工作時,應正確佩戴口罩,縮短在這些區域的工作時間;還要做好個人的自我健康監測,如果出現頭疼感冒、咳嗽發燒等症狀,不僅要戴上口罩,還要第一時間儘快去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中、高風險地區小區、景區是否需要封閉?

對城市實施分級分區管理,中風險、高風險地區是否需要讓小區繼續封閉管理、旅遊場所繼續封閉?賀青華表示,這必須根據該縣域內的疫情風險等級來判斷。

在中風險地區應當以現有病例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疫情分析為線索,根據其生產生活接觸的空間和人員範圍,合理確定防控管理的場所和人員,實施精細管理。學校精準到班級、工廠精準到車間、村以戶為單元,實施針對性的防控策略。

高風險地區,除了上述這些措施以外,還要限制人員聚集,採取封閉管理等限制人員進出的管控措施。

湖北北京以外各地分区分级如何精准施策?权威解答都在这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二級巡視員舒朝暉在回答記者提問。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如何保障中小企業提高復工率?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二級巡視員舒朝暉表示,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生產和辦公條件、人員、資金都比較弱,受到疫情影響也比較深,是復工復產的難點和重點。企業規模越小,復工率越低。工信部監測顯示,全國中小企業的復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最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財稅、社保、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工信系統和各級地方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對他們加強指導和服務,要按照風險等級、分類管理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分類分批推進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

北京疫情防控應該怎麼做?

賀青華在發佈會上表示,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充分發揮嚴格進京管理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完善聯防聯控體系,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軍隊等要服從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安排,堅決切斷輸入性傳染源,全力遏制疫情擴散。

居民獨處是否需要4小時換一個口罩?

歐曉理談到口罩供需問題時說,“我們注意到有的人日常居家的時候也戴著N95口罩,有的人一天接觸不到一兩個人,也4小時換一個口罩,這太‘土豪’了。”

他表示,從需求角度看,不但要加大口罩供應,還要提倡口罩科學地按需使用,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復,除N95以外的普通口罩需求也會迅速增長,供需矛盾會有所增加。現在馬上要達到口罩“要多少有多少”的狀況是不現實的。所以,科學按需使用口罩,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當前很重要。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協作記者 吳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