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4個月基金規模翻兩番的基金經理,到底牛在哪裡?

始於去年末的一場“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春節過後的市場儼如“絕處逢生”。滬指探底後快速彈起,一舉衝上了3000點。對於很多人來說,3000點是決定其投資取向的十字路口,有人認為既然已經突破關口,牛市可期;也有人愈發擔心高位回調的風險。

當大家陷入“買漲不買跌”還是“買跌不買漲”的困惑的時候,曉資管想著:如果有機會,是否聽聽那些善於把握絕對收益、注重風險控制的專業選手的真實看法。於是,我們找到了廣發內需增長基金經理王明旭。

14個月基金規模翻兩番的基金經理,到底牛在哪裡?

王明旭的投研歷程是從宏觀策略研究起步的。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在擔任公募基金經理前,擁有近十年的保險資管、基金專戶的絕對收益產品的投資管理經驗。這段漫長的從業經歷,疊加多輪牛熊的歷練,讓他樹立了在控制好風險的基礎上,再追求超額收益的理念,並對投資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據Wind數據,從王明旭2018年10月17日接手廣發內需增長至2020年2月21日,累計取得了65.54%的回報,在1779只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20%。在業績的推動下,這隻基金期間規模連翻兩番。

1、均衡配置、嚴控回撤

絕對收益的從業經歷,讓王旭明尤為關注賬戶的安全邊際和淨值回撤,他希望在牛市中能儘量跟上市場,但在熊市一定要努力做到不虧錢或少虧錢。

他稱自己是常年的悲觀主義者,十年絕對收益的投資經驗,讓他對市場常懷敬畏之心,謹慎操作,同時不斷評估市場潛在的風險,因此投資風格會更穩健一些。

以廣發內需增長為例,基金前10大重倉股的市值佔比在50%左右,而絕大部分時間內,單個行業配置都控制在10個百分點以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構建均衡穩健且波動性相對較小的投資組合。


14個月基金規模翻兩番的基金經理,到底牛在哪裡?


回顧過去一年多管理公募基金的投資經歷,王明旭總結三個原則:

一是高倉位,放棄擇時,專注選股,長期持有,避免頻繁換手。數據顯示,市場上絕大部分選手擇時成功的概率都在50%以下,而王明旭認為,組合賺的錢應來自行業景氣和優質企業的持續成長。

二是均衡配置,不做行業極端偏離的配置,避免因市場風格變換導致基金淨值的劇烈波動。“A股的市場風格大約每二三年會輪換,如果組合採用比較極端的配置,當市場與投資風格契合,排名會相對靠前;但如果不匹配,表現就可能不太如意。”

三是不斷評估風險收益比。當確定性較強的機會出現時要敢於重倉,進行適當的行業偏離。與此同時,要儘量降低組合中行業之間的相關性,適時動態調整組合,實現進攻和防禦的平衡,儘量避免因市場短期的劇烈波動而導致淨值出現較大回撤。

從實踐來看,王明旭在管理廣發內需增長的表現體現出“波動小、超額收益顯著”的特點。2019年,滬深300指數漲幅為36%,廣發內需增長的回報為65.96%,排名同類前5%;該基金年度最大回撤為-7.76%,同期滬深滬深300指數的最大回撤為-13.49%。

2、機構客戶偏愛的長線選手

目前基金行業中,大多數基金經理喜歡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組合具有顯著的風格特徵,例如,集中在大消費、科技主題等。與之相比,王明旭的組合顯得頗為“另類”,其覆蓋至少7-8個不同的行業,既有銀行、保險等大金融,也有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等大消費,還會在某些階段出現週期股的身影。“如果我判斷某個週期行業景氣度上行可持續半年以上,會在組合中階段性加大配置比例。”王明旭說。

回溯過去一年,王明旭精準把握了兩波週期品的大行情。第一次是2018年四季度,他敏銳地發現生豬養殖行業景氣向上拐點確立,新一輪景氣週期即將開啟。此時,行業估值處於歷史低點區間,下跌風險相對可控,於是果斷出手配置。Wind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農業上漲45.44%,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第2,子板塊畜禽養殖漲幅高達55.04%。

2019年9月末,王明旭判斷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週期,新能源汽車及3C電池會出現新一輪需求增長景氣週期,其上游的資源品在供給大幅收縮的背景下,出現供需共振的投資機會,因而在那個時間節點配置了新能源汽車上游和3C電池上游的資源品。2019年三季度至今,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的火爆在A股市場持續演繹,鋰板塊漲幅高達107%。

組合配置均衡、波動率低、超額收益顯著,這使得廣發內需增長成為FOF產品、保險等機構客戶偏愛的底倉品種。“他的風格偏價值,又是絕對收益出身,至少下行風險是比較可控的。”一位保險機構感嘆,有些公募產品不配銀行股,但保險資金的考核基準是滬深300指數,如果組合中沒有銀行股,在某些階段就存在跑輸基準的風險。

根據基金定期報告,2018年年中,廣發內需增長資產規模為2.83億元,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佔比僅有1.46%;2019年年中,王明旭接手管理不到一年,基金資產規模增長至4.79億元,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提升至18.94%。2019年末,廣發內需增長資產規模升至10.55億元,機構投資者佔比進一步大幅提升。


14個月基金規模翻兩番的基金經理,到底牛在哪裡?

3、後疫情時期的投資思考:三條主線把握機會

王明旭擅長在宏觀視角下尋找週期階段性的投資機會,廣發內需增長的底倉是其所擅長的消費、金融和週期性行業,所以新冠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也成為他最近被問及最多的問題。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預計會比SARS大,但不會超過兩個季度,而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大概率會在今年四季度重回原有的增長軌道。”在王明旭看來,2003年4月SARS爆發,彼時工人們仍在不間斷作業;這次疫情在全國爆發時正值春節假日。節後,國內工人陸續返工,但仍有一些地方的復工時間一再受阻,現下復工率還不是很高,所以疫情對單季度經濟的影響相比SARS會更大一些。但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改變的僅是市場節奏,並不會改變市場長期向上的運行趨勢。“歷史經驗表明,疫情對消費品影響最多兩個季度,等到下半年末,受疫情影響的利潤和需求大概率會得到回補。今年低基數,明年又會回到相對高的位置。”王明旭認為,本次疫情影響較大的食品飲料、家電、旅遊、機場等行業。龍頭公司如果估值調整到更具吸引力的低位,從長期來看,將會是非常好的買點。2月27日至3月2日,擬由王明旭管理的新基金——廣發價值優勢發行。面對2020年的後疫情投資,王明旭看好三大主線:

一是估值處於歷史低點附近、盈利能力向上的銀行、機場、旅遊等;

二是增長相對穩定的大消費板塊,包括食品飲料、醫藥、家電;

三是景氣向上的週期品種,如基於新能源汽車景氣程度上升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的業績回升。

“新冠疫情會對人們的生活習慣產生深遠影響,家用防護、醫藥檢測、快遞、電商、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醫療器械、在線軟件等行業景氣週期會被拉長,但大部分公司短期估值確實有些高,超出了我的承受範圍。”在王明旭看來,第一波主題投資機會基本已結束,由於類似偏重市場博弈的投資機會通常很難把握,他更傾向低估值、安全邊際高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