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內容輸出李子柒,科技輸出靠手機

內容輸出李子柒,科技輸出靠手機



1


我們總說希望自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那年輕的精神是什麼?


是永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


是永不畏懼困難,敢於向世界亮劍。


是永遠心懷好奇,探索未知領域。


是面對巨龍衝鋒的勇氣,即使倒下,也只可以倒在衝鋒的路上。

明天,榮耀V30手機將在歐洲舉辦線上發佈會,正式把榮耀的旗艦機賣到國外。


只是賣手機的話,其實沒什麼可說的。


有趣的點是,榮耀這次在歐洲的發佈會,不僅僅是5G旗艦這個傳統藝能,而是搭載了HMS,一套屬於中國的生態組件。


在此之前,歐洲市場的安卓生態霸主只有一個,來自谷歌的GMS生態組件,所有安卓系手機離開GMS,就會寸步難行。


這次榮耀發佈搭載HMS能不能討到好,但終於走上了自己的生態之路。


現在是2020年了,手機市場早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飽和市場,單純的營銷和渠道已經越來越難以驅動產品的銷售和口碑,增量市場下大家比的是擴張和鋪量。


而在存量市場下,品牌定位和差異化競爭,才是活下來乃至活得好的關鍵。


榮耀這個品牌誕生了7年,一直是手機圈一種比較特立獨行的存在。


既是富二代,又是激進的創新者。


2


榮耀剛面世的時候,定位是年輕人的科技旗艦。


這個品牌定位就決定了榮耀的氣質和戰略打法,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滿足年輕人需求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執行起來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因為年輕人其實根本不缺少選擇,有大把的廠商追著趕著來滿足年輕人,廣告也都轟炸過無數次了,其實各個心裡都清楚。


佔領年輕人的心智,一定要有獨特的氣質,讓人無法忽略的印象深刻的產品和技術。


如果你拿不出這些,那麼一切所謂的品牌定位,營銷,都無從談起。


營銷從來都不能解決產品問題,營銷只會放大問題。


產品立不住,什麼都是空談。


榮耀很明白這件事情,所以榮耀的產品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激進的姿態走在科技的尖刀上。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5G興起時代,但是在4G剛剛興起的2014年,全球首款八核4G Cat6手機,是當年的榮耀6;


現在手機攝像頭雙攝三攝甚至四攝都已經不罕見,但是業內第一個掀起雙攝風潮的,是榮耀6Plus,業內首次使用仿生平行雙鏡頭;


榮耀7i上,搭載了激進的翻轉攝像頭,前後共用1個,並且也是側邊按鍵集成指紋的大規模應用;


榮耀magic,首款人工智能手機,不論是屏幕,還是充電速度,放在今天都是不輸任何品牌的任何旗艦,但那是4年前。


榮耀智慧屏,首先搭載鴻蒙OS。


榮耀一直以來的產品力不僅僅是夠,而且是足夠激進,而且價格親民。


這也是僅僅7年,從一文不名殺到國內前4的原因。


年輕人都會去用互聯網找尋產品的優缺點乃至價格比較。


一定是被認可的品牌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大家都不傻,尤其是掏錢的時候。


3


激進本身是一個沒有難度的態度,誰都能說。


但為了承載這份態度,必須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作為耐用消費品,一切設計都應當圍繞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的核心,就是過硬的產品質量。


激進的設計,考驗的不僅僅是實驗室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在大規模生產以及用戶長時間使用中的穩定表現。


穩定,才是最難的技術。


目前行業領先的HOVM四家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術思路和優勢。


OV偏重用戶應用型技術,底層使用公版,但在上層有自己的定製化方案,例如機械化結構探索,強大的充電能力,以及屏幕上的追求。


小米更偏重供應鏈整合技術,雖然主要使用的是公版,但是總能最快拿出公版方案,找到最均衡的水桶配置,這也是一種戰略方向。


榮耀主要的技術思路更偏重底層與用戶體驗的結合。


業內最早的4G Cat6代表的是信號技術;


業內最早的平行雙攝背後代表的底層相機優化和攝像頭算法;


更不用說獨步業界的自研SoC芯片優勢,這是0和1的差距。


OV走時尚,小米走均衡,榮耀則是激進和技術流。


不能說哪個品牌的選擇一定是最優解,大家還能在同一個量級就代表了都有長處,只能說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滿足用戶。


品牌定位本身難分高下,但是品牌定位的背後還是要靠技術支持,而技術這種東西,越是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護城河就越寬。


選擇供應鏈掌控路線和供應鏈聯合定製路線,必然是受制於供應鏈的,要知道供應鏈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無數供應鏈上的廠商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這就導致最終的產品主導品牌並不百分百說了算,品牌只是組裝廠或者高級組裝廠。


組裝廠模式本身沒問題,前提是沒有到拼刺刀的年代。


現在是2020年,所有人其實都看清楚了,技術有國界。


只有能夠掌控在自己手裡的技術,才是好技術,才能真的產生最大的價值。


技術才是底層的競爭力,產品只是技術的體現。


4


營銷之爭,渠道之爭,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現在擺在整個手機行業面前的未來,有3個大趨勢。


通信方向,5G已是不可阻擋。


硬件方向,自研芯片和定製方案。


生態方向,IOT與系統生態。


如果只是簡單做一個零件組裝廠,其實已經沒有未來了,存量市場下,刀刀見血的拼刺刀下,產品力,差異化以及佈局能力才是獲勝的關鍵。


近5年倒下了無數的組裝廠和互聯網品牌,互聯網不是靈丹妙藥,而是放大鏡,優點和缺點都會被放大。


通訊方向,榮耀背靠華為,一直在5G上是一路領先的,其他都是外掛方案,沒有真正的差異點。


硬件方向,各家均有涉獵,不過是程度不同。


自研SoC,榮耀能共享麒麟,而OV最近也開始加入了自研SoC的陣營,小米的澎湃自打幾年前曇花一現之後,沒有了聲息。


自研SoC是硬件最有門檻的地方,而一個能打的SoC,需要每年數十億的投入,堅持投入5年乃至更久,才有成功的曙光。


刨除SoC,還有定製方案。


榮耀背後是2012實驗室,國內僅有的企業專注於新技術應用的實驗室,大名鼎鼎的海思和方舟編譯器就出自這裡。


OV則是大資金去和供應鏈做定製硬件生產,例如升降式攝像頭,2K 120HZ的頂級屏幕。


生態方向,小米在IOT領域的佈局是業內領先的,整個小米集團的盈利都是依靠IOT,手機整體屬於賠錢狀態。


榮耀和OV也在佈局IOT,目前勢頭很猛,尤其是榮耀的1+8+n已經初具規模,圍繞手機(手機用戶),去鋪智能屏幕,可穿戴設備以及再衍生出的應用場景。


如果說硬件的大頭在於SoC,那麼軟件的核心就是系統生態。


目前行業的現狀是這樣的,所有的安卓陣營的手機都是隻生產身體,靈魂只有安卓。


如果說SoC還能說是驍龍,麒麟,A三強分立,那麼軟件生態只有IOS和安卓。


硬件做的再好,軟件還是在別人的規則底下玩兒,其實是沒有前途的,你一個遊樂場做的再好,不也還是別人的地皮麼,對方哪天給你漲價或者不租給你了,你能怎樣?


軟件生態和操作系統,各家都在努力。


但榮耀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不僅是之前搭載鴻蒙OS,更是在歐洲率先啟用HMS生態組件,以及APP Gallery應用體系,先行者總歸是要迎接更大的挑戰。


生態戰爭是殘酷的,用戶習慣需要適應,既得利益群體也不會放棄攻擊。


榮耀的唯一的希望在於,產品本身立得住,技術足夠優秀,而且這套戰略一旦成功,他們就將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硬件和軟件生態。


很難,很難,但不是不可能。


但這和年輕人的態度一樣,不慫,敢於嘗試,打了再說。


定位年輕人的品牌,要有這樣的性格和氣質。


5


回顧榮耀的品牌史,其實一直就是堅持做滿足年輕人的品牌,從手機到智能設備。


而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這個點,從來沒有變過。


而整個行業這7年的方向,其實是變了又變,又繞了回來,非常有趣。


7年前,人人都要做手機,紛紛覺得手機是未來,至於怎麼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去做手機。


想不清楚,但就是要去做,結果死了一大片中小品牌。


5年前,正是互聯網思維盛行的時候,各家都在大談如何幹掉渠道商,用互聯網的方式賣手機,在那個時候,誰要是不說互聯網思維,簡直是犯罪。


人人都在想著幹掉所有渠道商,靠著一根網線把產品賣到所有人手中,甚至想著硬件不賺錢,靠增值服務賺錢。


然後發現走不通,因為本質上是違背商業規律的,死了一大批純互聯網手機。


然後就是3年前,各家發現線下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時候,開始報復性地瘋狂的鋪線下渠道,瘋狂擴張開店,哪家要是不大量鋪門店,又成了沒有遠見的表現。


實際上線上線下本質上都是渠道,渠道之爭歸根究底還是產品力之爭。


然後就是1年前,各家都意識到了產品力和技術護城河才是真正的重點,於是各種定製方案開始盛行,產品差異化開始產生。


所有廠商都意識到了卡在自己脖子上的就是技術積累,這東西急不得,需要大量的金錢和耐心。


榮耀以及背後華為的技術積累,在近2年開始頻繁爆發,和其他品牌就是0和1的差距,在5G年代更是如此。


這是多年不計成本投入的結果。


到了現在,所有的品牌又開始走向系統生態的無人區,榮耀已經率先去趟系統生態的深水了,先行者未必一定勝利,但這份勇氣是值得讚賞的。


6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品牌塑造,看榮耀的策略,其實一直很清晰。


營銷和渠道之爭都是一時的,長期能夠讓品牌屹立不倒的,必然是核心技術。


而且,押寶產品和技術競爭,長期堅持投入,在看不到短期收益的時候也不動搖,這需要毅力和興趣的戰略。


因為在品牌早期,營銷和渠道確實是可以產生非常漂亮的數字。


營銷重要嗎?當然重要,任何品牌都要讓消費者先知道你的存在。


渠道重要嗎,線下門店重要嗎?當然重要,你總得讓消費者能夠買到你的產品。


但營銷和渠道真的決定生死嗎?


並不是,因為營銷和渠道始終是圍繞產品服務的,如果產品本身不能打,營銷和渠道砸錢沒意義。


更因為營銷和渠道都是砸錢就可以在短時間追上的路,就像互聯網公司撒幣拉新,本身並沒有硬性的門檻。


只有錢都買不來的東西,才有真正的價值。


所以產品,才是核心。


系統生態重要嗎?決定生死嗎?


是的,因為成為規則制定者,和規則參與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甚至都沒有可比性。


但歸根究底,系統生態也是產品的一部分,用戶沒有道理去遷就你,用戶要的是優質的產品體驗。


所以重心,還是產品。


那麼產品,到底被什麼影響?


技術,技術,還是技術。


技術才是產品的核心驅動力,而品牌定位這是為技術和產品指明努力的方向。


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所以現在再看榮耀的品牌和戰略,會發現他們的思路一直清晰。


一開始在大家都做組裝廠的時候,就堅持技術投入,堅持自研,堅持選擇最難走的路。


在大家都沉浸與渠道和營銷戰爭的時候,堅決開始選擇在系統生態領域踏出一步。


有時候,這一步,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