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兩娃吵架打架爭寵怎麼辦?

特殊的時期,宅家的日子,收到家長們關於娃的抱怨的諮詢也增多了。

二寶家庭家長都知道,兩娃吵架、打架這種事情簡直家常便飯。本來可能有上學,每天還能分開一陣,還能有小別勝新歡那種距離美,現在天天在一起,更加相看兩相厭了。


兩娃吵架打架爭寵怎麼辦?


其實爭吵互毆的背後,娃可能是要告訴你他/她的內心——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

我很生氣

爭吵打架肯定是出於生氣,但是這個生氣是否一定是來源於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有沒有因為不能出門而生氣?有沒有因為不知發生了什麼而疑惑?有沒有因為和父母相處的某一個細節而生氣?

你們不愛我

兩個孩子的爭寵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這也挺好,在一定程度內也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促進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和體察別人。但是如果家庭育兒模式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偏移,比如總是希望大寶讓著小寶,因為要照顧小寶忽略了大寶,或者因為要輔導大寶功課顧不上小寶,那麼聰明的孩子們一定會用各種方式捍衛本該屬於自己的權益,爭吵打架也許就是方式之一。


兩娃吵架打架爭寵怎麼辦?


我想和你玩

正因為孩子認知語言能力的有限,不能很好地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意識到和表達自己的潛在需求,所以就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方式表達了。同樣,有的孩子也不能很好地表達想要更親密、一起作伴、一塊兒玩耍的需求,不論是對兄弟姐妹,還是其他小夥伴,還是父母。

應了一句老話“打是疼,罵是愛”。所以孩子之所以難以表達這種非常合理的需求,是不是我們平時對待他們的方式就是“打是疼,罵是愛”的方式呢?

我要被看見

雖說我們天天都看見我們的孩子,可是他們有什麼訴求,他們的感受是什麼,他們有什麼樣不同於其他人的特徵,我們是不是真正看見了呢?

很多時候,孩子製造一些麻煩,闖一些禍,是因為只有這種時候,我們才關注到他們,否則就好像他們不存在一樣。


兩娃吵架打架爭寵怎麼辦?


那麼針對這些兩娃打架背後的潛在原因,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分別給兩娃單獨陪伴每個人的特殊時間

這是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的關鍵。可以十幾分鍾到幾十分鐘一段,一天好幾次,看每個家庭的日常安排。注意要有儀式感,告知孩子時鐘長針從幾走到幾,是媽媽和你在一起的特殊時間(爸爸,或爸爸媽媽一塊兒都可以),媽媽只陪你,不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但是時間到了你可以自己幹xx,媽媽要去xxx,就不能陪你了,等到長針又走到幾的時候,我們的特殊時間又開始啦 。

在特殊時間裡,我們的陪伴是要投入的、對孩子有很多回應,讓孩子選擇一切沒有危險傷害性的活動,不指導不干預的。

適當展示規則

比如兩人都要爭搶一個玩具的時候,大人出面主持公道:輪流每個人玩5分鐘後給另一個,猜拳決定先後次序。

一天裡找一段到兩段時間(每段十幾分鍾到幾十分鐘)和兩個孩子在一起。

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危險和傷害,比如只是吵架,沒有發展到肢體衝突,我們其實不用管,你會發現他們自己也很快會出來一個規則——這就是社交能力的發展。

遊戲,遊戲,再遊戲

正因為兒童的特點,可能語言的表達沒有那麼流暢,對語言的接受、理解和執行也沒有那麼地準確和及時,所以他們需要不斷的遊戲,適量的玩具,很多的操作——這就是他們表達的媒介。

一個不能出門的孩子可以通過扮演媽媽假裝教育小動物不能出門,來宣洩自己對此的不滿,一個剛被姐姐搶走了點心的妹妹可以通過扮演姐姐,假裝做出很多很多食物分給妹妹來得到心裡的平衡。


兩娃吵架打架爭寵怎麼辦?


制止或懲罰傷害性行為,但保持平靜

當然沒有一個父母是100分父母,事實上100分父母對孩子也並不利,因為剝奪了孩子自己抗挫,自己成長的能力。我們總是不可避免會忽略孩子的需求,會顧不上孩子,會對他們粗暴點,會沒搞清楚緣由就罵兩娃中的一個……所以不可避免,孩子也會有些出格的行為,會打人,會欺負弟弟妹妹等等。這都是能接受的。明白了這點,就能讓我們保持平靜,可以動作制止傷害性行為,特別嚴重的情況給一定行為懲罰如面壁3分鐘,今天不許看動畫片了,但是一定要平靜地執行。如果我們因此有很大的情緒波動,越是被孩子的表現所掌控,孩子就越要做這樣的事來獲得掌控感。



我是兒科醫生朱雍雍,致力於兒童心理健康和發育行為領域,相關問題,歡迎私信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