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家“無名小卒”研發超級電容器,可取代鉛酸電池與特斯拉爭天下?

與非網 2 月 25 日訊,據悉,愛沙尼亞一家名為 Skeleton Technologies 的公司正在研發一種超級電容器,它具有重量輕、壽命長、能量密度高的特點,有望取代電動汽車中仍在使用的鉛酸電池。

不過,超級電容器在被廣泛採用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Skeleton 首席執行官(CEO)塔維馬迪伯克(Taavi Madiberk)承認,與目前流行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它們在儲存能量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即便如此,該技術仍有望在極端溫度下提供更高的峰值功率輸出和可靠性,Skeleton 公司已將其出售給運輸行業的客戶。

一家“无名小卒”研发超级电容器,可取代铅酸电池与特斯拉争天下?

鉛酸電池是 1859 年發明的一項技術,實際上目前的電動車除了以鋰離子電池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外,也仍在使用鉛酸電池,甚至包括特斯拉和寶馬的電動車也是如此。

“有時人們認為鉛是一個過去的問題,因為它與內燃機有關,但實際上所有的電動汽車都有 12 伏的鉛酸電池。”馬迪伯克說:“我們正在研究一種替代所有鉛酸電池的可行方案。”

2006 年,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創始人兼 CEO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他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實際上是為了研究超級電容器而來到硅谷的。儘管馬斯克最終從斯坦福大學退學,開始了自己的新事業,但他並沒有放棄對超級電容器的押注。

同樣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尋求突破的特斯拉在去年 2 月收購了 Skeleton 公司的競爭對手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79%的股權。和其他製造商一樣,馬斯克的公司除了使用鋰離子電池外,還使用相對便宜、可回收的鉛酸電池。特斯拉方面稱,這一收購將“增強在能源存儲和電力輸送方面的專業技術”。Maxwell 的乾電極技術能將電芯的能量密度提升至 300Wh/kg 以上,未來還有望進一步增加至 500Wh/kg,或突破了目前三元鋰電池 300Wh/kg 的瓶頸。

特斯拉的自產電池計劃進一步曝光。特斯拉宣佈將自主研發新電池。特斯拉自主研發的新電池含鈷量可能為零。

受此消息影響,A 股超級電容概念股走強。銅峰電子連續 4 天獲取漲停板,思源電氣 3 天內完成 2 個漲停板。新築股份、泰爾股份、江海股份、凱恩股份等個股均漲停。Wind 數據顯示,超級電容指數上漲 5.61%。

根據馬迪伯克的說法,該行業目前所處的階段,相當於 1999 年左右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馬迪伯克的公司在德國也有一個基地。當時,鋰離子電池每千瓦時的成本超過 5000 美元,而現在不到 200 美元。他說,超級電容器的價格也可能從 5000 美元降至 300 美元,但他沒有給出確切的時間表。

研究能量存儲的分析師詹姆斯·弗里斯(James Frith)認為,這項技術可能在某些任務上有用,比如從剎車中再生能量,或許還可以與鋰離子電池一起使用。然而,這只是該行業為數不多的可行途徑之一。

“多年來,人們對超級電容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題是鋰離子電池的價格下降得非常快。”弗里斯說。

馬迪伯克稱,為了取代鉛酸電池,Skeleton 公司正在與歐洲一些主要汽車製造商合作。它的產品達到了每公斤 60 瓦時的能量密度,超過了普通的鉛酸電池。他說,他們的原材料是一種獲得專利的石墨烯複合材料,從長遠來看,不僅與鉛酸相比具有成本優勢,而且與鋰離子電池相比也具有成本優勢。

“如果你看看鈷、鋰、鎳、錳的供應,你就會發現,遲早會出現電氣化的重大瓶頸。當然,鉛還存在問題,它是有毒的,製造過程對環境有害。”馬迪伯克說。在重型運輸方面,Skeleton 公司向捷克製造商斯柯達運輸公司生產的有軌電車提供了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為英國萊特集團生產的混合動力公交車降低油耗。該公司去年簽署的訂單總額超過 1.5 億歐元(約合 11.4 億元人民幣),公司的目標是到 2025 年實現 10 億歐元的收入,屆時其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600 億歐元。該公司預計到明年年底將實現盈利。

除了特斯拉,馬迪伯克還列出了總部位於美國的 AVX Corp。和中國國有鐵路集團(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是主要競爭對手。他說,該公司使用的原材料使其在與規模較大的競爭對手的競爭中佔有優勢。

分析師弗里斯認為,如果成本變得有競爭力,超級電容器可能會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重型運輸應用可能是超級電容器的最佳使用案例,在汽車市場的很多領域,他們肯定可以找到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