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回購潮湧 投資者能否成“弄潮兒”?

農曆新年伊始,“A股回購王”美的集團又出手了。繼前兩次的40億元、32億元回購後,此次回購金額高達52億元。

事實上,包括美的集團在內,已有46家上市公司在鼠年拋出回購計劃,其中22家頂格回購金額過億,佔比近5成。

鼠年回購潮湧,投資者能否成為弄潮兒?

A股鼠年回購潮初湧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23日,A股市場共有46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計劃,除去未披露最高回購金額的4家公司外,回購金額總計126.34億元。

其中,美的集團(0003333)、浙江龍盛(600352)最高回購金額分別達52億元和10億元,高居兩市之首;威孚高科(000581)、完美世界(002624)、美克家居(600337)最高回購金額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以天潤曲軸(002283)、豫園股份(600655)為代表的17家公司最高回購金額在1億元至5億元之間。

受第三次大手筆回購的消息利好,2月24日,美的集團股價止跌轉漲,截至收盤,報54.91元/股,漲1.16%。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財富君表示,根據以往經驗,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兩次鉅額回購後,美的集團股價都在刺激下實現了正向波動。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首席投顧郭樹華同樣認為:“此次股票回購後,美的集團股價應該會進一步反彈。”

據瞭解,在此次方案中,美的集團擬回購股票0.4-0.8億股,回購期限12個月,持續用於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最高回購限價為65元/股,較回購案披露當日的收盤價54.28元/股溢價近20%,體現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信心和估值定位。

光大證券研報分析,通過對分紅背後的股權激勵規模和潛在每股收益增厚空間計算,從個股看,美的集團股息+回購增厚帶來的確定回報達4%——5%,預計年化收益率超過15%;從宏觀看,美的集團作為國內首個將大額回購作為常態化股東回報工具的龍頭公司,還將對A股的估值體系與治理生態帶來深遠影響。

投資者如何弄潮?

對於3年回購百億的美的集團,以及一眾認為自家股價被低估而積極回購的上市公司,投資者是否都可以大膽跟進?郭樹華表示,如美的集團一樣的“好公司”,自然值得重點關注。

根據公司財報,美的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已實現淨利潤223.60億元,遠超2018年年報淨利潤216.50億元,業績增長穩健。郭樹華認為,公司本身各項業務全面增長,近期的幾次回購不僅規模較大,且都用於長期股權激勵,將公司利潤與員工緊密結合,更能保證整個公司的長期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在眾多披露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中遴選出如美的集團一樣的“好公司”?郭樹華提示,投資者可關注現金流和回購之後的系列效應。

“首先,公司不能因實施回購而導致整個正常生產、經營的現金流受到影響。只有現金流充沛,無損主業發展,才稱得上‘好公司’;其次,有部分公司總會在大盤下跌時為挽救退市危機等而推出回購,其實質是隻具象徵意義的‘面子工程’,這一類公司建議投資者不要參與;最後,有些公司的回購比例較小,對整個公司的股本和業績沒有產生明顯增厚,對於這類公司投資者也需仔細甄別。”郭樹華說。

郭一鳴指出,回購只是展現公司能力的手段之一,投資者還是應回到經營、盈利狀況等基本面上,關注經營穩定、盈利增速良好的公司,只有這樣的公司,回購才是錦上添花。

“此外,看一家公司價值是否被低估,除了經營狀況之外,還可從市盈率、市淨率去甄選。特別是同行業當中,同等規模的核心企業市盈率相對較低的,就很可能被低估。比如當前相對於格力電器來說,美的集團的估值就較低,具備一定的估值溢價。”郭一鳴說。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嘉賓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