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
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1、語言裡的暗示信息

心理學裡常常談到兩個詞:意識和潛意識

意識是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思想。潛意識卻是我們無法觸摸的。

通常情況下,心理學認為潛意識才是控制你長期行為的根本,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命運這回事兒,那就是潛意識了。

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這樣來看,語言本身就是意識的化身,而其背後的秘密卻是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解讀的,這就是重點。

比如,這些語言幾乎構成了我們養育孩子的日常

孩子端一杯水,很多人會提醒:“當心,別灑了!”

孩子寫作業磨蹭,很多家長會說:“快點寫,再磨蹭十點之前又睡不成覺!”

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負面語言,更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負面語言的狂熱愛好者。

似乎提醒即將發生的壞事就是我們的天職,我們不提醒就是沒盡責。

有的家長疑惑了,不這麼說怎麼說呀?大家不都是這麼說的嗎?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問題出在家長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喜歡用負面的語言。這些否定性的語言給孩子傳遞的是什麼信息呢?

是告訴孩子:你是不對的,你是錯的,你不應該這樣的,你是不聽話的等等,用的是批評、指責、命令等一類的負面語言來教育孩子。

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如果我們家長用負面的語言多了,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造成孩子不聽話;二是隻阻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記住了“不要”做什麼,而沒有從正面告訴孩子建設性的意見,即你該做什麼,你能做什麼。

其實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果。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

孩子端一碗水,你說:“好好端,慢慢走,嗯,端的挺穩呀!”

孩子寫作業慢,你說:“我們要抓緊嘍,提高效率,然後我們就可以去……”

孩子聽到了會不會也很積極、興奮呢?

這就是正面語言。

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2、少理睬問題,多扶持正氣

傳統的中醫理論中有這麼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我們看到,對於治病的高手來說,控制住局勢或許只需用三分力,而找到真正根源,去扶正氣,這大概要用七分力。

總是看到問題,就變成負面強化,這是父母總在強化自己不想看到的部分,這部分得到關注,總是得到能量。父母要記住,想要什麼就要關注什麼,只關注負面的就只能得到負面的結果!

比如:

孩子不想寫作業,我們要想的不是怎樣去催促威逼利誘,而是教給孩子時間管理方法、增強學習興趣;

孩子做什麼都磨蹭,我們要想辦法給他有趣的事情讓他盼著,要讓他對生活有奔頭;

孩子膽小不愛交往,我們要在平時樹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時教給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機會;

孩子脾氣大愛哭鬧,我們瞭解孩子的敏感期,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說話態度,多陪伴多共情,用故事遊戲等方式幫他處理情緒;

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孩子看電視控制不住,我們要給他提供比看電視更有趣的活動,同時自己要少看電視來做表率;

孩子經常撒謊,我們要改善管教方式,讓孩子不害怕錯誤,同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延緩不太合理的需求。

孩子任性、叛逆,我們要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分享共情、少評判;

孩子太黏人,我們要給他安全感,少一些不可預知的離開,平時高質量陪伴,多給他空間;

孩子不講理,我們要多關照他的情緒,同時自己變成孩子,想想他的道理是什麼,慢慢讓他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孩子總跟小朋友打架,我們在家是否太以他為中心?是否處處滿足?我們是否教給他社交技巧?是否培養過同理心;

孩子不愛學習,我們要給他學習動機、給他典範,我們做了哪些讓他看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我們是否想了辦法讓學習過程更有趣;孩子受壞朋友影響,我們要想辦法給孩子價值感、歸屬感……

心理學家:孩子成長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可以暫時忽略問題,去做正面的建設。

要堅信,教育孩子,時間和機會永遠充足,什麼時候建設都不晚。另外,家長也要學會看到孩子負面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這樣,孩子真正的需要就不會忽略,跟孩子溝通起來就會順暢很多。

教育孩子,是良性循環還是惡性循環,就在你這一轉念之間!

並且,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為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