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每天一本書


《心境》

原著 | 何權峰

解讀 | 林溪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心境》,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何為情緒?情緒,就是從外在世界進入內在世界,再從內心變身出來的產物。


要了解情緒,首先要學會向內去觀察自己的心。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源於我們內在的心境。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或別人情緒不穩定、很情緒化,不懂得控制情緒,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自己的心。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便是《心境》。本書的作者何權峰是以貼近人性著稱的心靈勵志作家,身兼醫師與教授,擅長腦神經科學。


作者早年曾為《聯合報》,《長春月刊》等報刊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靈神經免疫學”而觸發了他對人類內心層面的研究,開始寫作心靈成長與勵志類的作品。作者文筆細膩,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將人生的智慧娓娓道來。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一起學習如何管理情緒,揭開心境的面紗。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情緒管理三步走


想要管理情緒,我們就要明白,情緒是不可以被掌控的,你越是想要掌控它,情緒的紛擾就越是剪不斷,理還亂。


最好的管理情緒方法就是放下想要掌控它的念頭,試著去感受它。


怎樣去感受情緒呢?有三個步驟。


首先,觀察自己現在有什麼樣的思想或情緒。


人生如戲,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觀看著自己的表演。


所以,何不試著把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當作是劇情,然後將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那些湧上心頭的情緒。


若你看到了憤怒,不要去抗拒它;若你看到了悲傷,也不要去壓抑它,什麼都不要做,就像看電視或者看電影那樣,靜觀其變就好。


當你成為一個觀眾,成為一個旁觀者時,不論有什麼情緒經過你心的銀幕,你都不會隨著劇情陷入混亂。


然後,把“你”跟“你的思想及情感”分開來看。


有些人會說自己是一個愛生氣、悲傷或滿懷恐懼的人,他們用情緒定義了自己,將自己等同於情緒。


其實,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情緒並不屬於我們。


比如,當你說“我感到很困擾”時,那個“困擾的人”真的是你嗎?


事實上,“困擾的人”並不是你,真正困擾的是你的想法,是你體內一股不安的情緒。


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把“你”跟“你的思想及情感”分開,你的心也就能感受到平靜。


當你完成了以上兩個步驟,接下來要做的便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坦然接受它。


人為什麼會受苦?這是因為我們對念頭的執著以及對經驗的抗拒,也是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想要生命跟眼前有所不同。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放棄執著,不再抗拒,以一種平常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那麼我們便不會被這些情緒所支配。


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曾說:“只有充分去經歷了苦,苦才能真正被治癒。”


情緒也是這樣,當你充分地經歷了它,當你不再害怕看見它,越來越能夠面對它、接納它時,它便會悄然離開,不再困擾我們。


當你下次感受到負面情緒時,不要再想著去控制它,壓抑它。試試以上三個步驟,充分地去感受情緒。


一旦你能感受到這些情緒,並不再試圖抗拒或壓抑,這些情緒自然而然會消失。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如何擁有好心境


一個人的情緒體驗與他的心境息息相關,心境決定處境,心的格局決定人生境界。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的心境呢?何權峰在書中給出了一些建議。


想要擁有一個好的心境,我們就要明白,生命的真相是不圓滿。


詩人蘇東坡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的確,有的人才貌雙全卻情路坎坷;有的人夫妻恩愛卻無子嗣;有的人家大業大卻子孫不孝;有的人看似幸福圓滿,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不幸。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多少都有著自己的缺憾。


月圓月缺,花開花落,不圓滿才是生命的真相。


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缺憾,也就不會再為其而糾結、痛苦。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多多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


這是因為所有的情緒都取決於我們專注的焦點。


曾經有一首很老的詩這樣寫道:“兩個囚犯從監獄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了地上的泥土,有一個卻看到了天上的星星。”


在生活中,你留意什麼,就會發現什麼。


很多人遭遇了不幸後很難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這正是因為他們始終將焦點放在傷痛上。


所以,何不試著轉換一下注意力,多多回憶一些美好的記憶和快樂的事情。當焦點轉換了,哀傷也會從悲慘的遭遇變成美好的回憶。


其實,對待生活就像對待自己的照片一樣,要擺在最好的角度來看。多多留意美好的事物,你就會發現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好。


懂得了生命的不圓滿,你便不會再斤斤計較;學會了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你便有了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好的心境,是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如何走出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有很多種,比如憂慮、憤怒、悲傷、懷恨、患得患失、煩亂、懊悔等等。


當我們在經歷這些情緒時具體怎樣做才能更快地讓自己從中走出來呢?書中給我們分享了一些方法。


如果你感到憂慮的話,你可以先拿出來一張紙和一支筆,列一份憂慮清單。


比如孩子學業跟不上;工作被“炒魷魚”;沒錢繳貸款;身體有異常現象;或者公婆要到家裡住。把所有讓你憂慮的事情都列出來。


然後,針對清單上的每一個憂慮,寫出它讓你感到憂慮的原因,每一件事都寫出你憂慮的理由。


最後,在每個憂慮的旁邊寫出一個你認為可以解決的方法。


心理學家明尼尼博士說:“人會憂慮,通常是因為無力解決問題。一旦採取行動,就能改變情況。不再有無力感,也就不再憂慮。”


所以,如果你感到憂慮,那就儘可能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若發生的事情是你力所不能及的,那就告訴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再擔心也於事無補。然後把這類憂慮從清單上畫掉,讓自己往前看,不再原地踏步。


抱怨不滿也是一種常見的負面情緒。


很多人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抱怨,比如工作太勞累,養兒育女太辛苦,又或是抱怨自己沒有一雙修長的腿。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這個世界那麼大,還有很多比你更為不幸的人,他們或是丟掉了工作,或是無法生育孩子,甚至是失去了雙腿。


所以,每當你抱怨不滿的時候去想想那些更為不幸的人吧。然後你就會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為你沒有什麼而去抱怨,要因為你擁有什麼而感到幸福。


若你將注意力集中在你所擁有的東西上,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擁有了那麼多美好。


我們無法改變處境,但我們可以改變心境;當你有了好的心態,就不會再去抱怨,就會知足常樂。


視角改變格局,心境決定處境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有人說,生活是苦的,因為人生的路途從來都不平坦,它總是會在前方某個十字路口或者拐彎處長滿刺人的荊棘,設下難以逾越的障礙,給你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不順心和不如意。


也有人說,生活是甜的,因為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著太多美麗的風景,落日下的餘暉,雨後初晴的彩虹,甚至是路邊牆角一朵不起眼的野花,都能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其實,人生是苦是甜,關鍵在於心境。


林清玄說,擁有一顆歡喜的心最重要,有歡喜心,則春天能享受花紅草綠,冬天能欣賞冰雪雨霜,晴天時愛晴,雨天時愛雨。


我們無法左右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心境。要知道,境由心生,你的心境決定了你的處境。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與Pexels


*文:林溪,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