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行長說|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

戰疫·行長說|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設立150億專項信貸資金,穩外貿穩企業促發展


文 | 《浙商》全媒體資深記者 陳抗

視頻 | 傅曉彬


疫情時期,銀行業也在經歷一場看不見的“金融戰疫”。為更好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銀保監局、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精準施策,要求浙江省銀行業給予省內受疫情影響企業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銀行如何在第一時間將貸款發放給企業?在逐步復工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怎樣的特色金融服務?銀行與企業如何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與挑戰?浙江銀保監局、浙江省工商聯聯合浙江銀行業協會、《浙商》雜誌、世界浙商網和綠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戰疫·行長說”系列調查和訪談,就企業關心的問題,與各銀行的相關負責人進行直接對話。

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蔣央平在接受《浙商》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分行與浙江省商務廳聯合開展穩外貿穩企業促發展應急專項貸款,在2月設立了抗擊疫情專項信貸資金15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外貿、製造業、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等復產復工、穩定經營。


據瞭解,分行快速反應、加班加點,在12個工作日內累計為名單內企業審批貸款22戶、金額62億元;為882家客戶發放分行專項貸款28億元,其中骨幹企業及小微轉貸銀行共11家。


//

設立150億疫情專項貸款

//


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在2月初設立了50億元人民幣抗擊疫情專項信貸資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重點支持三類客戶,一是保障提供防疫的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的融資需求,二是支持外貿企業穩經營穩外貿所需資金,三是通過小微企業銀行轉貸款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通過配套專項利率、專項服務、專項機制,實施名單制管理、加大精準投放。


“我們正在與省商務廳聯合出臺一個關於穩外貿穩外資促發展應急專項貸款的政策意見,計劃將50億元專項調增到15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外貿、製造業、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等復產復工、穩定經營,優先支持疫情防控國家重點名單企業,優先支持省內骨幹外貿企業、‘訂單+清單’內企業,優先向外貿集聚地區和疫情重災區傾斜。”蔣央平說,這150億全部為新增貸款。


她提到,分行在融資服務覆蓋面上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特別是“訂單+清單”內企業支持力度,2月17日,在浙江省商務廳指導下,分行與湖州銀行合作推出全省首筆“訂單+清單”管理系統下的專項轉貸款,發放了首筆6400萬元專項貸款,實現了對安吉地區外貿小微企業的精準投放,惠及企業12家,主要為安吉地區出口傢俱及相關產業生產廠家;單戶用款最低75萬元,最高1000萬元,戶均用款額533.33萬元,平均利率明顯低於上年度全省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水平。


針對面臨出貨難、訂單履行難、資金回籠難問題的外貿企業,分行同時還以貿易融資等方式為企業紓困,2月3日至2月18日期間,分行共辦理貿易金融業務5筆,金額5.5億元人民幣。


戰疫·行長說|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


//

創新視頻遠程簽約,加快批貸進程

//


為了在疫情期間能夠讓企業快速獲取資金,分行創新推出了一項“視頻簽約、遠程見證”做法。


“2月初我們得知海正藥業被納入了國家重點名單,於是快速跟企業聯繫,開始了5000萬元授信的調查、審批和發放工作,貸款快速審批通過後,我們遇到了簽約難題。當時台州疫情比較嚴重,高速路口關閉,城區限制出行,我們無法與企業面籤合同,”蔣央平說,為解決簽約放款問題,分行啟動應急機制,在浙江銀保監局監管處室協調下,積極聯絡當地銀保監局,台州、湖州等分局領導親自赴企業開展第三方見證簽約的遠程視頻簽約放款,最終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簽約放款,及時、精準“輸血”給企業,為企業保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這個遠程簽約的模式,也得到了總行的認可和進一步推廣。


“對於由於疫情原因確不能現場辦理的,主動加強同當地具有社會公信力或我行認可的或受我行委託的代理行等第三方的聯繫和溝通,因地制宜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採取第三方辦理、視頻、錄像等方式儘快為企業辦理合同簽署、放款等相關手續,提高疫情期間政策性金融服務效率。”蔣央平說。


通過非常時期“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建立信貸審批和放款“綠色通道”,2月3日至18日,分行已累計為名單內企業批貸22戶、62.2億元;為11家客戶(含小微轉貸銀行)發放分行專項貸款28億元,其中新增25億元。主要用於支持藥物、醫療用品、紅外線測溫設備、試劑等防疫物資生產、採購和支持小微企業保生產保復工、支持外貿企業穩經營穩進出口;其中對4家小微轉貸行新增投放17.64億元小微轉貸款支持了871戶外貿進出口、防疫物資生產經營的小微企業節後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