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奪取“雙勝利”

中華民族總是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快速反應、周密安排,精準施策、科學防治,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當前防控工作仍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疫情對我省經濟運行也帶來明顯影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要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特殊重大考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部署,我們必須以更加頑強的意志、更加有力的舉措,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堅定信心,是奪取“雙勝利”的基礎和底氣。

信心來自前期防控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我省打出了一套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四川實際的“組合拳”,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全省疫情波及面在逐步縮小、嚴重程度有所下降,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與此同時,我們堅持靈活有序、穩企穩崗,謀劃推動各類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春風行動”、健康證明以及為中小企業解困等一系列政策舉措,解決農民工出行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經濟社會秩序正在逐步恢復正常。事實證明,無論疫情防控還是復工復產,只要我們抓早抓細抓實,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薄弱環節,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就能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信心來自對長期發展趨勢的認識。我國是個大國,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四川是西部大省,經濟發展有基礎更有潛力,儘管一季度經濟增幅減緩已是必然,但只要我們短期內有效遏制疫情,全省上下砥礪奮進,經濟運行依然能夠走出“前低後高”的態勢。關鍵在於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發展形勢,既深刻認識疫情防控事關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又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和工作,努力實現化危為機、克難而進。

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將信心化為行動,就是要勇於擔當,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雷厲風行的執行力狠抓落實。要進一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繼續分區分類做好精準防控;有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堅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發揮好投資關鍵作用和消費基礎作用;深入細緻做好保民生惠民生各項工作,切實織牢民生託底保障的安全網。

惟其如此,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我們才能在這次同時間賽跑的戰鬥中勝出,在這場對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得分,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