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疫情 積極拿地

2月20日香港置地拿下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32萬方大型綜合體土地的新聞驚豔了上海的地產界,疫情之下,仍有一縷春風拂面。據上海土地市場公開資料,該地塊上最高辦公建築面積可達約66萬方,商業最高可建約22萬方,租賃住房最多15萬方,而商品住宅約3萬方。據業內工程專家預測,如果今年開工,同步開發,約2025年建成完工,如果分批開發,約2030或之後完工。這對看好上海徐匯濱江以及上海長期發展的投資人是一大利好消息。


熱點解析 | 無懼疫情 積極拿地


其實這筆重大土地交易並非一支獨秀,放眼全國一線市場,央企和頭部開發商不畏疫情,積極拿地。自1月23日以來,北京、上海大於50億人民幣出讓金額的土地交易共有5宗,總交易金額已達人民幣575億。北京4宗,上海1宗,綠城、首開等資金優勢的房企在短短几天內在北京的土地投資市場納儲。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優質投資市場的基本面依舊保持良好。

熱點解析 | 無懼疫情 積極拿地

熱點解析 | 無懼疫情 積極拿地


01

拿地政策支持

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多地土地寬鬆政策,房企現金流或將得到改善。截止到2月20日19時,包括北京、上海、西安、蘇州等一、二線城市先後發佈了土地寬鬆政策:可分期、延期繳納土地出讓金,交地時間延期,土地價款信貸支持等。


02

供需企穩

從需求端看,儘管疫情尚未結束,節後的土地市場仍不乏大體量的交易,資金充足的優勢房企釋放出對土地市場看好的積極信號。多家機構研報也表示,需求只會延後不會消失。

從供給端看,地方政府均已開始協助企業復工,抓穩經濟增長。


03

按部就班 執行既定計劃

另外,這些積極拿地的房企,大都資金雄厚,拿地都是在疫情發展前就確定下來的2020年計劃,現在是在按部就班的執行既定計劃。除了少數龍頭企業能夠維持全年平穩推盤的節奏外,大多數房企的推盤將集中在下半年。年初積極拿地為下半年推盤做準備,成為很多房企的標準動作。


04

長期自持趨勢

西岸金融港地塊帶有較高要求的長期持有條件,頗具挑戰。該地塊的出讓條件及建設要求彙總中表明瞭在土地出讓年限期間,受讓人需自持地上、地下100%商業,60%辦公,100% 文化體育和社會租賃住宅,可建商品住宅建築面積僅佔總建築面積的1.6%。長期自持從土地供給端來說,一是為了提高准入門檻,抑制地塊競爭的激烈度,二是希望項目長期發揮賦能作用。同時帶動周邊的發展,提升區域協調性,打造區域標杆,並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招商引資的載體。對於開發商而言,長期自持有利於後期統一規劃,憑藉自身管理模式聚集品牌與公司進駐,保持穩定的盈利模式。能接盤長期持有條件的開發商,需要具備雄厚的資金優勢和成熟的管理模式,且對當地市場前景的持續看好。


以2020年上海的西岸金融港為例,上海市政府將該項目規劃為建成一流的金融中心地區以吸引領先的銀行和全球投資機構,而香港置地具備成熟的大型商業地產開發經驗與良好的資產負債表現;對香港置地而言,長期持有利於未來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以及實現公司在亞洲主要市場的長期戰略。


近年來,帶長期自持條件的土地出讓屢見不鮮。2019年浦東新區張江中區51萬方,91億商辦用地拿地條件規定,自持建築面積不低於 50 %(共計 132,734 平方米以上)的辦公物業不少於 20 年,受讓人應當按出讓年限整體持有全部地上商業(含社區級公共服務)物業。在浦西,2018年崇邦拿下虹口區71億、20萬方大型綜合體項目,該地塊的受讓人應當按出讓年限整體持有社區配套商業物業、商品住宅用地配套商業物業。在北京,紫光集團聯合體在2018年以66.09億競得北京海淀區學院路地塊,可自持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而B23研發設計用地是全部自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