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鬥爭中,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發揮了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的作用,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由衷熱愛和崇拜!但是,儘管我們不願面對,一個現實依然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兩位院士已經不再年輕,鍾南山院士已經83歲,到了耄耋之年;李蘭娟院士已經72歲,也已年逾古稀。所以,我們在為擁有兩位傑出的科學家而感到驕傲、幸運、幸福的同時,也不由感到一份無奈、遺憾、期盼!因為,面對新冠肺炎的肆虐,我們需要更多、更年輕的鐘南山、李蘭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地打敗病毒侵襲,更好地守護人民健康。

一、為什麼需要鍾南山、李蘭娟?

國難思良將,板蕩識誠臣。兩位院士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為國家、為抗擊新冠肺炎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是實事求是,做出準確判斷,提出科學建議。兩位院士在武漢進行疫情調查時,尊重科學,求真務實,從科學家的角度,做出了“人傳人”的判斷,提出了“不進不出”的建議,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重視,為國家制定防疫政策、採取防禦措施提供了參考依據。

二是醫者仁心,不計個人安危,直面病毒挑戰。早已功成名就、譽滿中華的兩位院士,不顧年事已高,迎難而上、親臨一線,直面兇猛的病毒,救治最重的病患。他們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愛國情懷和不畏危險、忘我戰鬥的拼搏精神,感染鼓舞了無數國人!

三是醫術精湛,妙手回春施救術,科學用藥顯神通。他們帶領團隊成員,一方面臨床行醫,治病救人,為很多重症患者解除病痛,讓他們得以康復出院;一方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探索有效藥品,推廣成功經驗,為全國面上的救治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和有效幫助。

四是釋疑答惑,回應社會關切,指導群眾應對。他們運用豐厚學識,深入淺出講解疫情,生動準確指導防治,既讓民眾瞭解了疫情知識,又穩定了公眾心態,堅定了大家的信心,以至民間有了“面對疫情,只信鍾南山”一說。兩位院士堪稱壓艙石、定盤星。

二、為什麼需要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科學巨匠、救世名醫,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多多益善。

一是我國基本國情的需要。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地區差異大,發展不平衡,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各種挑戰層出不窮。因此,國家對人才、對專家,特別是頂尖科學家的需求很大,只有有了一支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科學家隊伍,才能在應當各種挑戰中、解決各種難題中做到遊刃有餘,舉重若輕。

二是世界科研競爭的需要。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之間的科研競爭空前激烈,對科學家的爭奪也是不遺餘力。特別是,目前美國大肆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給我國科技發展造成了極大困難。這種情況下,只有擁有一大批具有開創性、革命性貢獻的頂尖科學家,我們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成功突圍。

三是科研梯隊建設的需要。本文開始就提到,兩位院士已經不再年輕,儘管老當益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但令我們感到遺憾、著急的是,在這場抗疫鬥爭中,似乎兩位院士的接班人還未出現,似乎還沒人能夠展現出兩位院士的國士風範、精湛學識、睿智果敢。這說明科研梯隊建設還存在不足,亟需通過加速培養人才加以彌補。

四是滿足英雄輩出期盼的需要。17年前抗擊“非典”肺炎疫情,鍾南山院士敢醫敢言,貢獻巨大,被譽為抗擊“非典”的第一功臣,李蘭娟院士同樣功不可沒。17年後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兩位院士繼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人們享受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幸福,但也頗感英雄孤單、缺乏強援。人民期盼英雄輩出,時代需要英雄湧現,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三、怎樣才能湧現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有一代代濟世安民的科學家不斷湧現,國家各項事業才能長盛不衰。要想讓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湧現出來,應當做好以下四個結合。

一是做好德才結合。要想成為世人景仰的頂尖科學家,僅有知識、學問是不夠的,還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深厚的為民情懷,獨立的科學精神,唯實的工作態度,忘我的戰鬥意志。而這些,正是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身上最為閃光的地方,也是他們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居功至偉的關鍵所在。所以,要想成為鍾南山、李蘭娟式的科學家,德才結合、德才兼備必不可少。

二是做好學識結合。真正的科學家,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和豐碩的成果,還擁有深厚的學養和卓絕的見識。多學少識,在關鍵時刻就很難及時作出科學準確的判斷和決策,或者因優柔寡斷而貽誤戰機,或者因判斷失誤而誤入歧途。學可以取自書本,但“識”則要來自實踐,只有走出書房、走進病房,多實踐、多體驗,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學養,才能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洞若觀火。所以,要想成為鍾南山、李蘭娟式的科學家,有學有識、學識結合必不可少。

三是做好名實結合。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有人在緊張時刻,還在國外發表論文,招致了廣泛批評。為什麼?就是沒有分清輕重緩急,在救人如救火的情況下,有了科研成果不在第一時間用於抗疫,反而捨近求遠,耗時費力拿去發表,顯然沒有分清主次。前不久,科技部發出通知,要求科研工作者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攻關任務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最近,教育部、科技部又下文,要求大力破除過去在論文發表方面過於重視SCI的現象。這兩次下文,實際上都指向了科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重名輕實問題,非常有針對性。在這方面,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不計個人名利,無私分享防治經驗,就得到了民眾的普遍讚譽。所以,要想成為鍾南山、李蘭娟式的科學家,輕名重實、名實結合必不可少。

四是做好中外結合。當今世界,中外科研交流非常密切,如何在實現合作共贏的同時,維護好、實現好國家利益,是擺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首先是科研題目選擇上,應當立足中國實際需要,從中國最緊迫、最關鍵的領域入手;其次是科研經費使用上,應當合理分擔,不能浪費;再次是科研成果運用上,要充分考慮國內的平臺和實際需要。總而言之,我們提倡、鼓勵科研領域的中外合作,但是,立足國內、著眼國內、服務國內的原則不能動搖。只有緊緊著眼於國家實際需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實現發展、戰勝困難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才會像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那樣得到人民的真心愛戴。所以,要想成為鍾南山、李蘭娟式的科學家,中外結合、以我為主必不可少。

中國人民充滿智慧,自古以來,就是人才濟濟,人才輩出。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我堅信,經過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磨鍊,鍾南山、李蘭娟式的科學家將會越來越多,中國科研工作的春天將會更加陽光明媚、春意盎然!


中國需要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一字千金的鐘南山院士


中國需要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剛剛“卸妝”的李蘭娟院士


中國需要更多的鐘南山、李蘭娟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