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叫停“三通”自以為得計 臺灣鳳梨伯卻叫苦不迭

蔡當局叫停“三通”自以為得計 臺灣鳳梨伯卻叫苦不迭

疫情爆發後臺灣鳳梨產地收購價瞬間暴跌。(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臺當局藉機宣佈兩岸航空直航、海運交通及小“三通”10日起全面暫停,造成兩岸人貨不通,據香港中評網19日報道,臺灣高雄一位84歲的“鳳梨伯”林益接受採訪表示,今年臺灣鳳梨市場又要敗市。林益說,疫情爆發後臺灣鳳梨產地收購價瞬間暴跌,去年每臺斤,也就是1.2斤能賣新臺幣17到18元,目前只能賣4至6元新臺幣,未來恐怕還要再降,今年恐怕要血本無歸。

根據臺灣農業主管部門統計,臺灣鳳梨種植面積約有8100多公頃,去年鳳梨外銷5.1萬噸,有9成7都銷往大陸。但今年受兩岸關係及疫情影響,人貨已無往來。失去大陸市場支持,評估鳳梨今年最終產地收購價恐怕將暴跌。

其實,在蔡當局為兩岸“關門”政策之下,受損的又何止一位種鳳梨的老伯呢?臺灣當局近日將今年GDP增長率預測下修0.35個百分點,改至2.37%。而據臺灣一些專家所言,疫情當下的經濟損失並非最嚴重,兩岸交流全面倒退、臺海局勢持續緊繃,才是臺灣經濟面臨的真正風險。

現在很多臺灣農業產品外銷量很大,疫情影響之下,臺當局把兩岸交流的“大門”關上,考驗的是臺灣自己的應對能力,紓困措施只能挽救少部分,尤其現在肥料價格居高不下,失去大陸市場對臺灣農民是最直接的傷害。

臺灣知名媒體人賴嶽謙也在“中時電子報”發評論指出,在全球共同防疫之際,不少國家和地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不對中國大陸伸出援手,提供口罩、防護衣等物資。臺灣卻如隔岸觀火般,冷眼仇視著現在大陸所發生的一切。蔡當局以“仇中”、“反中”來操弄兩岸關係,例如禁口罩出口、阻撓臺商返鄉、叫停兩岸“三通”等事件,均蓄意製造兩岸民眾的仇恨與對立。

蔡當局無法放下成見的所作所為,引發大陸民眾怒火中燒,在網絡更掀起部分過激言論,而這些反擊再讓有心人士藉機操縱“仇中”情緒。

疫情總有一天會控制下來,受傷的心卻難以撫平。倘若臺灣繼續受短視的政客操弄,不僅傷及兩岸民眾情感,恐怕也會危及臺灣民眾未來的福祉。

雖說經貿往來是互惠的,但臺灣長期從中獲利更大,兩岸都很清楚。蔡當局借疫情操作政治,關上兩岸大門,其實對大陸沒有太大影響。但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會是誰呢?不能返鄉的臺商、陸配子女深受其害,也苦了觀光、餐飲、農業等與兩岸往來關聯密切行業的臺灣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