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要求孩子之前先規範自己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初為人父、初為人母,雖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人之龍鳳”,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亂髮脾氣時,家長們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打過罵過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甚至還會起到反效果,每次兇完孩子家長們又會懊悔自責,可是孩子該怎樣培養和教育呢?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要求孩子之前先規範自己

古羅馬時代哲學家塞內加說:“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

可見,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孩子誠實,那麼首先你自己不能撒謊;你希望孩子勤勞,你自己就不能懶惰;你希望孩子有禮貌,你自己就要做到講禮儀懂禮節。

孩子每天跟你生活在一起,而你卻要求孩子做成這樣做成那樣,制定了一大堆的規矩,自己卻從未實現。那麼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難說服孩子。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要求孩子之前先規範自己

尊重孩子,優秀的父母允許孩子慢慢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差異,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而非一概而論。不要認為只有聽話、懂事、順從才是好孩子的表現,每個孩子的先天性格是由基因決定,後天性格卻要孩子與父母的相處中,逐漸形成和塑造。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讓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有些父母甚至會有打罵孩子的行為。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要求孩子之前先規範自己

殊不知,打罵是最沒用的做法。家長可能發洩了,可受傷的是孩子,即使這件事情他聽了你的話,也只是因為“害怕”、“膽怯”、“討好你”,等到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還有可能再犯。

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過多的“棍棒教育”,很可能讓孩子變得暴力、叛逆、愛發脾氣,這樣的性格一旦養成,將很難改正。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而榜樣才是捷徑”,要求孩子之前先規範自己

家長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完全,記憶力和注意力有限,家長要求的事情並非能夠按照大人預想的那樣完成。

這個時候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命令他、要求他,要給他足夠的成長空間,優秀的家長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節奏。

各位父母,你屬於有耐心的人嗎?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會先規範自己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兒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