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每個家庭都要經歷與孩子分房睡,有的孩子很獨立,不用家長操心,自己一個人睡也沒有問題,但大部分孩子還是對自己睡覺這件事情很抗拒。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特別怕黑的情況,剛開始分房時不敢一個人睡覺,必須整夜開著燈才行,嚴重的時候還會跑到我們的房間來擠著睡。

大人們很難理解,黑有什麼好怕的?為什麼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這背後的3個原因,家長們要知道。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沒有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其實當寶寶出生後,天生對黑暗的環境就會產生恐懼,因為就是寶寶沒有什麼判斷能力,在黑暗中眼睛什麼都看不到,讓他不確定是否有傷害存在。

在成長時,如果得到了父母充分的陪伴和呵護,幫孩子的安全感逐漸完善,並不會容易怕黑。

在寶寶出生幾個月後,<strong>安全感就已經在逐漸建立,這時如果父母陪伴的比較少,孩子很容易缺失安全感,長大後就很容易怕黑。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想象力過於豐富

3歲左右孩子的世界與大人有很大的不同,這時寶寶們主要依靠右腦來思考,而<strong>右腦主管想象、創造、藝術等能力。當孩子接觸的事情越來越多,想象力也就越來越豐富。

但因為對世界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認知,對未知的事情就會產生恐懼。

如果此時孩子在看了一些有關於安全、稍微恐怖的動畫片或者是繪本,就會讓孩子覺得身邊很不安全,從而對黑暗產生恐懼心理。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孩子的泛靈心理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這樣的理論: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2、3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心理現象,那就是泛靈心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strong>把所有的事物當成有生命、有意識的東西。家長有時會看到孩子對著玩具自言自語,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表現,也是孩子泛靈心理的一種體現。

孩子認為玩具也是有生命的,而這種心理在黑暗中會被放大,以至於孩子會對黑暗產生恐懼。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如何幫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 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

在孩子怕黑時很多家長出於刺激,會說孩子是膽小鬼,從而想讓孩子更勇敢些。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我就是膽小鬼”的錯覺。幫家長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孩子不僅僅會對黑暗越來越恐懼,在其他事情上也很容易變得膽小、不自信。

這時家長要積極尋找孩子怕黑的原因,並給予鼓勵。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 不要小看孩子的恐懼

大多數家長在孩子怕黑時都會表現出“這有什麼可怕的”的態度。<strong>3歲左右的孩子會對家長產生無條件的信任,而家長這種不屑的態度,不僅會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還會讓孩子對你失去信任,從而拒絕和家長溝通交流。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在睡前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或是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多是美好的結局,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因為睡覺之後也會有爸爸媽媽的保護,在這種放鬆的心情下入睡,會讓孩子慢慢放下恐懼心理。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最後青青為大家和粉絲們推薦2套睡前故事<strong>《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與《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作為金牌圖書,一共分為7冊,一週每一天都能給寶寶講一個新故事,每個故事都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貼近孩子的生活,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溫馨、獲得安全感。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strong>《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共12冊,每一冊針對孩子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其中《自己睡沒問題》這一冊,便是對寶寶不敢自己睡覺給出的解決方案,很適合寶寶閱讀。


孩子膽小怕黑、不敢自己睡,背後這3個原因,家長要儘早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