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上一期推送介紹了阿拉伯世界各地流行的特色彈撥樂器,下面我們接著介紹拉絃樂器和管樂器。首先要特別提示:這一期各種樂器的名字實際上比筆者寫出來的還要混亂。有些樂器實際上分佈極廣,它們在各地有不同的稱呼;有些名字可以指代N種樂器,比如Mizmar可以表示各種笛,豎笛、雙管、嗩吶、風笛……還有Rababa幾乎可以指代阿拉伯本土的一切拉絃樂器。


01

地方性樂器之拉絃樂器


A

伊拉克椰胡(Jawza,الجوزة)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Jawza也作Joza,意為“椰子”,筆者權且稱之為“伊拉克椰胡”。椰胡和桑圖爾(揚琴)是伊拉克馬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伊拉克椰胡的結構和伊朗卡曼賈非常相近,裝4條弦,調作GDGD或ADAD。它和卡曼賈的一大區別在於共鳴箱比較小,一般用椰殼製成(卡曼賈共鳴箱很多用木製),兩端鋸開,正面蒙羊皮或魚皮。椰胡演奏時和卡曼賈一樣,是靠旋轉琴體來拉奏不同的弦,不過椰胡輕巧,持琴姿勢比較自由,直立、斜立都很方便。

B

埃及拉巴卜(Rebab/Rababa,الربابة)


首先請記住Rababa這個名字,它在阿拉伯世界幾乎就是胡琴家族的代名詞,到了波斯、阿富汗以及印度、中亞,又開始指代彈撥樂器(Rubab),一直延伸到新疆,音變成Rawap。


Saidi Rababa


埃及拉巴卜的設計和伊拉克椰胡類似,但是配置更簡陋些。它只有兩條弦,調作五度,其中低音弦常用一縷馬尾製成。


在小提琴的競爭下,埃及拉巴卜堅守著鄉村,與鄉村捆綁在一起。如今演奏埃及拉巴卜的大多是上埃及的民間藝人,頭巾、長袍是它雷打不動的搭檔。西裝革履的專業演奏者也有,不過持琴、持弓的姿勢往往是直接從大提琴移植的。

在埃及的街頭,你還可以看到民間藝人兜售極致簡化的拉巴卜,用鐵罐、木板、牛皮紙就可以做,如圖: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C

安達盧西亞拉巴卜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再往西走,北非地區的拉巴卜與前兩者大不一樣,筆者權且稱之為安達盧西亞拉巴卜。其琴體是由一整塊木材製成,上半部分覆板,下半部分凹陷、蒙皮,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萬里之外的阿富汗拉巴卜、也門甘布斯。另外它的祖先還傳入歐洲,成為雷貝琴的原型之一,雷貝琴的名字Rebec也是從Rebab經某種途徑變化來的。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這種樂器主要用於安達盧西亞傳統音樂,音域不寬,弓子很短,如今往往被小提琴代替。下面鏈接的曲子中可以聽到它的聲音:


D

遊牧拉巴卜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Rababa Badawiyya


遊牧拉巴卜也可以稱作“詩人拉巴卜”,是阿拉伯半島以及新月地區貝都因人的常用樂器。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遊牧拉巴卜極盡樸素,相當於在方形的單面框鼓上張一條弦,音色略顯黯淡。演奏方式也絕不花哨,左手按弦的方式類似於二胡,不過大拇指也參與按弦,而且不換把、不滑音、不揉弦,所以最多隻出六個音,旋律比較單調。北部的演奏者尚有馬卡姆調性的概念,而南部(比如沙特阿拉伯腹地)的曲調則常常遊離在和諧的比例之外,似乎調性只取決於人手和絃長的天然比例。


遊牧拉巴卜主要用於貝都因詩人自拉自唱,幾乎不與其他樂器(包括打擊樂)合奏,演奏的場合通常都很小。拉巴卜音樂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迥異於《阿拉伯的勞倫斯》的那種史詩氣質。其唱詞基本上是抒情的,曲調自由灑脫,或者說散漫,律動或來自駱駝的步態,或來自篝火或是風,外人乍一聽難以理解,而對於遊牧人來說則能激起強烈的共鳴。


順便介紹一下北非柏柏爾人的拉巴卜。論簡單程度,它和半島地區的遊牧拉巴卜不相上下,不過審美風格不太一樣,如圖: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柏柏爾拉巴卜一般用五聲音階,和一些班卓類的樂器合奏(胡琴+三絃既視感),風格簡單明快。


02

地方性樂器之吹管樂器


A

奈依家族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阿拉伯各國有很多種奈依的變體,其中要數埃及的卡瓦拉(Kawala,الكولة)存在感最強、最成體系。


卡瓦拉類似於豎笛,體型短粗,音孔有六個,按二度排布,依次撒開的話為大二-中三-純四-純五-大六-中七,其他音可以靠半按還有一些特定的按法組合發出。卡瓦拉常用一倍音,音色比奈依要粗硬一些,實用音程兩個八度。


沙姆地區的Shabbaba(الشبابة),有些地方叫Minjayra(المنجيرة),是奈依在當地的鄉土版本,牧羊人的慣用樂器之一。如果你在當地見到金屬管做的奈依,音色粗礪,那基本就是它無疑了,此外用塑料管或者蘆管做的也有,這兩種材質的音色要柔和一些。Shabbaba有5-6個按孔,按二度排列,音程關係無統一制式。沙姆地區的演奏風格比埃及要簡單很多,走的是鄉村舞曲路線,節奏鮮明,旋律上不追求複雜,一把笛子只用一個調,六個音足以撐滿全場。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巴勒斯坦Shabbaba


北非地區也有自己的特色蘆管,當地稱作Gasba(القصبة),意為蘆葦。Gasba尺寸偏大,略像奈依,但是蘆葦節數不同,有時有繁複的裝飾,而且六個音孔等距排列,音律上沒有統一制式,甚至有些隨意,如圖: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Gasba

B

單簧家族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上圖裡的這種單簧結構歷史悠久,阿拉伯本土的單簧樂器全都是靠它發聲。

阿拉伯單簧樂器裡面最基本的一款可以稱作單簧雙管,除了簧以外和我國的雙管幾無二致。它在沙姆地區叫做Mijwiz(المجوز),在北非叫Magruna(المقرونة),在伊拉克叫Mitbiq(المطبق),這幾個名字翻譯過來無非是“雙管”“對管”“並管”之類。如圖: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Mijwiz


阿拉伯世界的雙管傳統上用蘆葦製作,三段嵌套,也有主體用金屬做的,按孔開5-6對。它一般都做得小巧,調高聲大,除了供日常消遣之外,最常見的用途就是配著鼓聲在嘈雜的慶典上烘托氣氛。


雙管到了巴勒斯坦和埃及就有些變化,稱作亞爾古勒或者阿爾古勒(Yarghul/Arghul,اليرغول/الأرغول),它的尺寸比Mijwiz要大一些,音域稍低,重要的是隻有一根管開孔,如圖: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更多情況下它的低音管是接長了的: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演奏雙管時可以用循環換氣法讓聲音連綿不斷,但是最徹底的解決方案還要數這個: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海灣風笛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北非風笛


上面兩圖中的分別是海灣風笛(Habban,الهبّان)和北非風笛(在突尼斯稱Mizwid,المزود;在利比亞稱Zukra,الزكرة)。都是用一張完整的羊皮製成風袋,而核心部分依然是阿拉伯世界喜聞樂見的單簧雙管。

順便提一下,蘇格蘭風笛(主管用雙簧、有持續低音)在阿拉伯世界也能遇到,主要是在海灣國家以及約旦,在此就不多介紹了。

C

嗩吶家族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上埃及嗩吶


嗩吶是雙簧樂器,它在阿拉伯世界流傳之廣不亞於雙管,而且同樣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在埃及稱Mizmar(المزمار),和拉巴卜同為上埃及音樂的主力樂器,在海灣稱Surnay(الصرناي),一般尺寸較大,在突尼斯稱Zukra(الزكرة),在伊拉克、阿爾及利亞東部稱Zurna(الزرنة),在阿爾及利亞西部及摩洛哥稱Ghayta(الغيطة)。各地嗩吶曲調不同,但是全都是用於熱鬧的集會場合。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三)

韓譽,阿語博士生,音樂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