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文章:冠狀病毒對中國龐大鋁行業造成雙重打擊

致命的冠狀病毒的爆發對鋁市場來說,不可能是一個更糟糕的時刻。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2019年全球鋁需求首次下降。


中國製造業在2019年底顯示出令人鼓舞的復甦跡象,需求復甦的預期也就寄託了在中國身上。


但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全面爆發後,各項防疫措施也讓經濟活動迅速降溫,對世界鋁市場的短期需求造成衝擊。


這就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鋁價,為什麼會在2月初跌至三年的最低點(1685美元/噸)的原因。


現在最擔心的是,雖然中國的需求嚴重下滑,但中國的鋁冶煉廠仍將繼續大量生產。


由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鋁生產國,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56%,因此這總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複雜的生產物流鏈正在承受巨大壓力,供應衝擊正在上游形成。


外媒文章:冠狀病毒對中國龐大鋁行業造成雙重打擊

2014-2019中國鋁土礦進口量


1

需求衝擊


鋁的使用範圍受建築和運輸行業的影響,這意味著短期內最終用途需求將受到雙重打擊。


中國的建築、房地產行業正受到新年假期返鄉工人檢疫限制的阻礙。


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上半月,中國乘用車銷量下滑了92%。疲弱的汽車銷售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跌至冰點。


最令人擔憂的是將金屬鋁轉化為半成品中國的鋁加工行業,目前大多數製造商傾向於暫時關閉他們的工廠,或者在假期內以較低的成本運營。


現在許多人還沒有開始得工,暫時被封鎖在隔離區內。


這種加工鏈的中斷正導致在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註冊的鋁股急劇增加。


自1月初以來,ShFE庫存激增224508噸,至409635噸。新年假期的增加在中國是常態,但1-2月的季節性增量去年為7.5萬噸,2018年為8.8萬噸。


到港貨量主要集中在江蘇和河南兩省的轉運站,上海的登記噸位為多年來最低的為10218噸。


這表明由於實物供應鏈錯位導致區域差異很大。


但更廣泛的庫存增加是一個警告信號,表明加工行業的第一階段需求未能經歷節後的“正常”回升。


由於關停產會給鋁冶煉廠造成較大損失,因此中國的鋁冶煉廠不休假。


中國去年的產量下降了2%,但在2020年初強勁回升。


國際鋁業協會(IAI)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鋁產量較去年12月份激增42.5萬噸,達到3630萬噸,為2018年12月以來的最快增速。


與需求疲軟的脫節可能在本月變得更加嚴重,從而增加了大規模庫存建設的可能性。


對於鋁市場來說,這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噩夢,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鋁市場一直在清理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積累的庫存。隨後,需求也大幅下降,但冶煉廠仍會繼續生產。


外媒文章:冠狀病毒對中國龐大鋁行業造成雙重打擊

中國鋁半成品出口


2

供應衝擊


然而,中國龐大的鋁冶煉行業本身就依賴於國內和國際原材料供應鏈。


中國冶煉廠產能的擴大,使其越來越渴望從幾內亞和加納等國進口鋁土礦。


去年鋁土礦的進口量達到1.01億噸,創下歷史新高。


但現在這種物質流動也被破壞了。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的數據顯示,儘管河南和山西省的氧化鋁精煉廠的鋁土礦庫存降至超低水平,但自今年年初以來,港口鋁土礦庫存仍增加了約500萬噸。


據Woodmac稱,一些氧化鋁精煉廠也缺乏苛性鈉等其他關鍵原料,而另一些則無法將其產品運送到冶煉廠,尤其是新疆等西北省份的偏遠工廠。


它估計“在過去的12天中,中國的氧化鋁廠減產已達到520萬噸,佔中國估計產量的7%。”


預計一季中國氧化鋁市場將出現110萬噸的逆差。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表示,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鋁冶煉廠減產,不過他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生產增長不會停止,而是會放緩。


3

供應鏈衝擊

高盛堅持其在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時間範圍內已經看跌的1700美元、1650美元和1675美元的價格預期。


該行的觀點與廣泛共識一致,即鋁需求可能受到的衝擊將比隨後出現的任何供應衝擊都更為直接和嚴重。


這阻止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價格從2月初的低點大幅反彈。上週五,它在上面的交易價是1705美元。


然而,中國的鋁加工產業鏈本身也受到了衝擊,在價值鏈的不同階段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例如,中國氧化鋁行業的中斷,很可能刺激對進口氧化鋁的更高需求。


Woodmac指出:“因為這可以從港口通過鐵路運輸,而省內卡車運輸受到嚴重限制。”


該研究機構估計,中國1月份進口了40萬噸氧化鋁,“2月份有望進口類似或更多的氧化鋁。”


與此同時,由於許多製造商受到限制,中國的半製成品出口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大幅下降。


去年出口約520萬噸,略低於2018年的水平,因為中國企業面臨關稅形式的貿易敵意增加。


出口產品流量的下降甚至可能會讓世界其他鋁行業鬆一口氣。


但這不應掩蓋對全球市場可能造成的短期干擾的規模。


需求衝擊已經開始顯現。隨後可能會出現供應衝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