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2000年7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第三套人民幣正式退出流通領域,標誌著第三套人民幣與一套、二套人民幣一併進入了收藏領域。今天,小編專門為大家整理了一下新中國曾經發行過的前三套人民幣中收藏珍品,希望能豐富大家的錢幣集藏知識!


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陸續發行,只有紙幣,共有12種面值,57種圖案,62種版別。第一套人民幣於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

第一套人民幣中大名鼎鼎的就數“絕品四珍”了,即壹萬圓的“牧馬伍仟“蒙古包”、伍仟圓“牧羊圖”和伍佰圓“瞻德城”。“絕品四珍”,它的收藏難度已經達到五星級以上的瓶頸品種,在市面上更是極為罕見,有的幣種數量不過幾枚或十幾枚。在當今第一套人民幣廖若晨星,全世界集全整套最多不過100套。

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伍佰圓“瞻德城”是“絕品四珍”中幣值最小的,相當於第二套人民幣的五分錢。1951年10月1日發行,此券位列第一套人民幣第三位,為當時新疆地區發行四種維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圓馬飲水、伍仟圓牧羊、壹萬圓駱駝隊)票券中第一大珍品。它的設計題材取自於新疆的瞻德城,非常貼近當地的文化。防偽舉措:票面左邊草叢中從左到右,分別有“抗”、“美”、“援”、“朝”四個字,票面右下面額上花符中有一“中”字暗記,票背中央維文中有“500”數字,維文右側有一“5”數字暗記。

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伍仟圓“牧羊圖”發行於1951年10月1日,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其票面右側為牧羊圖,主色為紫色,背面為少數民族文字行名及面值,主色為綠色;尺寸為140×75mm;底紋由“中國人民銀行”、“伍仟圓”組成。至今未發現票券正面有暗記;票背中央少數民族文字左側分別有“C”、“X”、“N”三個字母,中央少數民族文字右側有一個“5”數字。 

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伍仟圓“蒙古包”發行時間1951年5月17日,此券價位僅次於壹萬圓牧馬圖。票面色彩以綠為主,有淺與深的區別,背面以藍色為中心色,深淺相互搭配,正面圖案是蒙古包與駱駝,背面圖案為花符,有蒙文字樣,它與壹萬圓牧馬是僅限於蒙古族地區流通的人民幣。防偽舉措:票面右圖蒙古包頂部有“蒙古”二字暗記,票背中央蒙文上有“5000”數字,中間蒙文中有一“人”字暗記。由於該幣流通時間短、面額相對較高,因而存世量極少,市場價格僅次於壹萬圓牧馬圖。

有一張就知足吧,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絕品四珍”

壹萬圓“牧馬”發行時間為1951年5月17日,票面圖案是內蒙古牧民放馬圖,背景是茫茫大漠。背面圖案為五瓣花符,花符中間及正上方有蒙文“壹萬圓”和“中國人民銀行”字樣。防偽舉措:暗記為票背行名左上角的花符有一弧線開口,行名右上角的花符有一弧線不開口。收藏界公認壹萬圓“牧馬”是人民幣收藏中最具王者風範的珍品,俗稱“票王”。

“絕品四珍”三大特性:
第一:發行時間短,數量少。 據悉,我國第一版人民幣中面值壹萬圓“牧馬圖”流通時間僅3年11個月,存世量不足幾十枚。壹萬圓“牧馬圖”在第一版人民幣中被專家稱為“十二珍品”之首。
第二:保存難度大。 因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印刷技術不高,紙張質量較差,很不容易保存。而當時正處於解放戰爭前後,人民的生活條件嚴重影響和加大了保存的難度係數。
第三:特殊的政治色彩。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標誌著新中國貨幣制度的建立,為支持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為建國初期物價的穩定,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