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謹防中美經濟“脫鉤”暗流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影響著很多中國人,同時,疫情在健康、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會給世界造成怎樣的影響也仍然是揮之不去的問題。基於目前有關新冠肺炎的科學性認識,包括對其傳染率及相關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瞭解(並且,儘管大量研究表明該病的死亡率相對比較低),中國,尤其是疫情暴發中心武漢,仍會承受巨大損失。

目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已啟動了遏制疫情的戰略措施——有些較合理,有些差強人意,但在本質上都是對疫情的反應。這場疫情會給中國經濟及世界經濟造成多大損失現在還是未知數,但疫情已經引發了對世界經濟的嚴重擔憂。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有必要對這場疫情引發的地緣政治連鎖效應進行認真的反思。

思維簡單化

有些經濟分析人士樂觀地認為,三月中旬可能會出現拐點,但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會(或都應該)在這個時候恢復如常。一方面,雖然遏制疫情和救治患者的措施看來已經生效,但疫情仍在蔓延。另一方面,鑑於當前中美關係總體趨於惡化的態勢,一切恢復如常可能並無多大益處,甚至是危險的——華盛頓有些人稱目前的中美關係進入了大國競爭的新時代,更有甚者稱之為冷戰2.0版本。

有人已不著痕跡地指出,這場疫情給全球交通運輸和供應鏈造成的衝擊足以讓人們看清,中美之間若是脫鉤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脫鉤”是華盛頓等地某些人用來描述他們想象中未來中美關係的一個詞彙,他們提出的言論和政策不禁讓人聯想到冷戰期間美蘇關係的狀態。撕下外交辭令中虛偽的客套,這種罔顧史實、不計後果的“脫鉤”目標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竭力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霸權;第二,給中國製造各種壓力,撬動並摧毀中國的政治體系。

不幸的是,短期內,這場疫情可能會助長脫鉤支持者的氣焰。他們的邏輯是,只要切斷和中國的聯繫,還有人提出要重建美國製造業,那麼就可以使美國的地位免受不利經濟和健康因素的潛在威脅,利好良多。雖然這種簡單化的思維已經在中美兩國之間造成了巨大隔閡,但這並不妨礙它在其他地方大行其道,包括在歐洲,歐洲版的簡單化思維就是吃力不討好的英國脫歐。

各種宣揚脫歐的言論拋出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並以此利用人們合理的不滿情緒,然而脫歐的實際成本遠超當初承諾的利好。此外,脫歐還在英國造成了政治動盪,包括導致倫敦和蘇格蘭及北愛爾蘭之間脆弱的關係再經波折。而且,如果愛爾蘭新芬黨(主張愛爾蘭與北愛統一的民族主義政黨)在最近大選中支持率激增也說明了一定的問題的話,那麼英國脫歐還造成了愛爾蘭的政治不穩定。

儘管有人說脫鉤已經在上演,但認為想脫鉤就能脫鉤是荒唐可笑的,尤其是中美之間以及中國和更廣泛的世界經濟之間的脫鉤就更是荒唐。事實上,至少從1979年開始,中美一直在推動兩國之間的掛鉤,實際上這件事可以從70年代早期尼克松和基辛格訪華算起。如今,中美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以及中國和所謂美國最親密盟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加上其他形式的交流,已達數萬億美元的規模,牽涉到幾十億的人口。

就經濟而言,當前氣候變化和疾病疫情等全球性風險急需各國加強協作相互扶持,在這種情況下,切斷經濟交流的做法無異於兩敗俱傷。

事實上,雖然還沒搞清楚目前這場疫情的起因,不過若是哪天發現氣候變化和中美貿易戰也對疫情的暴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大可不必驚訝。已經有科學證據表明,全球變暖和全球各類疾病的增加有著密切聯繫:包括之前的幾場疫情,如SARS。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會出現激增。氣候變化無常、海平面上升、飲用水汙染等造成的影響就更不用說了。

此外,雖然中美貿易戰不可能是新冠疫情暴發的直接原因之一,但貿易戰在疫情暴發前給中國某些經濟領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且有報道稱,貿易戰還阻礙了美國國內為中國籌集援助物資的行動。但某些人斷然把疫情遏制措施視作脫鉤的預演,這部分人得小心樂極生悲。

嚴峻的考驗

有人擔心這次疫情可能已經開始引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有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實施的限制措施起到了有效的防控效果,但是一旦疫情出現全球性擴散那麼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華盛頓和倫敦某些頭腦簡單的謀士或許正渴望著冷戰的迴歸,渴望著世界再次陷入嚴重分裂,這從英國脫歐以及歐洲尤其是德國出現的分歧等事就可見一斑。然而,和當時相比地球上的溫度升高了,中國的人口數量和經濟地位也遠超前蘇聯,因此,脫鉤造成的全球性損失,無論是從經濟還是人類健康的角度來看,都會比冷戰時嚴重得多。有大量研究表明,蘇聯的迅速解體給俄羅斯和相關國家數百萬民眾的健康造成了難以置信的負面影響,如嬰兒死亡率上升,酗酒人數激增,死於各類傳染病和慢性病的人數增加,人們的壽命嚴重縮短,等等。

不幸的是,中國極易在全球氣候變化、疾病疫情和種族主義等問題上遭人詬病。中國城市人口密度大,醫療體系不堪重負,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密不可分,中國的交通運輸和物流業發達,因此,中國需要在疫情防備和應對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中國要讓本國人民和世界認清,相關工作已經開始進行。當然,和任何體系一樣,中國的體系也存在自己的長短板,而目前這場疫情正在對這些長短板進行著考驗;這場疫情也同樣考驗著全球體系,並導致某些人頭腦發熱地認為打破目前的全球體系才有合理的發展道路。這種想法背後必然少不了種族主義思潮作祟,因為這場疫情暴發前就已經有人非要把愈演愈烈的“恐華症”及各種新形式的“東方主義”和中國的崛起綁在一起說事。

目前一些針對中國人的事件透著冷漠無情,還涉及種族主義,這確實讓許多中國人覺得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在當下。但中國人卻不應該由此放任自己的排外情緒膨脹。實際上,在某些中國人當中也存在孤立主義的幻想。

這一系列事態讓人無法接受且破壞性很大,但世人不應就此無視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在這場疫情面前所呈現出的關愛之情和慷慨大度,也不應讓這些事情助長損人不利己的“脫鉤”和新冷戰幻想。無論大家接受與否,這場疫情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所有人都要同舟共濟。

(作者:Josef Gregory Mahoney,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潘小喬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